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娟
摘要: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電視媒體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決定電視新聞節(jié)目質量的重要要素之一在于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一定程度而言,新聞記者的采訪和編輯水平與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就當前大部分電視臺新聞記者的實際情況而言,采編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使電視新聞的實效性和吸引力大打折扣。為了改善這一現象,電視新聞記者應該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認清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情形,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強化自身的采編能力,全面提升綜合素養(yǎng),生成、傳播更多精彩的新聞節(jié)目,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由此推動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迸發(fā)出新活力。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采編能力;培養(yǎng)路徑
電視新聞報道主要指的是借助圖片、錄音以及文字等元素,將相關新聞信息進行系統性呈現和報道,以此滿足大眾的信息需求。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精神需求變得更加豐富、多元,這要求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增強自身的采訪能力和編輯能力,通過有效的采訪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報道,用凝煉的語言和精準的表達,將采訪內容進行整合,為受眾提供有深度、有內涵、有溫度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由此使新聞信息快速發(fā)酵,形成健康的輿論導向,給予受眾正確的思維、行為引導,這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同時也能夠為電視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助推力量。
時代的要求
科技在創(chuàng)新,經濟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在新的時代格局之下,各大行業(yè)獲得了新的發(fā)展契機。而媒體行業(yè)作為時代的前沿行業(yè),在互聯網的支持之下,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學習相互融合,在社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電視新聞媒體作為整個媒體格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應該與時代發(fā)展同步,實現轉型升級。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電視新聞節(jié)目面對的受眾數量巨大,且他們的認知層次、文化水平、興趣愛好各不相同,這使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采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诖?,電視新聞采編記者要切實關注受眾的興趣點和關注點,了解他們的實際信息需求,乘著時代的東風,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強化自身的采編能力,為生成高質量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此與時代同進步、與人民同呼吸。
大眾的要求
伴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豐富,精神需求也變得更加多元,大眾對于新聞節(jié)目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興趣點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電視新聞采編記者作為生成高質量新聞節(jié)目的靈魂人物,應該不斷強化采編能力,以大眾的信息需求為導向,立足于大眾的關注點,生成大眾喜聞樂見的電視節(jié)目,聚焦大眾的眼球,吸引大眾的關注,吸納更多的流量,和受眾加強聯系。
行業(yè)的要求
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核心任務就是向廣大民眾傳播新聞資訊,而新聞的采訪與編輯作為整個工作體系中的技術和靈魂,直接決定了新聞資訊質量的高低。當前媒體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為了使電視新聞能夠保持良好的競爭力,能夠實現健康、穩(wěn)定、持續(xù)的發(fā)展,電視新聞相關部門則應該培養(yǎng)一支高質量、高水平的采編隊伍,加強對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水平、編輯技能的專業(yè)培訓,著力于制作更為優(yōu)質的新聞節(jié)目,打造新聞節(jié)目品牌,使電視新聞節(jié)目在激烈的媒體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
自身的需求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使媒體逐漸走向融合,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的發(fā)展造成了激烈的沖擊,在這一情形之下,電視新聞記者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職業(yè)挑戰(zhàn),電視新聞記者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優(yōu)化職業(yè)素養(yǎng),攻破職業(yè)發(fā)展瓶頸,走出職業(yè)發(fā)展困境,牢牢抓住新時代下的發(fā)展契機,促進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而其中采訪水平和編輯能力是電視新聞記者最基本的素養(yǎng),是他們的鐵飯碗,是他們能夠在行業(yè)中存活下去的秘密武器。電視新聞記者本身應該對各類新聞信息具備極強的敏銳力、觀察力,并具備較強的文字功底、策劃能力和思維能力,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立足于自身的獨特觀點,表達鮮明的態(tài)度,對新聞信息進行科學的編排,從而達到良好的輿論效果。
加強對電視新聞記者的培訓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之下,為了全面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相關部門領導應該重視對電視新聞記者的培訓,制定培訓計劃,落實培訓機制,著重從思維認知、工作技巧、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等多個維度著手,達成良好的培訓效果,強化電視新聞記者的綜合素養(yǎng),增強其采編能力。一方面,相關部門領導可以積極召開工作研討會,全面了解電視新聞記者的實際工作能力,了解他們對媒體融合的了解程度等,繼而結合實際情況,全面推進培訓工作。另一方面,相關人員還應該結合電視新聞記者的培訓情況,進行系統性考核,引導電視新聞記者從現代化采編原則、現代化采編技巧、融媒體經驗、各類采編方式等方面不斷加強反思,彌補自身的短板,針對性地提升自我、強化自我。
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新聞報道主要是以社會大眾為主體而推進的一項工作,當前電視新聞記者在新聞采編的過程中,要深入廣大群眾,走進基層,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群眾中獲取更加鮮活、生動的新聞素材,展示群眾的精神面貌,響應群眾的呼聲,反饋群眾的心聲,滿足群眾的需求。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影響范圍越來越廣,群眾能夠從不同的渠道獲取新聞信息,但是充斥在群眾面前的新聞內容質量高低不一,民眾在追求真相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阻礙,很多虛假的新聞會對受眾的思維意識產生錯誤引導,對受眾群體造成傷害?;诖耍娨曅侣動浾咴诓删幍倪^程中要致力于還原事件的真相,展開系統性、連續(xù)性報道。同時電視新聞記者在立足于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還應該以科學的、客觀的態(tài)度對事件進行剖析、解讀,將正能量的思想和積極的情感注入到新聞內容中,深化電視新聞內容的內涵,凸顯電視新聞的人文價值。
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為例,該電視頻道推出了《共同關注》欄目,其主要是以播放公益性的內容為主。在當前在電視新聞越來越娛樂化、庸俗化的時代洪流中,公益類節(jié)目本身的發(fā)展空間比較狹窄,而《共同關注》推出以來卻受到了廣泛關注,取得了良好的評價,主要在于這一欄目打造了公益慈善的品牌特色,是整個電視新聞洪流中特別的存在?!豆餐P注》這一電視新聞節(jié)目聚焦于民生,深入到百姓的實際生活中,去捕捉那些平凡而又感人的瞬間,呼喚社會的真情實感,展示社會的互助關愛。這一電視節(jié)目凸顯了以人為本的選題思維,將采編的重點放在社會的弱勢群體、失業(yè)人群、農民工等身上,彰顯了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人文關懷。且這一電視節(jié)目還推出了“我要上大學”等公益活動,幫助了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圓大學夢。從這一實例中可以看出,電視新聞記者主要立足于人文視角,設計新聞主題,完成新聞采編,用實際行動最大程度地挖掘新聞中的人文價值,這不僅僅能夠使群眾了解到真實的新聞信息,同時還能夠從新聞報道中深刻地感受到人文關懷。
加強了采訪前的準備
電視新聞記者在推進采編工作之前,應該充分準備,包括落實策劃方案,制定突發(fā)情況的應對措施,檢查好采訪器材,全面了解采訪對象等等。一方面,新聞記者在進行專訪之前,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設計相關問題,注重提問的目標性、針對性,明確自己在采訪過程中希望得到采訪對象的何種反饋,所以要求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對報道事件的各種因素進行充分了解,梳理采訪事件的來龍去脈,并且對于采訪當事人有充分的認識,這能夠避免采訪過程中提問與報道事件不相關的情況。另一方面,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還應該對各種采訪器材進行檢查,確保其能夠正常工作運行,避免由于器材問題導致采訪中斷,造成不好的采訪結果,由此使整個采編工作能夠更加順暢、有序地推進,為生成高質量的電視新聞報道打下可靠的基礎。
熟練運用采編工具
科學技術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革,這為電視新聞記者采編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當前,為了全面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要求電視新聞記者要熟悉采編的流程,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各種新媒體采編工具,使電視新聞記者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得以強化。電視新聞記者在掌握傳統攝像機這一采編工具的基礎之上,還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學習手機攝影、現場直播軟件、無人機等多樣化的新媒體產品。又或者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借助抖音、微信等平臺,加強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推廣,使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覆蓋范圍更廣,達成良好的宣傳效果。一定程度而言,新聞記者全面提升自身的采編能力,掌握新聞采編技術,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素材的收集、篩選、整理以及新聞寫作、視頻拍攝剪輯等一系列工作,使整個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獲得新的突破和提升。
創(chuàng)新新聞采編內容和形式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之下,新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一般地涌現,這對新聞傳播與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聞傳播的速度變得更加快捷,且新聞報道的互動性特色非常明顯,這極大促進了新聞采編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推進了新聞采編內容、形式的多元化發(fā)展?;诖?,電視新聞記者應該積極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立足于互聯網視角,從內容、形式切入,提升新聞報道的新鮮度,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得到更多受眾的認可。
其一,電視新聞記者在推進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除了確保新聞素材真實、準確之外,應該為其注入更多新鮮的、有趣的元素,使新聞報道更具吸引力,打造頻道的品牌實力。電視新聞記者在報道編排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從選題切入,以時下的熱門話題為主,第一時間抓住受眾的眼球,提升他們的觀看興趣。以《1818黃金眼》為例,這一檔電視新聞節(jié)目與民眾的實際生活密切關聯,在網絡上受到了許多關注和轉發(fā),增強了報道事件的影響力。新聞記者主要是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采訪,這是該電視新聞節(jié)目獲得成功的關鍵原因。
其二,電視新聞記者應該不斷拓展新聞采編渠道。以《金磚十年》為例,這是一部播放量非常高的紀錄片,之所以這一紀錄片能夠獲得極高的瀏覽量,主要在于在該紀錄片播放之前,電視新聞記者通過直播的方式和受眾之間展開良性的互動,激發(fā)了受眾觀看的興趣。而且自從該片播出以來,電視新聞節(jié)目組借助了各大平臺發(fā)布紀錄片,同時跟蹤報道了紀錄片的播放情況,由此使紀錄片的熱度持續(xù)蔓延和發(fā)酵。
全面提升新聞記者的素質
電視新聞記者是新聞報道的主要生產者,他們所具備的綜合素質是有效推進新聞采編工作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而言,新聞記者如果想要達成良好的采編效果,高質、高效地完成采編工作,那么最關鍵的舉措之一就是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其中則包括了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一方面,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具備對社會新聞的敏銳性。在新時代背景之下,新聞信息紛繁復雜,如果新聞記者失去對新聞信息的感知能力,則會錯過最佳的采編時期,導致電視臺播放的新聞信息時效性、新穎性以及傳播效果大打折扣?;诖?,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切實關注新聞市場,及時、快速地獲取重要的新聞信息,立足于多維視角全面分析新聞事件,結合時代形勢、時代精神和群眾的新聞需求解讀新聞內容,剖析新聞主題。另一方面,電視新聞記者應該具備極高的心理素質,儲備豐富的心理學專業(yè)知識,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能夠切實根據被采訪對象的情況,隨機應變,循循善誘,挖掘更有意義的新聞素材,提供有深度的、有價值的新聞報道。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背景之下,培養(yǎng)電視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是時代、大眾、行業(yè)賦予新聞記者的新要求,同時也是電視新聞記者自身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相關部門領導應該加強對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yè)培訓,引導他們樹立以人為本的采編理念,同時電視新聞記者還應該做足采訪前的準備,能夠熟練地運用采編工具,加強對電視新聞采編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由此使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升,為觀眾輸出有價值、有內涵的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1]徐鵬飛.電視新聞記者提升采編能力的路徑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9):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