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中的核心要素。參與式教學模式以“學生全體參與、學生全程參與、學生全身心參與”為原則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融合兩性一度標準和價值引領,本文探索了大學閱讀課程參與式教學設計思路和實踐。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王思思,溫州商學院。
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被視作是高效教學的核心。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習慣在課堂中充當“施道者”,學生一直為“聽道者”,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課堂參與度低。英語課程著力于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學術能力和學術心智并重的背景下,打破目前大學英語閱讀課程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僵局,促使教師轉(zhuǎn)變?yōu)閷W習共同體的成員,學生轉(zhuǎn)化成自主學習的建構者,顯得尤為重要。參與式教學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習自主性,加強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保證了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教學設計包含具體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是構建參與式課堂的關鍵因素?;趨⑴c式教學的核心理念,如何圍繞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進行系統(tǒng)的、程序的和可行的教學設計是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以英語外刊選讀課程為例,融合“以學生為中心”“兩性一度”“價值引領”的教學思想,通過課程設計思路和方法的研究,探討參與式課堂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改革。
一、參與式教學設計的特點
“以學生為中心”為參與式教學設計的核心理念。參與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的形式,推動學生發(fā)展為目標,重視過程,在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英語外刊選讀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以真實外刊學術篇章為主,文章學術性強,包含大量生難詞和長難句,學生對于此類學術性文章接觸不多,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教師會在教學設計中強調(diào)語言知識,采用以輸入型為主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內(nèi)容單一,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不感興趣,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課堂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完成度低,并無法確保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和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參與式課堂應緊密圍繞“學生全體參與、學生全程參與、學生全身心參與”原則進行教學設計,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二、參與式教學設計的思路
英語外刊選讀為非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的外語提升課程。課程以外刊常見篇章話題為主線引領課堂教學,具有語言點浩繁,閱讀技能繁多等特點。課程包含知識、能力、價值和綜合素養(yǎng)四個維度的教學目標,以期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擴大通用學術英語詞匯量,準確理解長難句和篇章重要細節(jié),提高閱讀流利度,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價值目標上,通過融入涉及中國科學發(fā)展與成就篇章,樹立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并辨證地理解和認同中外優(yōu)秀文化,擴展國際視野。在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上,鼓勵學生參與合作探究任務,提高兼容并蓄的團隊協(xié)作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解沖突、大膽質(zhì)疑、辯證看待和敢于創(chuàng)造的思維品質(zhì)。通過分析學生的學情可知,大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夠強,習慣被動學習,對于專業(yè)性較高的篇章,學生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進一步降低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目標難以高效實現(xiàn)。因此,如何通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是目前課程所面臨的挑戰(zhàn)。構建參與式為基礎的教學設計可以作為轉(zhuǎn)變傳統(tǒng)模式的大學閱讀課程的突破口。本課程將“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zhuǎn)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并遵循“兩性一度”標準,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程的參與式教學設計思路是以產(chǎn)出導向法為指導,以參與式教學模式為基礎,結合SPOC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力求提高學生英語高級思維能力和用英語解決比較復雜問題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敢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zhì)以及國際化視野,同時深度挖掘閱讀文本中的價值引領元素,在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價值判斷情境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問題和知識背后所蘊含的理論思維、方法論和價值判斷,激發(fā)學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體驗,實現(xiàn)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三、參與式教學設計的方法
教學設計是為了規(guī)范和有效指導教師怎么教、學生如何學,從而達到有效課堂教學目的的一系列過程?;诋a(chǎn)出導向法理念,遵循“兩性一度”標準,融入價值引導元素的參與式教學設計一定要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將“學生全體參與、學生全程參與、學生全身心參與”三全原則貫穿教學設計全過程。按照以上要點,參與式教學設計思路如下(見圖1)。
教學設計首先要從“為什么學”入手,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入手,確定教學目標。選修本課程的大部分學生有留學和考試需求,學生希望通過課程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學術閱讀能力,為日后在留學目的國的學習奠定穩(wěn)固基礎。外刊篇章中的文本語言地道且思維縝密,學生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鍛煉英語的語言思維。大量的專業(yè)資料閱讀也是這些留學預備學生十分憂心的點,他們迫切地希望能掌握相應的學術英語閱讀技能,快速查找文本中的關鍵細節(jié)信息,歸納并評價不同來源的信息,客觀對待和選擇性吸收外刊篇章觀點,提高自身在專業(yè)資料閱讀中的閱讀思辨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學設計需從學生具體的學習需求出發(f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
其次,教學設計的第二步要解決“學什么”的問題,根據(jù)教學目的,進一步確定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以達到教學目的,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以英語外刊選讀第四單元科技第一堂課“酚醛塑料”為例,根據(jù)知識、能力、價值和素養(yǎng)四個維度的學習目標,確定學生需要掌握科學實驗類話題詞匯及重點同義替換詞;在能力方面,學生需要熟練運用略讀技能,掌握并遷移理論研究類文章結構,梳理篇章脈絡,學會運用掃讀技能,分析文本中的細節(jié)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通過對塑料污染的分析,讓學生了解我國垃圾分類管理制度以及我國限塑令對遏制塑料污染的推動作用,形成自覺珍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通過對如何遏制塑料污染的探究,形成分析現(xiàn)象、調(diào)查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zhì)。
再次,教學設計應考慮采用什么策略,從而實現(xiàn)具體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nèi)容,即解決“如何學”的問題。參與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很大區(qū)別,參與式教學著重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不但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使其英語綜合素養(yǎng)和英語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參與式教學的教學過程由三部分構成,即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多模式教學、課后評價與反思。在課前,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講解、篇章導讀、在線自測等線上資源幫助學生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并利用線上平臺發(fā)布任務,采用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方面檢測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成果。獨立學習需要學生個體對內(nèi)容進行課前認真學習,教師可以布置梳理篇章結構、詞匯測試等任務檢查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團隊合作任務是將學生分成個若干個小組,小組成員合作解決課前任務,可以提高學生團隊協(xié)作素養(yǎng)和溝通能力。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就可以開展多模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參與式課堂中,多模式教學要始終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任務驅(qū)動、翻轉(zhuǎn)課堂、對分課堂、同伴教學、情境教學、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BOPPPS模式強調(diào)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教師可以利用BOPPPS模式具體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開展切塊拼接教學(jigsaw approach)、閱讀圈(reading circle)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完成各項閱讀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增強合作學習意識。
課后以評促學,師生反思并改進。在英語外刊選讀課程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地設定評價目標,讓目標更加具體和可操作。教師可以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討論確保評價目標的可操作性,并用清晰的語言向?qū)W生傳達評價目標。教師可以設計開發(fā)量規(guī),以及展示樣例,讓目標具體化。教師可以巧用課堂問答的方式,師升之間開展有效對話,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理解。另外,教師要善于從評價信息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跳出傳統(tǒng)的“唯分數(shù)論”,承認學生的多元智能,并樹立“增值性評價”觀念,不單單對學生進行橫向比較,還要對學生個體進行縱向比較,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并進行鼓勵。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及時和有針對性的反饋并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后,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評價,根據(jù)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huán)節(jié)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學效果是檢驗教學設計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教師應該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合理的自我評價,并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持續(xù)改進。通過全面的評價和教師自我反思,教師可以對教學設計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四、參與式課堂教學案例設計
本文以英語外刊選讀課程第五單元Lesson1 “Collecting Ant Specimen”教學為例,探討參與式教學設計。
(一)課前
課前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傳關于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英語介紹視頻和文本資料,布置小組學習任務“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2.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specimen collection?”。
(二)課中
小組派代表發(fā)表對樣本收集原因的相應見解,檢測學生的課前學習成果。由生活化的問題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認識到生物樣本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高階問題,引出本節(jié)課主題“收集螞蟻樣本”。教師接著講解學習目標,點明學習重點,幫助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重點。
教師帶領學生完成篇章結構的梳理。教師組織學生完成Jigsaw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略讀,找出各段大意,梳理文章的結構,并帶領學生了解說明文的文章結構。將Jigsaw活動融入課堂教學,不但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采用自下而上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段落層層推進的邏輯。
接著進入detailed reading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細節(jié)。教師設置小組競賽活動,選出小組組長,小組組長交換到其他組,小組成員閱讀第一段,完成分配到的題目,由其他組的小組組長充當裁判,確保比賽的公平性。哪組回答完5個問題用時最短,哪組獲勝。通過對“讀與跑”交際閱讀活動的改編,設計該課堂活動,激發(fā)課堂活力,讓昏昏欲睡的學生和抱怨閱讀難的學生能積極梳理文本,尋找答案。接著教師布置獨立閱讀任務,通過練習對小組活動效果進行檢驗。
教師設置閱讀圈活動促進學生對文章剩余段落的理解。小組成員承擔不同職責,梳理剩余段落,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學習的被動性,每個學生都承擔任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得到提高,也可以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設置reporter這一角色分工,讓閱讀課有輸出機會。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判斷題,檢測學生是否認真聽取了各組的匯報,掌握了所有收集螞蟻方式的特點。
在教學結尾階段,讓學生完成評估表格,完成自評、組內(nèi)互評和組間互評,教師通過學生的評價進行教學反思,評價教學效果,改進教學設計。
五、結語
本文以參與式教學為理論基礎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希望能改變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閱讀課堂,幫助教師與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使雙方感受到平等對話的重要性,以此推動師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和提高。另外,參與式課堂提倡在自主、合作、活動、交往與問題解決中學習,能夠使學習真正成為有意義的主體性的參與。這是對接受式學習的重大改變,能夠使學生在英語外刊選讀閱讀課程中真正提高學術英語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珺.基于有效課堂的“二維三方四步”教學設計路徑探究[J].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2):46-49.
[2]馬扎諾.高度參與的課堂:提高學生專注力的沉浸式教學[M].白潔,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9.
[3]高霄.學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導向的學術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實證研究[J].中國ESP研究,2022(1):17-23,122.
[4]張志紅.學生參與式課堂評價:現(xiàn)實問題、理念引導及實施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21(10):51-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