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發(fā)展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注重這一時期德育工作的開展并適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能夠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使學生具備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更好地迎接未來生活和學習中的挑戰(zhàn)。然而,德育并非某一學科教師或班主任單方面的責任,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應肩負起德育的重任,即通過德育與各學科教學活動的融合讓學生接受更為系統、全面的德育。為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教育職責并非單純的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yǎng)和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深入地探究將學科教學活動與德育融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初中英語;德育工作;立德樹人;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文章系惠安縣教育科學研究所2022年度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英語課堂教學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HAX2022-005)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許丹宜(1977—),女,福建省泉州市惠安螺城中學。
德育并非某一學科教師的教育任務,各科教師都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德育方面所肩負的重任,通過共同努力、合力教育的形式促進德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全面滲透。英語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和重點學科,具有開展德育的天然優(yōu)勢,因此教師應在傳授必要語言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德育的滲透,讓學生在優(yōu)秀德育思想的熏陶下逐漸形成美好的品質和積極的情感,深入學習英語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思想美?;诖?,文章對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英語德育工作開展的方法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的和核心在于樹德育人,通過合理引導和教育讓學生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并在長期堅持這種優(yōu)秀品質的基礎上成長為正直、勇敢、堅強的社會個體[1]。傳統教學模式下單純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做法弱化了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以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其雖能讓學生的文化學習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導,這很容易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因而開辟德育路徑并實現德育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是解決傳統教學弊端的有力舉措,其對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高尚品德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此外,將立德樹人理念落實到初中英語教學中也是落實新課改發(fā)展要求、彰顯英語教學人文性特征的必由之路。英語學科有著較強的人文性和思想性,適當滲透德育知識能夠讓學生在正確德育思想的引導下樹立基本的辨別是非對錯的意識,并在這一意識的引領下自覺摒棄不良行為,使自身行為得到約束和規(guī)范。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一)注重言傳身教,榜樣帶動,示范引領
注重發(fā)揮榜樣的教育引導作用是提升德育質量的有效措施。教師作為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且對學生影響較為深遠的群體,在德育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教師的言行舉止、品行風貌對于具有較強模仿能力的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英語教師在學習深造的過程中會接觸各式各樣的外來思想、外來文化和價值觀,在面對這些外來思想和價值觀念時,教師應秉承去偽存真的教育指導方針,以其中的一些積極、先進的思想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讓學生在優(yōu)秀外來思想以及教師良好人格和品行的引導下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提高德育實效。
例如,教師除了保證穿著大方得體,還應注重規(guī)范性語言的運用,即在課堂上多使用一些禮貌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比如常見的打招呼用語:“Glad to see you.”“Good morning.”等;請求他人幫助或是表達對他人的謝意:“Could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Thank you so much.”“You are so kind.”等。通過使用這些語言,教師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隨時使用這些禮貌用語以及規(guī)范性語言是很有必要的,從而使學生在不斷模仿以及長期熏陶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如此,便將教師的榜樣示范和教育引領作用充分發(fā)揮了出來,促進學生良好行為舉止的形成以及道德品質的發(fā)展。
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對英語文化中的優(yōu)秀部分進行充分挖掘和運用,讓學生在優(yōu)秀思想文化的影響下受到德育[3]。比如,在感恩節(jié)這一西方節(jié)日中融入中國元素,利用這一節(jié)日引導學生感恩祖國、社會、父母師長,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這些力量的支持,應當懷著感恩之心面對周圍的一切。教師還可以在介紹西方優(yōu)秀思想和節(jié)日文化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品味、感悟中華傳統節(jié)日文化的獨特寓意和內涵,使學生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傳統文化的厚重綿延、博大精深,在產生強烈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如此,優(yōu)秀思想在教師的合理引導、教育下便得以扎根在英語課堂以及學生心中,這對德育的進一步滲透具有推動作用。
(二)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加強引導,優(yōu)化體驗
受年齡的影響,初中學生容易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而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的形式滲透德育,讓學生在更為穩(wěn)定乃至強烈學習動機的帶動下學習德育知識十分迫切和重要[4]。為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在把握課堂沖突點的基礎上,注重情境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浸潤式德育氛圍中充分認識到英語知識中豐富的人文內涵,促進學生認知學習體驗的優(yōu)化及理解能力的提升,為德育思想在英語教學中的全面滲透和深入發(fā)展提供有益的條件。
以“What does she look like?”這部分內容為例,該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對人物的膚色、發(fā)色、衣著等方面的特征進行詳細介紹。該課有關人物外貌的句型和語法知識點有:“What does she look like?”“What color is this/that...?”“The girl in a yellow dress is...”等。為了增強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在講解完知識點之后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即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課前準備的自己家庭成員的照片,讓學生在瀏覽照片的過程中思考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根據從照片中獲得的靈感進行自由提問。在良好氛圍的帶動下,學生便可發(fā)揮奇思妙想,提出與所學知識有關的各種問題,比如:“What does Li Hai's mother look like?”“What color is Wang Jia's sister's hair?”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xù)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世界上不同膚色、發(fā)色的人種,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畫面認識到世界上種族的多樣化,以及各種族人民都是平等的,在與他人交往時應秉承友好、尊重的態(tài)度。如此,德育便可在良好的氛圍中得到深化,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Our school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這部分內容為例,該課通過對校園生活方方面面的介紹,意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熱愛校園生活、積極學習的意識。為了增強學生對該課蘊含的德育價值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的形式展現多樣化的校園生活,如學生在學校的日常作息、學校的多種設施以及各式各樣的校園活動等,并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校園生活是怎樣的,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他們對本課情感內涵的感知。如此,德育思想的深刻意蘊便可透過直觀、具象化的課堂情境充分展現出來,從而促進學生德育體驗的不斷優(yōu)化及德育認知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注重挖掘教材,嵌入主題,增強認知
當前的初中英語教材中包含了諸多德育元素,這為實現德育的深入滲透和發(fā)展提供了載體以及更多的可能性。教材中有不少弘揚真、善、美的優(yōu)秀文章,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充分感受到英語學科的核心價值,英語教學也能因此變得更加深刻而有內涵[5]。為此,初中英語教師應注重對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讓學生在嵌入式和浸潤式德育主題的引領下感受到德育的價值和意義,促進學生德育認知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德育效果的優(yōu)化。
以“How can I get to the library?”這部分內容為例,該課從主題內容上來看與出行方式有關,從表面上看,涉及的德育內容不多,然而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和解讀不難發(fā)現,該課的閱讀篇目涉及交通標志、交通規(guī)則等方面知識。教師引領學生對本課知識內容進行深入學習,能夠促使學生樹立交通安全意識,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珍愛生命的重要意義。此外,交通規(guī)則等相關知識的滲透也有助于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這也是本課的情感價值培養(yǎng)和德育內涵所在。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挖掘、鉆研和剖析,在感悟豐富的德育內涵的同時,將其更好地滲透到課堂上,使英語教學變得更加深刻而有意義。教師通過對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進行充分挖掘和運用,可增強學生對德育內涵的感知,使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What do your parents do?”這部分內容為例,該課通過對家庭成員相關信息如年齡、職業(yè)等方面的介紹,意在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珍惜家人的意識,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職業(yè)種類的多樣化,以及每種職業(yè)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人們應當尊重每份職業(yè),懷有感恩之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教師通過對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元素進行充分挖掘,能夠進一步彰顯英語教學的人文情懷和思想價值,使英語教學變得更加有深度、有廣度。
(四)注重拓展訓練,強化效果,內化素養(yǎng)
英語知識內容的豐富性以及德育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決定了局限在課堂上的德育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在打破原有課堂束縛和限制的基礎上實施拓展性的德育是很有必要的。教育教學條件的日益完善和家校聯系的日益緊密為德育的拓展提供了載體和依據。為此,初中英語教師應通過對課內外資源的合理運用打造更為立體、多元化的德育平臺,讓學生在進入生活這一廣闊學習空間參與德育實踐的過程中接受更為深刻的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德育體驗的優(yōu)化及道德水平的不斷提升,達到內化素養(yǎng)、豐富認知的良好德育效果。
例如,拓展性德育活動的開展可以與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用能力這一目標融合起來,讓學生在參與多樣化語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思維和拓寬視野,以有效培養(yǎng)其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網絡的普及發(fā)展使得學生接觸和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然而認知能力、辨別是非對錯能力較差的初中生較容易被其中的不良信息所誤導。為了增強學生對網絡優(yōu)缺點的認識并使學生形成正確使用網絡的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與此相關的辯論活動或演講比賽,讓學生通過辯論或演講的形式進一步了解網絡在給人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有不足之處,讓學生指出它的不足之處體現在何處,以及如何正確、合理地使用網絡等等,并引導學生試著對自己的上網行為進行審視、改進。此外,英語中的不少諺語具有很高的德育價值,教師可以利用每節(jié)課開頭的幾分鐘教學生一句諺語,一方面借助這些諺語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聽說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在這些諺語的帶動下變得更加堅韌。如此,德育的質量和效果便可在拓展性的德育實踐中得到強化,產生內化涵養(yǎng)、鞏固教學的效果。
又如,英語教學中含有不少與文明用語、公共禮儀有關的知識,教師可以借助這部分內容引領學生學習與社交禮儀和社會公德有關的知識,并通過組織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的形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的影響下變得更加文明、有禮。如此,便可將德育范圍拓寬到課外實踐,充分展現出其價值和意義。
三、總結
總之,將德育與英語教學進行融合是新形勢下德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也是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之舉。初中英語教師應在順應教育改革的基礎上進行積極探索,將教學活動與德育進行巧妙融合,促進教書育人目標的實現,為培養(yǎng)具有遠大理想且品德高尚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呂友生.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J].名師在線,2019(26):13-14.
蔣桂梅.將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87,94.
鞏昌蘭.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114.
張仲偉.立德樹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中國新通信,2019,21(1):160.
付茜慶.立德樹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