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婷
摘要:文章從中職英語課堂現狀著手,調查分析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習慣、學習動機和參與意識,以及教師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課堂評價,分析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主體參與;中職院校;英語教學
一、背景分析
中職英語教學有別于其他階段的英語教學,其不以考試和升學為主要目的,有著自身的特殊性?!耙苑諡樽谥迹跃蜆I(yè)為導向”是對職業(yè)教育的明確定位,英語教學也不例外,其教學定位主要體現在“就業(yè)”和“實用”上。英語既是非英語專業(yè)重要的文化課,又是英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英語教學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注重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并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以及使用英語處理日常業(yè)務活動的能力。
二、概念界定
主體參與就是學生自愿積極地參與課堂,是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課堂呈現和教學設計應緊緊圍繞他們展開,如教師可以借助巧妙的課堂設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元的評價體系、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和意識,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學習、樂于動腦、勤于發(fā)言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現狀調查與分析
(一)學生調查
影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因素眾多,學生自身的因素包含英語成績、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1.學生的英語成績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根據對學生的英語成績調查,筆者發(fā)現,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水平高低不齊,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只停留在初級水平,教師在課堂上說的基本指令都聽不懂。然而,一般情況下,學生的英語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多數成績好的學生,課堂參與度高;大多數成績差的學生,由于不明白教師的指令或害怕答錯問題等原因,課堂參與度較低。
2.學生喜歡的英語課堂活動形式
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符合學生愛玩、好奇的心理,在組織和選擇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只有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學生才會產生參與熱情。為此,筆者對學生喜歡的課堂活動展開了調查,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選出名列前三的課堂教學活動,并進行排序。如表1所示。
調查結果顯示:名列前三的教學活動依次為Explain the points、Discussion in groups、Reading。其中Explain the points明顯高于Discussion in groups、Reading。69.9%的學生喜歡這項活動,甚至有45.1%的學生把它放在第一位。由此說明,學生習慣接受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樂于被動接受課堂知識,而不愿主動參與其中,并把解決難題的希望寄托在教師身上,不愿自己主動地去嘗試建構。這印證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自主意識弱的現狀。此外,有40.3%的學生喜歡Reading這個教學活動,說明學生的英語學習依然停留在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調查還顯示,有41.6%的學生喜歡Discussion in groups這個教學活動,說明學生在英語知識儲備充分的前提下,還是樂意參與課堂活動的??梢?,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要多樣性,考慮到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
3.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
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調查,筆者發(fā)現,很少復習、很少預習和從不復習、從不預習的學生占了60%左右,說明大多數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而,不預習、不復習會直接影響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參與課堂的頻率。因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必須建立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就學習動機這項調查發(fā)現,影響學生參與課堂的動機有內外兩種。眾所周知,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都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是,外在動機持續(xù)的時間較短,一旦外在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學習動機就會減弱,學生的學習就變得不再自信。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英語學習只能停留在簡單的背誦單詞、課文和語法規(guī)則上,而不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容易缺乏成就感,從而失去學習積極性,影響課堂參與熱情。因此,教師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著手,關注教學內容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有助于學生的考級、升學和就業(yè),能否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
4.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參與度
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密切相關。就在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還是被動回答問題這項調查發(fā)現,有41.8%的學生能主動回答問題,有58.2%的學生要等教師點名后才回答問題,說明學生課堂參與意識不強。學生課堂參與意識直接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學生參與意識強,課堂參與度就高;學生參與意識弱,課堂參與度就低。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精巧有趣的課堂設計和輕松幽默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呈現通俗易懂的英語知識,讓學生對課堂充滿興趣,愿意主動回答問題,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教師調查
教師是主體參與學習的執(zhí)行者和參與者,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課堂管理,使用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1.課堂活動分組方式
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能否合理分組,會直接影響學生是否愿意參與課堂,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調查結果顯示:有52.7%的學生認為應該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商量決定分組,有18.3%的學生希望自愿組合,有19.2%的學生希望就近組合,有9.8%的學生愿意聽從教師安排。事實上,在平時的課堂活動中,小組的建構主要采取的是教師安排和就近組合,這與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小組組建原則相悖。多數教師不按學生的具體學情分組,而是就近組合,由于組內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均衡,容易出現表面一派繁榮或一潭死水的現象。同時,在小組活動中,學習基礎薄弱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容易因為沉默而受到冷落,學習基礎扎實或外向的學生總能積極發(fā)言,闡述自己的見解,進而受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注,由此組內的主角和配角自然形成。配角很少參與或根本不參與小組討論,總是袖手旁觀,以局外人自居,主角則承擔起組內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要通過恰當的分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合理運用教學手段
基于學生好奇、好新鮮的心理,教師可以通過運用視頻、跟讀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但通過對課堂教學手段使用的頻率調查發(fā)現:有39.8%的教師選擇總是使用,有36.6%的教師選擇經常使用,有21.8%的教師選擇很少使用,還有1.8%的教師選擇從不使用。由此可見,課堂上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教師偏少,教師還是以傳統(tǒng)教學手段為主,課堂單調、枯燥,課堂氛圍壓抑,導致學生無心參與課堂教學,嚴重影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這是因為教師認為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浪費時間或自身缺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因此,教育部門或學校要加大對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培訓,提高教師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課堂教學的評價
教育評價即通過評價判斷教育目標或教育計劃的實施程度。評價在實施主體參與學習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學習效果的重要尺度。在調研中,在“評價的主體是誰”“由誰來總結和評價”等問題上,13.5%的教師選擇了學生,45.3%是教師選擇了教師,32.8%的教師選擇了教師和學生,8.4%的教師選擇了沒有總結和評價。從中可以發(fā)現,教師是主要的評價者,說明評價主體單一,這與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多元評價體系相距甚遠。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通過相互影響、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并使學生在學習中實現思維的碰撞、知識的對接、參與意識的升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合作能力。
4.教師的教學理念
《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注重學生參與課堂,學會探究合作,并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從教學的角度關注不同基礎的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推進分層教學。但調查發(fā)現,有70%的教師很少或從不備課;有50%的教師喜歡在課堂上一講到底,很少或不給學生留時間在課堂參與體驗;有35%的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任務時很少或不提供有目的的任務;有30%的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很少或不調查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還有待改善。
通過調查發(fā)現,學生主體參與中職英語課堂還存在諸多問題。為了讓主體參與課堂發(fā)揮更大的功效,教師要了解主體性是人作為社會活動主體的本質屬性,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屬性?,F代課堂設計就是要緊緊圍繞學生的發(fā)展,建立不斷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課堂機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充滿學生的歡聲笑語,教師必須由教學的執(zhí)行者、監(jiān)督者轉變?yōu)橐龑д?、組織者、評價者,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教師還要結合我國職業(yè)教育現狀,從備課、上課環(huán)節(jié)的構建,評價機制的完善,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等方面著手,積極建構學生主體參與的中職英語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曉鵬,王升.關于教學中主體參與的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5).
[2]王淑萍.主體參與教學研究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3(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