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科學規(guī)范的幼兒教育,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而STEM課程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幼兒園要強化STEM課程的設計,改變STEM課程的教學方式,使之變得更加游戲化,增強STEM工坊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使之以主題化、系列化的形式呈現(xiàn)。教師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STEM課程的樣態(tài),才可以更好地開展“玩轉STEM”課程。教學工坊一體化的存在,為STEM課程的建設和實施工作指明了新的發(fā)展方向,能夠為幼兒園和教師提供實踐參考,能夠改變幼兒園STEM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推動課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關鍵詞: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玩轉STEM”;課程
作者簡介:王小月(1990—),女,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qū)科技實驗幼兒園。
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玩轉STEM”課程的發(fā)展策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教學工坊一體化讓STEM課程的開展變得更有遵循性,教師能夠在一個統(tǒng)一的體制下開展課程。教學工坊一體化帶來的是明確、清晰的教學背景,教學工坊一體化能夠為幼兒園STEM課程的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參考和指導,能夠為“玩轉STEM”課程的發(fā)展提供方向和標準,能夠讓“玩轉STEM”課程真正變得具有內涵和實際意義,從而發(fā)揮作用。因此,幼兒園要持續(xù)提升幼兒的STEM素養(yǎng),使其運用STEM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同時生成系列化教育課程資源,基于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開發(fā)與實施“玩轉STEM”課程。
一、“玩轉STEM”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情況
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的“玩轉STEM”課程應該以“STEM教育”“項目學習”等先進教育理論為支撐,幼兒園應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實際特點和規(guī)律,在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探索“玩轉STEM”課程的實施新路徑,探索課程的新樣態(tài),從而形成可以參考和借鑒的標準,將“玩轉STEM”課程向周邊的園所推廣,形成輻射效應,最終形成統(tǒng)一協(xié)調的體系,讓教學工坊一體化建設變得更加理想。
但是,通過對幼兒園的STEM課程實施現(xiàn)狀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幼兒園在“玩轉STEM”課程方面的研究和調研是薄弱的,無法形成良好的“玩轉STEM”課程氛圍。部分幼兒教師不知道為什么要在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開展“玩轉STEM”課程,以及究竟要怎樣開展等。一些教師甚至對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的“玩轉STEM”課程產(chǎn)生畏懼心理,感覺“玩轉STEM”課程就是一個難題。不僅如此,一些教師盡管能夠開展“玩轉STEM”課程,但是他們的能力有限,在“玩轉STEM”課程的開展中存在問題[1],難以將“玩轉STEM”課程做深、做實。因此,幼兒教師一定要認清自身的教學現(xiàn)狀,有效地分析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的“玩轉STEM”課程應如何高效地開展,如何使課程變得深刻具體、科學有效,如何讓幼兒更加積極熱情地接受和學習“玩轉STEM”課程。
幼兒園應研究和挖掘更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結合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安排更多的實踐機會,創(chuàng)設更多的實踐情境,讓幼兒充分融入“玩轉STEM”課程之中,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改變幼兒的思考方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做事風格,讓幼兒真正在“玩轉STEM”課程中成長起來,成為綜合素質良好且具備開放思想的孩子[2]。生活中的學習資源有很多,如廢舊的材料、包裝、瓶子、罐子等,教師可以結合這些資源來設計“玩轉STEM”課程,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形成調研報告。
二、“玩轉STEM”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相關文件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課程不應該過分地追求學科體系,教育事業(yè)應該將視角轉向社會,因為無論是幼兒還是小學生,最終都會走向社會,所以教育事業(yè)應該看重社會發(fā)展,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強化課程的綜合性,注重課程的實踐性,多設置一些實驗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基于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框架,完善中小學科學課程體系,提出中小學科學學科素養(yǎng),更新中小學科技教育內容,加強對探究性學習的指導。在嶄新的時代,我國的STEM教育更多的是以科學課程體現(xiàn)出來,其更具科學性,能夠對教學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從而保障科學課程的有效性[3],將科學課程轉化為知識、技能,使其真正被學生理解、掌握。上海、杭州等地的幼兒園早已開始嘗試開展STEM課程,并開展了以科學活動為核心的融合教育,而活動的持續(xù)推進,讓幼兒教育更好地與STEM課程結合,形成一種全新的綜合課程范式,給幼兒教育帶來了更多的發(fā)展和機遇。
三、“玩轉STEM”課程內容
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玩轉STEM”課程內容的開發(fā)和豐富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玩轉STEM”課程將無法獲得發(fā)展,也沒有改善和成長的空間?!巴孓DSTEM”課程內容的開發(fā)要遵循兩個“基于”。
一是要基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游戲,因為在幼兒教育中,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游戲是兩個主要元素,那么“玩轉STEM”課程內容的開發(fā)就應該以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游戲為載體。教師要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游戲中開發(fā)課程內容,這有助于教師深入觀察和了解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游戲,觀察幼兒對哪些生活環(huán)節(jié)和游戲感興趣,然后深入剖析這些生活環(huán)節(jié)和游戲,并融入STEM成分,真正讓“玩轉STEM”課程內容的開發(fā)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游戲中[4]。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解讀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游戲,并進行探究和發(fā)掘,找到切入口來實現(xiàn)“玩轉STEM”課程內容的開發(fā)。要注意的是,“玩轉STEM”課程內容在幼兒一日生活和游戲中的開發(fā)要合乎常理,符合幼兒教學的特點,滿足幼兒學習的實際需求。
二是要基于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教師要在社會資源、家長資源、生活資源中尋求契機,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玩轉STEM”課程內容的開發(fā)一定要開放,教師不能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學資源上面。其實“玩轉STEM”課程可以向多方位發(fā)展,因為在社會資源、家長資源和生活資源中存在很多的元素可供教師進行“玩轉STEM”課程內容的開發(fā),從而讓“玩轉STEM”課程深入社會之中、家庭之中和生活之中,對幼兒的生活和學習進行全面的覆蓋。幼兒教師要多方位思考和分析,了解社會中的哪些資源對“玩轉STEM”課程是有用的,從而讓“玩轉STEM”課程真正結合社會資源,展現(xiàn)出巨大的張合力,讓課程內容包羅萬象,對幼兒產(chǎn)生影響,使幼兒逐步認識社會,從而對這些資源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使之成為STEM課程的內容序列[5]。同時,教師在開發(fā)“玩轉STEM”課程時也要利用家長資源,依靠家長資源探索家庭中的元素,使“玩轉STEM”課程獲得家長的認可和支持。最后就是生活元素,開展“玩轉STEM”課程的根本就是讓幼兒回歸生活,因此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元素來開展STEM課程,使課程內容生活化,這能夠豐富“玩轉STEM”課程內容,促使課程內容開發(fā)變得更加具體平實。
四、“玩轉STEM”課程框架建構
在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建構“玩轉STEM”課程框架,才能使“玩轉STEM”課程的開展有一個清晰的脈絡,促使課程結構牢固地搭建在一起,使“玩轉STEM”課程真正按照框架建構統(tǒng)一協(xié)調在一起,從而達到良好的課程開展效果。課程框架的建構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幼兒對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的認知水平,架構小、中、大班幼兒STEM發(fā)展目標體系,這樣才可以讓幼兒分段接受適宜的課程教育,讓不同年齡的幼兒深入開展學習,達到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6]。教師應聚焦幼兒一日生活、游戲,基于多種資源的開發(fā)運用進行游戲化教學、環(huán)境工坊創(chuàng)設、多元評價,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玩轉STEM”園本課程框架樣式。而“玩轉STEM”課程框架建構研究能夠在真正意義上促進課程科學開展,起到根本性、深刻性的課程教學作用。
五、“玩轉STEM”課程實施措施
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的“玩轉STEM”課程實施一定要采取有效的策略,這樣才可以使課程實施變得更有效率,才可以讓幼兒在“玩轉STEM”課程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
首先,幼兒教師應該努力學習和探析“玩轉STEM”課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和方法,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索精神去開展課程,探索出適合幼兒發(fā)展實際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讓課程設計、游戲化教學和環(huán)境建設可以協(xié)調互補,形成相互關聯(lián)和支持的體系,最終找出對“玩轉STEM”課程有利的實施策略。教師還要不斷培養(yǎng)“玩轉STEM”課程意識,充分了解“玩轉STEM”課程究竟具備哪些特點,擁有哪些規(guī)律,在開展課程的時候具備足夠的積極性和動力。
其次,幼兒教師應該改變“玩轉STEM”課程實施的方式,在課程教學中增加游戲、角色扮演、故事講述、音樂表演等活動,豐富“玩轉STEM”課程內容和組織形式,讓“玩轉STEM”課程的開展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7]。同時,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玩轉STEM”課程的實施需要幼師具備強大的能力,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多學習一些與“玩轉STEM”課程相關的知識和內容,多到網(wǎng)絡平臺去瀏覽閱讀,或與同事展開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最好組成專業(yè)的調研小組,對幼兒園開展的“玩轉STEM”課程展開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為實際的課程教學提供理論支持。
最后,幼兒園要制訂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對“玩轉STEM”課程的開展情況進行監(jiān)督,同時輔以有效的獎懲措施,讓幼師充分重視“玩轉STEM”課程,不斷調整、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使幼師真正將課程視作核心工作,全心全意將精力和時間花在“玩轉STEM”課程的教學上。
六、“玩轉STEM”課程實施效果評價
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玩轉STEM”課程實施的效果評價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對課程開展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那么幼兒教師就無法知道“玩轉STEM”課程的實施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狀態(tài),其是否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進行效果評價,后續(xù)“玩轉STEM”課程的實施才會找到方向,教師才能進行反思和總結,才可以使課程更具有科學性,獲得良好的開展效果[8]。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玩轉STEM”課程實施的效果評價應該從幼兒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綜合能力等方面展開,幼兒園要建立多樣化教育評價體系,形成較為科學的發(fā)展性評價機制。不僅如此,幼兒園還要結合過程性評價、結果評價、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等,讓多樣化的STEM課程評價體系來反作用于教師,使幼師積極參與到課程的開展之中,從而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真正讓評價輔助教師進行教學,以達到理想的“玩轉STEM”課程教學效果。
結語
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玩轉STEM”課程的實施變得更加全面,“玩轉STEM”課程的開展具備強大的依托和參考,也正是教學工坊一體化的影響和作用,“玩轉STEM”課程的動能得以開啟,“玩轉STEM”課程得到了真正的發(fā)展。幼兒教師要深入了解STEM課程的本質和實際特點,使幼兒更加系統(tǒng)全面地開展學習,讓幼兒從日常生活、幼兒園活動、情境學習中與同伴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在打造班級STEM全域工坊時,教師應使整個教室的空間多通道、多維聯(lián)動,切實提升保教質量,促進幼兒進一步發(fā)展,讓“玩轉STEM”課程實現(xiàn)從“有形”到“無形”的轉變。相信教學工坊一體化背景下“玩轉STEM”課程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fā)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彭海霞,萬慧,余靖雯.運用“STEM+”學習方式培養(yǎng)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實踐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1(S2):105-110.
柯淑滿.淺談STEM視域下幼兒科學活動指導策略[J].甘肅教育研究,2021(4):29-32.
吳彥彰.STEM教育理念下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培育路徑[J].教育觀察,2019,8(38):58-59.
董艷.淺談STEM課程與幼兒科學課活動的實施與發(fā)現(xiàn)[J].家教世界,2020(15):23-24.
黃詩怡.STEM構建對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塑造[J].幸福家庭,2020(16):103.
陳鳳.淺析STEM理念下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綜合版),2019(9):1.
丁嘉麗.STEM教育理念下中班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路徑[J].名師在線,2022(19):85-87.
白安穎.幼兒園STEM科學活動開展策略[J].家教世界,2022(1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