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鵬,龔 強
(1.海軍裝備部裝備項目管理中心,北京 100071;2.中國船舶研究設計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4)
為靈活調控聲波的透射和損耗,在單層板、雙層板、加筋板的基礎上,多層均勻材料復合結構受到廣泛關注,研究其聲反射和透射特性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板結構的聲學計算,學者們已提出了多種方法,包括模態(tài)分析法、統(tǒng)計能量分析法、波傳遞法等[1]。此外,傳遞矩陣方法也是研究多層介質聲學特性的一種主要理論方法[2 – 4],以上這些方法對于結構形式簡單的平板結構是方便可行的,但也存在局限性,如板結構的外形變得復雜或者邊界條件有了改變時,以上這些方法很可能不再適用。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數(shù)值方法得到廣泛應用,即采用有限元法和邊界元法計算板結構的聲學特性。趙洪等[5]利用數(shù)值解法研究了由彈性薄板、彈性板及消聲材料組成的多層復合結構,在斜入射時反射系數(shù)、透射系數(shù)的頻率響應和角分布特性。使用數(shù)值方法計算板結構的聲學特性具有很多優(yōu)點,對于結構外形與邊界條件適用性很強,并且能夠同時考慮多個因素對聲學參數(shù)的影響規(guī)律等[6 – 7]。仿真方法也存在不足,對于大型結構,當計算頻率較高時耗時過長,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關于計算效率的問題已不是一個主要的障礙[8]。
對于彈性體的聲學分析是一個流固耦合問題,彈性體在流體載荷作用下將會發(fā)生變形和運動,與此同時固體的形變等反過來也將對流體產(chǎn)生影響。在流體域中,聲壓的分布滿足下式:
式中:c0c0為流體中的聲速;pp 為聲壓;?為梯度算子;為梯度算子的轉置。
式(1)稱為Helmholtz積分公式,是求解結構聲學特性的理論基礎。根據(jù)變分原理,上述連續(xù)計算域可被離散為多個小的計算域,也就是完成了單元離散,此時原有的積分公式被轉換為了線性方程組,通過數(shù)值方法求解表征結構聲學特性的各個參數(shù)。
在彈性結構中,位移及其導數(shù)也需要滿足結構的振動方程:
式中:{FS} 和{FP}分別為固體結構受到的機械激勵載荷與流體作用載荷;{δ}為結構位移矢量,包含3個方向分量;[Ms]和[Ks]分別為結構的整體剛度矩陣和整體質量矩陣,可通過單元剛度矩陣、單元質量矩陣組裝得到。
其中:ρs為材料密度;[D]為彈性矩陣,反映了材料的本構關系;[Bδ]為應變矩陣,表示應力和應變之間的關系;[Nδ]為位移插值形函數(shù)矩陣。此外,在流體和結構的交界面存在連續(xù)性條件,包括結構法向應力與流體聲壓大小相等,以及法向質點位移連續(xù)。最后,在本問題中切向應力與位移都為0。
對于無限大平板問題(厚度為d,密度為ρ,楊氏模量為E,泊松比為σ),平板兩側為2種不同的流體,分別為流體1和流體2,其中流體1的密度和聲速可表示為ρ1和c1,流體2中則為ρ2和c2。當平面聲波從流體1向平板入射時(入射角為θ1),平板的反射系數(shù)R和透射系數(shù)T此時都為復數(shù),如下式:
其中:G和H為傳遞矩陣中相應的元素;Z1和Z2分別為流體1和流體2的阻抗,Zc為板中的縱波阻抗,Zb為板中的橫波阻抗,Zc=θc為板中縱波的折射角;θb為板中橫波的折射角。
在計算聲學問題時,利用Comsol中的聲學模塊,可以模擬聲學物理場的狀態(tài),將壓力聲學與結構力學2個物理場進行耦合,準確地模擬出彈性體聲學分析的流固耦合力學問題,再利用Comsol聲學模塊中壓力聲學模塊的頻域接口對Helmholtz方程進行求解,得到反射聲壓pra和透射聲壓pta,進一步根據(jù)反射系數(shù)與透射系數(shù)的定義式(6)和式(7)求得反射透射系數(shù)。
本文利用Comsol進行計算分析,為了驗證本文計算所使用的計算模型以及有限元軟件的有效性,將利用Comsol對單層金屬板聲強透射系數(shù)計算結果與理論解進行對比驗證。有限元計算模型中平面波沿Y軸負方向入射,其結構如圖1所示。該單元從上至下被分為5層,最上層為完美匹配層(PML層),其厚度設置為10 mm;第2層為厚度為20 mm的水域,第3層為厚度為30 mm的鋁板,第4層同樣為厚度為20 mm的水域,最下層為厚度為10 mm的PML層。其中水域的密度設置為1000 kg/m3,聲速設置為1500 m/s。鋁板的材料參數(shù)為:泊松比σ=0.34,楊氏模量E= 6.58×108Pa,密度為ρ= 2.7×103kg/m3。在二維模型的x方向的邊界上設置周期性邊界條件,模擬無限大平板的情況。由圖2可知,2種方法得到的結果吻合度較好,驗證了本文計算所使用的計算模型以及有限元軟件的有效性,表明本文計算的準確性較高。
圖1 驗證模型結構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verification model’s structure
圖2 鋁板聲強透射系數(shù)仿真結果與解析結果對比Fig.2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圖3 夾芯板計算模型示意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andwich plate′s compute model
利用Comsol對于無限大三明治夾芯板的聲學反射以及透射系數(shù)進行仿真計算,夾芯板計算模型的結構與有限元模型結構相似,僅僅將鋁層替換為夾芯板。夾芯板的結構見圖1,包括3層:厚度為30 mm的中間芯層,以及芯層兩側厚度為5 mm的面板。各層的材料參數(shù)如表1所示,其中E1,ρ1,μ1,η依次表示芯層材料的楊氏模量、密度、泊松比和損耗因子,E2,ρ2,μ2表示夾芯板蒙皮材料的模量、密度、泊松比。
表1 夾芯板各層材料參數(shù)Tab.1 Sandwich plate′s material parameters
本文主要探討夾芯層的厚度、材料屬性的變化對于夾芯板反射透射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這主要是考慮到夾芯層的改變對于整體特性的影響較大。從芯層厚度與材料屬性2個方面給出夾層板聲學特性(反射與透射)的仿真結果,從中可見2個要素的影響規(guī)律。
研究夾芯層厚度的改變對于結構的反射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芯層厚度分別取為20 mm,30 mm和40 mm。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夾芯層厚度的增加,夾芯結構的透射系數(shù)在0~20 kHz頻段下有明顯下降,且隨著芯層厚度的增加,結構透射系數(shù)峰值對應的頻率不斷向低頻移動且幅值有明顯增加。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夾芯層厚度的增加,在0~20 kHz頻段下夾芯結構的反射系數(shù)會逐漸增大,且隨著芯層厚度的增加,結構反射系數(shù)峰值對應的頻率不斷向低頻移動且幅值逐漸降低。對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可以類比考慮均勻中間層的情況,根據(jù)已有結論,最大透射發(fā)生時其入射波波長正比于中間層的厚度,也就是說中間層厚度增加,其對應的入射波波長也增加,或者說對應頻率將下降。
圖4 不同夾芯層厚度下的透射系數(shù)Fig.4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he core
圖5 不同夾芯層厚度下的反射系數(shù)Fig.5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he core
研究夾芯層材料楊氏模量改變對于結構的反射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從圖6可以看出,隨著夾芯層材料楊氏模量的增加,結構透射系數(shù)峰值對應的頻率不斷向高頻移動且峰值逐漸降低。從圖7可以看出,隨著夾芯層材料楊氏模量的增加,結構反射系數(shù)的峰值對應的頻率不斷向高頻移動且峰值逐漸升高。芯層的材料彈性模量變化主要通過楊氏模量的改變,這里楊氏模量分別取為0.45 GPa,0.55 GPa和0.65 GPa。對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同樣可以類比考慮均勻中間層的情況。因為當中間層發(fā)生最大透射時,其波數(shù)與厚度乘積為一常數(shù),所以當中間層的厚度不變,而改變材料屬性進而影響縱波波速時,為保持波數(shù)不變,其對應的頻率將發(fā)生相應改變。楊氏模量增加導致波速增加,此時對應的峰值頻率也要增加。
圖6 不同夾芯層楊氏模量情形下的透射系數(shù)Fig.6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Young′s modulus of the core
圖7 不同夾芯層楊氏模量情形下的反射系數(shù)Fig.7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Young′s modulus of the core
研究夾芯層材料損耗因子的改變對于結構反射透射系數(shù)的影響,芯層材料的損耗因子分別取為0.05,0.1,0.2,得到結構的透射和反射系數(shù)分別如圖8和圖9所示。從圖8可以看出,隨著夾芯層材料損耗因子的增加,結構透射系數(shù)峰值不斷降低,而對應頻率未發(fā)生明顯改變。從圖9可以看出,隨著夾芯層材料損耗因子的增加,結構反射系數(shù)峰值不斷升高,對應頻率未發(fā)生明顯改變。對于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仍然可以類比考慮均勻中間層的情況,結構的損耗因子增大,會對結構的共振產(chǎn)生抑制,從而導致峰值的改變,而損耗因子的改變對共振頻率的影響不大,故曲線峰值對應頻率未發(fā)生明顯偏移。
圖8 不同夾芯層損耗因子情形下的透射系數(shù)Fig.8 Th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loss factor of the core
圖9 不同夾芯層損耗因子情形下的反射系數(shù)Fig.9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loss factor of the core
本文針對三明治夾芯平板結構,根據(jù)平面波正入射基本理論,利用有限元軟件Comsol開展聲學特性仿真分析,研究三明治夾芯平板在聲波正入射下的結構聲學特性,具體包括反射系數(shù)與透射系數(shù)。首先通過與單一平板結構理論解的對比,驗證了該仿真模型的準確性;討論了正入射條件下,平板厚度與平板材料參數(shù)等變化對于三明治夾芯平板反射性能與透射性能的影響。該方法同樣適用于斜入射的情況,相關研究將在后面的工作中開展,總之,聲學有限元方法對于研究結構的聲學特性是方便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