王崇翔
2022年9月26日至28日,陸良縣教育體育局在小百戶中學舉行了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比賽。這一次觀摩活動,課型豐富,既有閱讀課,也有寫作課;既有文言文教學,也有現(xiàn)代文教學;既有教讀課,也有自讀課;既有單篇課文教學,也有整本書閱讀的名著導讀,是一場豐富的盛宴。參賽選手整體素質較高,基本功扎實,普通話流利,板書規(guī)范美觀,教學設計科學合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能熟練地操作電子白板,在教學活動中能夠熟練運用多種教學技能技巧。筆者觀摩了這次活動,有幾點感受,現(xiàn)與大家交流。
一、教學設計指向核心素養(yǎng)
2022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新版課標在“課程目標”中引入了“核心素養(yǎng)”這個概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痹谡鎸嵉恼Z用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7號選手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中,講到杰里叫來了爸爸時,她啟發(fā)道:“爸爸來了,第一件事做了什么?”學生在課文中尋找后得出了“他用手電筒照著我然后喊道:‘現(xiàn)在,下來。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說道:‘要吃晚飯了。”。當“我”說“我不行”時,爸爸說“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來,我會給你照亮”。這位老師還說爸爸的話里多次用到一個詞,請找出來品味。她引導學生找出爸爸的話里常用到一個“你”,表現(xiàn)了爸爸對孩子的鼓勵。這里爸爸的做法,不是包辦代替,也不是一味訓斥責罵,而是鼓勵孩子自己行走,為孩子的成功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爸爸不慌不忙,平靜地引導孩子走向成功。這里就是引導學生面對棘手的復雜問題時應該怎么處理,教學指向了核心素養(yǎng)。當然,語文素養(yǎng)既有知識與能力的因素,也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看法,還有實踐操作等。這里既表現(xiàn)了該教師教學理念的新,也體現(xiàn)了她文本解讀的功力之深厚,還反映了教學技能技巧之高超。
《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的教學,大部分教師都讓學生從課文中讀到了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做人做事要懂禮、誠信?!洞和返慕虒W,大部分教師都讓學生體會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心情,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樣的教學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語文教學真正做到了為培根鑄魂奠基,為立德樹人開路,回歸到教學的本質上。
二、寫作教學理念新穎
寫作教學歷來飽受詬病,一是只講理論,沒有實踐;二是只讓學生寫作,教師沒有講出什么頭緒來。這一次比賽選定的寫作教學題目《學習描寫景物》,是一個嶄新的嘗試,選手們不負眾望,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范例。選手們的教學都是理論結合實際,既有方法講解也有寫作實踐。每節(jié)課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總結出寫作方法并動手寫作,學生寫后再交流、點評,反映出了大家對寫作教學有比較一致的認識。
在選手們科學的指導下,學生也寫出了精彩的片段作文,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嘗試。比如2號選手的教學,先讓學生朗讀朱自清的《春》中寫景的片段“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讓學生理解景物描寫可以運用修辭。接著讓學生朗讀“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讓學生理解景物描寫還可以運用想象虛實結合。緊接著,讓學生朗讀吳均《與朱元思書》中的“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讓學生理解景物描寫可以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最后,讓學生朗讀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讓學生理解景物描寫要按一定的順序,這里是“仰視—俯視—平視”。在講解完這些景物描寫的方法后,教師立即出題:“小百戶中學真美,……”“今天天氣真好,……”讓學生即興寫作,寫作后,讓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交流后再修改自己的習作,修改后,挑選學生在班上朗讀自己的習作,讓全班同學點評。教學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既有自主練習,也有小組合作,還有全班交流。不光這樣理論與實踐結合著教學生描寫景物,教師還即興下水作文,給學生以示范,把課堂教學引向深入,讓學生知道更好的習作是什么樣子的,也使學生寫作學習向更高層次發(fā)展。
比如,14號選手的教學,她拿一朵向日葵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認識到要調動各種感官來觀察。緊接著提出一個疑問:這朵向日葵來到老師手中之前還到過哪些地方?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要發(fā)揮想象與聯(lián)想。接著她就出示一幅有向日葵的圖畫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認識到描述畫面內容要有一定的順序。然后出示一段文字,讓學生知道描寫景物要融情于景。在寫法講解完畢后就布置學生觀察圖畫,寫一個描寫向日葵的片段,寫后讓學生在班上朗讀,大家點評交流,讓學生知道景物描寫應該是怎么樣的。最后,在布置學生課后作業(yè)時修改本次的景物描寫片段。這樣,理論與實踐結合,講解與感悟結合,自主與合作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整個課堂一氣呵成、渾然一體,既新穎又有深度,讓學生學有所得。
三、閱讀課回歸到“讀”上
本次競賽的閱讀課,大家都很重視“讀”,讓學生充分地“讀”,讀懂、讀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比如9號選手在《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教學中,就有多種形式的讀。有范讀、齊讀、抽讀、對讀,還有復述,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體現(xiàn)的是真實的教學過程。其教學設計也很獨特,一個亮點就是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著讀,再通過檢查,發(fā)現(xiàn)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加以指導。教師通過范讀教會學生朗讀,通過齊讀引導學生讀準節(jié)奏,再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6分鐘,充分地讓學生讀,讀會。再抽學生讀,以了解學情,從而為師生對讀做準備,師生對讀實際是檢驗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程度。師生對讀后再進行學生之間的對讀,反復訓練,加深理解。接下來是復述課文,不看書復述,實際就是引導學生大致掌握課文內容。在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品析人物,讓學生理解做人要明禮、守信。
還有《春望》的教學大多數(shù)教師都很重視“讀”,有的在學生讀后,讓學生展示當堂背誦;有的教師指出學生讀不準的地方,自己示范讀,反復教學生讀;有的在學生讀后還讓學生唱;有的播放朗讀視頻讓學生模仿著讀。在說明文的教學中,大家也重視讀。在《中國的石拱橋》的教學中,有的讓學生讀懂課文,理解內容;有的還品讀重點語句;有的還朗讀抒情句,體會作者的自豪之情。從這些課堂可以看出大家對讀的重視,已經(jīng)理解“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了。
四、情境設置引發(fā)精彩
時下的教學改革很重視情境。在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情境”一詞用了7次;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情境”一詞用了34次;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情境”一詞用了40次??梢姡F(xiàn)在語文教學改革中對情境設置的重視。在這次活動中,許多選手都重視教學情境的設置,由于有好的教學情境設置,學生也就有精彩的表現(xiàn)。
13號選手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中有一個拓展環(huán)節(jié)——發(fā)朋友圈。
亨特的父親:兒子被困懸崖,我知道他當時害怕與恐懼,但我堅決讓他自己下來,其實我只想告訴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危險不能靠父親,只能靠自己。
亨特的母親:你也太狠了,他才八歲,你就不怕他……
杰利的爸爸:嫂子,你也別怪大哥。大哥是不想讓侄子一直懦弱。人總要學會自己慢慢長!
亨特的爺爺、阿姨、哥哥、亨特自己……
如果你是亨特父親的朋友圈里的一位,你會發(fā)怎樣的言論呢?
在讀懂課文后,教師的這個情境設置,引發(fā)了學生的爭相發(fā)言。
一個學生說:“我是亨特的爺爺?!苯又陀美先说目跉庹f:“你這個壞人,看你把我的小孫孫折騰得這樣。我的孫孫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看我這把老骨頭與你沒完!”引發(fā)聽課教師的掌聲,接著還有許多學生舉手回答,各自發(fā)言都很精彩,得到了大家的贊揚。
9號選手在《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教學中也設置具體情境讓學生討論:如果你自己是陳太丘應該怎么做?如果你是元方,面對友人的“下車”“引”,應該怎么做?如果你是“友人”,面對元方的反駁,應該怎么做等。多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精彩的發(fā)言。有的學生說陳太丘應該再等一等;有的說陳太丘走的時候應該寫一個留言條給朋友,讓元方成為他們的信使;有的說這個朋友下車時,應該向元方說道歉的話,以得到元方的原諒;還有的說元方應該原諒父親的朋友,因為人家是一個長輩,人家下車拉他,表示友好了……
好的情境設置,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引發(fā)精彩的發(fā)言,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后,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課外短文《管寧割席》,讓學生理解古人選擇朋友的果斷與氣節(jié)。這堂課從課內到課外,從知識到素養(yǎng),從文化到審美具有深層次的美感。教師在課堂上始終不慌不忙地進行教學,面對學生意想不到的發(fā)言沉著應對,既表現(xiàn)了教學技能嫻熟,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自信。教學自信也是一種文化自信,對學生有正確的引導作用。
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幾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1. 名著導讀課有待探討
名著導讀課如何上,時下是一個新鮮的課題。這一次的名著導讀是《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有的教師上成《朝花夕拾》的常識課,講解《朝花夕拾》的一些常識性知識,流于淺顯的表面,形成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局面;有的上成《無?!放c《五猖會》的閱讀課,一節(jié)課難以完成教學內容;有的上成《朝花夕拾》的知識競賽課,學生沒有讀過《朝花夕拾》,以至于課堂氣氛沉悶,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有達成共識。
名著導讀應該是給學生指引一個方向或者激發(fā)學生閱讀這本書的興趣,介紹這本書的大致內容,讓學生想去閱讀。也可以交給學生一種閱讀這本書的方法,或者交流一下自己閱讀這本書的感悟,總之目的是讓學生閱讀這本書。
2. 說明文教學偏離目標
這一次的說明文教學是《中國的石拱橋》,三位教師都是草草把課文過一下,就講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等說明文的知識,事無巨細地拓展開來講考點,沒有把握這篇課文在這個單元中的教學重點“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了解如何使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嚴謹、準確的特點,增強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感受先人非凡的智慧與杰出創(chuàng)造力”,沒有從思維的高度來進行教學,沒有從科學思想和科學感情等正確的價值觀方面來引導學生,也沒有通過我國古代的石拱橋的偉大成就來體現(xiàn)我們的文化自信。大而全的說明文知識講解會讓學生對說明文學習的興趣喪失,有待大家對說明文的教學再進行仔細琢磨。
3. 文言擴寫難度太大
2號選手的《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在沒有疏通文義的情況下就擴寫文言文,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太大?!蛾愄鹋c友期行》是學生進入初中來的第二篇文言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重視朗讀,把握文章感情基調,注意語氣、節(jié)奏變化”“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本文的教學目標是“借助注釋,把握文章大意”“感受古代兒童的聰慧機敏”等。該選手要求學生通過文本內容,想象文中的情景來擴充語言,一方面對于初學文言文的青少年來說太難,因為學生理解文言文內容都還很難,怎么能運用文言語言擴充文本內容呢?
總之,這一次觀摩活動中蜻蜓點水式的“讀”少了,流于形式的“討論”少了,忙著趕教學內容的現(xiàn)象少了,毫無意義的碎問碎答的教學語言少了,值得大家觀摩學習。
◇責任編輯 茍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