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萍
任務驅動型寫作是近幾年中考的常見題型。這樣的作文命題中有具體的驅動任務,列出具體的指令,考生要根據(jù)任務進行寫作。因此,基于任務驅動的寫作教學,是改變傳統(tǒng)寫作教學以適應考試改革的實踐方向。下面就以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寫作為例,談談基于任務驅動的寫作教學實踐。
一、提煉單元寫作中的寫作學習元素
從日常寫作教學看,教師缺乏任務意識,容易出現(xiàn)寫作教學隨性現(xiàn)象;學生缺乏任務意識,往往會導致不明白為什么寫作,無目的表達。對此,教師應結合課程標準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及教學提示,整合單元教學中的寫作知識,提煉寫作學習元素,為任務驅動型寫作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初中語文教材目前還沒有對應課標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容組織與呈現(xiàn)形式,其寫作教學內容隨單元進行系統(tǒng)安排。教材用知識短文來呈現(xiàn)寫作知識,運用課文示范寫作知識,設計寫作實踐來訓練寫作知識。寫作知識常以概念、要求等形式呈現(xiàn),如七上第四單元“思路要清晰”,教材寫作知識有以下方面:整體構思、確定寫作順序、列提綱,知識豐富,但缺乏切實的路徑與策略指導。寫作教學需要學習元素,“寫作學習元素是課程內容具化為教學內容的產(chǎn)物,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所需的核心知識。開發(fā)合宜的寫作學習元素,十分必要與迫切”。
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我整合課程標準中的寫作要求、具體的文體特征及單元寫作知識,對寫作學習元素進行提煉,以便更好地展開切實的寫作過程指導,達成寫作任務。統(tǒng)編教材七上第六單元寫作“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以第二個寫作實踐為《皇帝的新裝》續(xù)寫一個故事為例,提煉寫作學習元素:添加角色,妙續(xù)故事;言行相顧,趣推情節(jié);反復遞進,巧扣主題。七下第一單元寫作“寫出人物的精神”,以第一個寫作實踐《我的好朋友》為例,提煉寫作學習元素:抓住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運用烘托對比,突出人物的精神;添加議論抒情,點睛人物的精神。同時,在整合課程內容提煉寫作學習元素時,注意寫作主題與單元人文主題的吻合,關注育人功能;使寫作方法與單元選文的寫作手法貼近,體現(xiàn)示范作用。
二、設計真實活動情境中的驅動型任務
整合課標與單元寫作教學提煉寫作學習元素,只是設計任務的第一步。發(fā)揮“任務驅動”效果還需要突出任務的驅動性,設計驅動型任務至關重要。
對寫作教學而言,寫作任務的驅動性主要表現(xiàn)在能否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學生形成深入寫作的持續(xù)動機?!拔膶W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在教學提示中要求“在主題情境中,開展文學閱讀和創(chuàng)意表達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之美、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同時,2022版課標“課程理念”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因此,基于任務驅動的寫作教學,要創(chuàng)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主題學習情境,以活動促進驅動性。
針對七下第四單元寫作“怎樣選材”,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我這樣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學校開展第七屆尋找“最美南粵少年”活動,請你為此次活動寫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推薦你心目中的“最美南粵少年”,遞交給學校評選組委會,助TA成功入選。這個學習情境來源于生活中的真實需求,學生完成寫作任務時,首先要考慮具體情境的特點與寫作要求,其次明確寫作目的,還要有清晰的讀者意識。這樣,才能選擇恰當、合理的寫作表達方式,最終達到最佳的寫作表達效果??梢?,在活動情境中設計驅動型任務,以活動驅動寫作能有效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與表達。
三、搭建立足指向性讀寫的寫作學習支架
讀寫結合的教學實踐證明,閱讀對寫作有著強有力的助推作用。學習性寫作、實用性寫作、思辨性寫作以及創(chuàng)意性寫作,首先都得有相應的文本閱讀積累,豐富的量的輸入,才能實現(xiàn)后期的質的輸出。無論是先讀后寫、邊讀邊寫,或是讀中寫,都是閱讀助推寫作的實現(xiàn)方式。有專家提出“從單元閱讀中生發(fā)寫作任務,以一定情境下的任務作驅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關注讀者、關注生活的意識;教材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的靈感激發(fā)帶來源頭活水。”這就強調了閱讀與寫作的整合,搭建立足指向性讀寫的寫作支架可以幫助學生在不能獨立完成寫作任務時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超越之前的能力水平。高中語文教材如此處理,初中語文教材亦然。
對于七下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指向性讀寫的方法,以閱讀助推寫作。第一課時學習直接抒情的課堂上,開展學習性寫作,例如“品讀詩歌,體會直接抒情的特點”:小組合作品讀詩歌,找出詩中直接抒情的詞語或句子做批注。課后進行了實用性寫作,“請你化用《黃河頌》中詞句,結合搜集的資料,為黃河景區(qū)設計導游詞”。第二課時學習間接抒情的課堂上,開展學習性寫作,如“比讀品味,理解間接抒情”:借助“閱讀提示”,找出文中像電影特寫鏡頭一樣描寫家鄉(xiāng)動人畫面的內容。品讀批注這些內容,體會這種抒情方式的作用。兩個課時學習結束后,設計“寒假返鄉(xiāng)前,近鄉(xiāng)情怯,寫一段話表達你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的情境任務,安排創(chuàng)意性寫作,“仿寫《土地的誓言》第一自然段,運用移情于物、鋪陳形象的手法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仿寫《土地的誓言》第二自然段,運用排比、動人的畫面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就這樣以讀促寫、以寫帶讀,立足讀寫融合,給學生搭建指向性讀寫的寫作學習支架,學生寫作成果較單獨寫作表現(xiàn)優(yōu)秀。
四、貫串學教評一致性的任務評價量表
學教評一致性指向課程視域的有效教學,確保核心素養(yǎng)有效落地,基于任務驅動的寫作教學也要將教—學—評貫串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叭蝿招妥魑脑u估要求學生完成作文任務,以衡量學生的實際作文能力,‘任務是任務型作文評估的基礎與核心概念?!比蝿招妥魑脑u估貫串任務驅動型寫作教學的前中后期,將作文作品的評核與任務完成過程的考查相結合,評核學生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通過這種學習性評估,驅動學生寫作學習。
教學七下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時,以第二個寫作實踐《鄉(xiāng)情》為例,我設計“城市推薦官”為家鄉(xiāng)代言的情境任務,學生在任務型作文評估的助推下,借助評價量表(表1),在寫作學習不斷地評核自己任務完成情況。同時,可以根據(jù)評價量表中的指標,進行作品的反饋完善,實現(xiàn)成果最優(yōu)化。因此,借助評價量表,以評價驅動寫作,學生學習任務的達成可以得到“看得見”的提升,基于任務驅動的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基于任務驅動的寫作教學中,“任務驅動”必然要走向任務的解決,具體而言,即培養(yǎng)指向真實問題解決的寫作能力。引導學生在真實的任務驅動中進行寫作,在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使“寫作”回歸其作為表達與交流的本體功能,驅動學生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終身受用的寫作素養(yǎng)。
任務驅動型寫作的提出與發(fā)展給寫作教學帶來新的實踐方向?;谌蝿镇寗拥膶懽鲗嶋H上是一個實現(xiàn)交際目的的過程。基于任務驅動的寫作教學中,強調整合提煉寫作學習元素,設計驅動型任務;憑借讀寫、評價,助推寫作的實現(xiàn)。從任務驅動到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解決,意圖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受用的寫作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