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新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的“一核四層四翼”,分析近三年高考化學試卷中的考查內(nèi)容與考查要求,并對此設計課堂教學,旨在通過此能夠落實高中化學課堂改革,達到“立德樹人”根本教學目標.
關鍵詞:“一核四層四翼”;教學建議;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9-0093-03
2020年,在正式發(fā)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介紹了“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并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nèi)容與要求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核”指高考的核心功能,回答了我國為什么要進行高考的問題,同時提出我國教育的根本目標——“立德樹人”.利用高考這種全國性的選拔型考試,為國家、為社會承擔選拔人才的重要任務,對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提供引導作用;“四層”指考試考查的四個層次內(nèi)容,具體包括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也就是高考要考什么?“四翼”指高考的考查要求,在素質教育下需要有創(chuàng)新性、應用性、綜合性與基礎性,回答了高考要怎么考的問題[1].
1 基于“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化學試卷考查分析
1.1 基于“四層”的高考考查內(nèi)容分析1.1.1 必備知識的考查
第一,在選擇題中,高頻考點有: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計算、有機基礎實驗、化學與STSE、元素周期表、電解質溶液中微粒濃度的計算、結合圖表分析化學反應歷程;第二,實驗探究題中,高頻考點有:分析雜質成分、設計除雜實驗、處理與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預測實驗現(xiàn)象、常見無機化合物的性質、陌生條件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創(chuàng)新實驗中儀器的運用、分析裝置的作用、描述實驗現(xiàn)象;第三,化工流程題中,高頻考點有:物質的分離與提純、常用化工術語、陌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物質的轉化、化工操作的目的、轉移電子數(shù)目、產(chǎn)物與產(chǎn)率的計算;第四、化學原理題中,高頻考點有:平衡曲線分析、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速率圖像的分析、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等效平衡思想的運用、平衡常數(shù)與轉化率的有關計算;第五、物質結構與性質題中,高頻考點有:雜化軌道理論、原子結構與性質、電子排布式的書寫、晶體類型、晶體熔沸點的比較[2].
1.1.2 關鍵能力的考查
關鍵能力指學生面對復雜事件時,獨立思考與處理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未來在社會中發(fā)展的重要能力.“關鍵能力”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內(nèi)容.現(xiàn)行的化學高考大綱中,將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分為吸收與整合信息的能力、化學實驗與探究的能力、接受與結合化學問題的能力.在此的解決化學問題,還需要更多的綜合能力,所以高考化學試卷中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不是單一進行的,可以在一個問題中考查多種能力.
1.1.3 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
第一,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考查.對于“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內(nèi)容的考查,包括物質的分類、物質的量與相關概念、基本的化學用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等.對于題型的考查,選擇題中有大部分是考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和“化合物”有關的知識,通過物質的量在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之間關系的構建,能夠體現(xiàn)“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yǎng);在非選擇題中此素養(yǎng)的考查,雖然考查的點比較分散,但是幾乎都有此部分內(nèi)容,即使是大題,也在小問中有所涉及.例如電極反應式的書寫、物質的量的計算等.
第二,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考查.考查內(nèi)容上分析,包括電化學原理、化學反應能量變化、鹽類水解、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速率、若電解質的電離等.考查題型分析,選擇題中考查的“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還涉及電化學基礎知識,并且是以新型研究成果為題目背景,運用最新的素材呈現(xiàn)化學問題.如2020年的第12題,就是通過新型Zn-Co2水介質電池素材,考查電池的充電、放電過程中,電極反應式的書寫、離子濃度變化、轉移電子數(shù)目的計算.
第三,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的考查.考查內(nèi)容上分析,包括原子結構與化學鍵、化學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化學反應基本原理與基本理論、元素周期表、晶體的結構與性質.考查題型分析,2020年的選擇題是圖形分析題,考查學生對圖像的分析能力與提取信息能力等.非選擇題對此知識點的考查比較分散,載體也更加豐富,在所有大題中都有所體現(xiàn),一般是借助工藝流程中物質推斷、有機合成、化學實驗中的現(xiàn)象分析,來考查學生“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yǎng).如2020年全國卷26題第三小問中對濾液成分的判斷.
第四,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考查.考查內(nèi)容上分析,包括:化學實驗安全知識、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化學儀器的是被與使用、物質的分離和提純、儀器的創(chuàng)新和使用.考查題型分析,2020年全國卷中考查的是氣體的除雜方法、2021年考查的是實驗室制作溴苯.試題難度不大,需要學生們夯實基礎,回歸教材.非選擇題的部分,考點主要集中在實驗題、化工流程題中,如2020年全國卷27題中,以黏土釩礦制作硝酸銨為材料素材,考查學生對此實驗操作的步驟,包括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兩方面內(nèi)容.近幾年雖然在“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素養(yǎng)考查力度上有所減弱,但是這一項核心素養(yǎng)一直是化學科學中重要的內(nèi)容.
1.1.4 核心價值的考查
經(jīng)過對近三年全國高考卷中體現(xiàn)的核心價值觀進行分析,試題考查特點為:第一,更緊密實際生活,體現(xiàn)學科社會價值.如2020年全國試卷中第七題,以新冠病毒藥品為題目背景,聯(lián)系當時社會熱點,體現(xiàn)化學學科在新冠防控中的重要價值,發(fā)揮化學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以優(yōu)秀文化成果呈現(xiàn)學科育人價值.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有很多與化學有關,如2021年的高考試卷中有一道題是在中藥中提取紫花前胡純,考查學生對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的理解,此就是間接為學生展示中國中醫(yī)藥文化中也涉及化學知識,讓學生了解在中華悠久發(fā)展歷史中化學也促進了醫(yī)學的進步;第三,聚焦化學技術,呈現(xiàn)化學本質價值.化學學科的本質是改造物質、創(chuàng)造物質,是當前很多前沿領域的基礎,如環(huán)境與能源科學、生命科學等都離不開化學學科的知識.
1.2 基于“四翼”的高考考查要求分析從“四翼”分析高考試卷中的考查要求,分析近幾年高考化學試卷的命題思路.第一,綜合性.需要學生化學知識的學習能夠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在化學學科內(nèi),完成對教材中不同板塊化學知識的整合,可以全面掌握化學知識;在化學學科外,可以通過學科間知識的整合,選擇新能源、環(huán)境與醫(yī)藥等領域中涉及的化學知識進行融合,以此解決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的問題.另外,對于化學高考試卷中的綜合性,還包括解題方法的綜合與考查形式的綜合,對學生思維方式、信息處理能力與解題能力有一定要求;第二,應用性.此需要學生可以主動的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問題的解決中,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目標,可以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現(xiàn)實社會中的現(xiàn)象;第三,創(chuàng)新性.此是基于前兩個考查要求基礎上的更高層次,高考試卷中對于考查要求的創(chuàng)新,包括形式的創(chuàng)新、分析思路的創(chuàng)新、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解題方法的創(chuàng)新幾方面.基于高考命題的原創(chuàng)性特點,在高考試卷中,有大量創(chuàng)新的內(nèi)容,可以較好地考查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2 基于“一核四層四翼”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
2.1 教學設計原則
第一,統(tǒng)籌規(guī)劃教學目標,認真研讀高中課程標準,結合高中生實際情況與教學內(nèi)容特點,設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第二,創(chuàng)建真實的化學學習情境.高考試卷中的題目多是以真實情景為載體來考查學生學習能力,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教師也要重視真實情境的構建,盡量將要講解的化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第三,探究式學習為主,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基于高考“四層”考查內(nèi)容,教師在設計課堂的時候要注重化學要素,使用探究式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度探究,內(nèi)化化學核心素養(yǎng);第四,多角度分析,開展思維進階訓練.基于“四翼”考查要求的分析,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知識成長規(guī)律,由淺入深思考知識發(fā)展的邏輯性,促進學生思維的進階.
2.2 教學設計案例
以人教版必修一中《鈉及其化合物》第一課教學設計為例,討論如何利用“一核四層四翼”進行教學.教學過程為:課堂導入,借助多媒體展示近期新聞圖片,如珠江“水雷”事件的圖片,并提出當時專家解讀的結果——鐵桶中裝的是金屬鈉.通過新聞情境的設置,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問題的探究中,在直觀感受中為后期學習鈉在實驗中的用量做鋪墊.任務一,讓學生根據(jù)之前看到的新聞信息,推測鈉的性質,并分析鈉的化學性質為什么這么活潑?以此引導學生抽象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化學信息,然后推理,從微觀角度分析鈉原子結構示意圖,再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角度提升化學核心素養(yǎng);任務二,開展實驗探究.如金屬鈉與非金屬單質進行反應實驗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描述在不同條件下,描述氧氣與鈉發(fā)生反應現(xiàn)象,寫出對應化學方程式.寫出金屬鈉與硫、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與操作能力,可以描述實驗現(xiàn)象,通過類比推理培養(yǎng)學生還是遷移的能力.再如鈉與水的反應實驗,先讓學生描述兩者反應的生成物,描述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可以寫出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此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加強學生對實現(xiàn)現(xiàn)象的認知;任務三,聯(lián)系化學知識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提出問題:實驗室中的鈉要怎么保存?如果活潑金屬著火,需要怎么滅火?對于課前展示的“水雷事件”,對于沒有爆炸的鐵桶,你要怎么處理.引導學生借助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此增強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周浩,余耿華,蔡鉗,等.優(yōu)化情境設計 落實“四層”“四翼”——2021年全國高考物理廣東卷的評析及教學啟示[J].物理教學,2022,44(02):67-71+11.
[2] 孫小芳,王世存.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2021年河北省新高考化學試題評析及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2021(08):35-44.
[責任編輯:季春陽]
收稿日期:2022-12-25
作者簡介:黃曉青(1973.6-),女,江蘇省南京人,本科,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綜合版202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