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海燕
山區(qū)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改革,先從開發(fā)與生產精準寫作知識開始。精準性的寫作知識,是從學生生活本來具有的經驗性知識,走向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目標性寫作知識的紐帶。讓學生“掌握習作方法”“學會寫作”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改革方向與目標。我將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七《___即景》一課為例淺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習作興趣
我們在習作教學前,要依據單元習作實際確定教學目標,進而創(chuàng)造鮮活的交流情境,讓學生成長為一個自由的“言語人”。 其一、筆者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七《___即景》一課中,以欣賞祖國江河美景視頻導入,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調動學生感官,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大自然景色的美麗,讓學生對大自然美景產生熱愛之情;視頻的美景按自然現象到自然景觀的順序播放,相機揭示本次習作交流的話題——《___即景》。其二、在學生掌握了精準的寫作知識后,再觀察一段“郊外即景”的優(yōu)美視頻,并用上精準的寫作知識把觀察到的美景寫下來,通過視頻欣賞美景,把學生覺得抽象的景物“搬到”眼前,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開發(fā)與生產精準寫作知識,先從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開始。
二、結合單元語文要素、習作教學目標與學生學情,發(fā)掘學生習作言語困境
筆者通過對習作教材的解讀, 確定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七《___即景》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觀察某種自然現象或某處自然景觀,重點觀察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還要能按一定順序描寫景物,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結合單元習作教學目標后,發(fā)掘本節(jié)習作課的重點是:“探究寫出景物動態(tài)變化的妙招”。加上學生接觸寫作已有兩年多,已經能按一定順序觀察景物、描寫景物。那么,這次學生的言語困境就不是“能按一定順序描寫景物”,而是“寫出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卑l(fā)掘了學生習作言語困境,接下來的習作教學要有針對性,要對準學生的言語“障礙區(qū)”。 開發(fā)與生產精準寫作知識,要對準學生的言語“障礙區(qū)”。
三、審視與整合教材資源,探究例文的方法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1.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的課文《火燒云》的一片段為例文1:“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大狗也不見了?!蓖ㄟ^對例文1的探究,發(fā)現若“單單寫形狀時,只是云的靜態(tài)描寫,要抓住形狀變化才能寫出云的動態(tài)”, 作者就是抓住“形狀變化”寫出了火燒云的瞬息萬變。“形狀變化寫動態(tài)”就是例文1潛藏的“表達秘密”。有了“形狀變化寫動態(tài)”這樣可操作性的方法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學生要突破本次習作言語困境區(qū)就游刃有余了。
2.為了杜絕習作教學過程的知識的絕對化、片面化,那精準知識的開發(fā)不能局限在一個片段,應該縱觀整個小學教材。于是,筆者接著以統(tǒng)編版四年級的課文《火燒云》的另一片段為例文2:“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見也沒見過的顏色?!蓖ㄟ^對例文2的探究,發(fā)現例文2抓住了“云的顏色變化”把云寫得變化莫測,如同身臨其境,是優(yōu)秀的習作范文;學生對已學過的文章更加熟悉,心理上和大腦里都會更快接收到“抓住顏色變化寫動態(tài)”的妙處;特別要點撥的是:“單單寫顏色時,只是靜態(tài)描寫,要抓住顏色變化才能寫出云的動態(tài)”,那么, 例文2潛藏的方法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就是“顏色變化寫動態(tài)”。
四、借量表支架針對性評價,強化精準寫作知識
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七《___即景》評價課上,筆者將評價點定位于:“寫出景物動態(tài)變化”,并圍繞這個評價點開發(fā)了“形狀變化寫動態(tài)、顏色變化寫動態(tài)、聲音變化寫動態(tài)、人的活動寫動態(tài)、物的活動寫動態(tài)”五個操作性知識點作為評價內容,這樣無論是老師評,還是學生互評,都能瞄準一個方向。這樣的針對性評價,讓老師的教落到了具體的點上,讓評落在了評價標準上,教師的指導過程也清清楚楚,那我們習作教學的籠統(tǒng)模糊也被清除了。
五、根據單元語文要素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進階性地修改習作作文
1.第一次修改習作——即學生在第一次習作課后寫出的作品表現出來的有代表性的言語模糊的地方,老師有目的地進行習作技能訓練。譬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七《___即景》中,學生在描寫景物的顏色變化時出現了言語模糊,老師在投影學生優(yōu)秀文章中,讓學生明白:單單寫一種顏色是屬于靜態(tài)描寫,只有寫出“顏色的變化”才是對景物動態(tài)的描寫。
2.第二次修改習作——針對學生在第二次習作課后寫出的作品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再次提升。先從“交流平臺”和“詞句段運用”中,提取習作修改課的訓練點,以促進單元要素的素養(yǎng)轉化。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