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花
摘 要:鑒于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就以小學語文為例,先從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學習語文的作用進行分析,然后再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了解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對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最大限度發(fā)揮語文課堂的價值,使學生在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上養(yǎng)成愛學習、愛思考的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0-0176-03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學科,隨著新課改的提出,教師更應該進行語文教學改革,提高語文課堂的質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學科的獨特魅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顯然,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探索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對學生的發(fā)展很有利。
1.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重要性
(1)滿足發(fā)展需要
當今社會倡導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所謂實用型人才,不僅要有專業(yè)的學識,豐富的見識,還要懂得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踐中,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這種人才才是社會所需要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某種程度上轉變了師生的角色,給了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不用再被動地聽講,而是可以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資料和課本內容自主學習,與其他同學互相探討,商量,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啟發(fā),將知識“吃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深刻地認識到學習語文的目的是什么,從而思路清晰且有計劃地進行學習,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人,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今后的工作當中,都能知道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然后通過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
(2)提高學習效率
自主學習提倡學生自己確立學習目標,通過預習、問題探究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的、綜合的了解,學生梳理教材內容時,可以結合自身的基礎和能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找出知識重點、難點,這樣就能有所側重,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現(xiàn)如今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具備課前預習的習慣,總是聽現(xiàn)成的,而并非所有學生都有強大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因為事先對知識不夠了解,所以特別容易在課上亂了陣腳,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因此帶來嚴重的后果。
課前預習是提前自學即將講授的功課,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大概知曉這節(jié)課的主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語文學科知識本身綜合性很強,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自主學習可以鍛煉學生梳理教材和記筆記的能力,促使學生在構建知識框架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3)提升思維品質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應該以傳授課本知識為教學工作的全部內容,要轉變傳統(tǒng)思想觀念和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和反思的平臺,讓他們從對問題的探究中積累語文知識,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同時通過解決問題提高綜合運用能力,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懶于思索,不愿意鉆研和深入理解,是智力貧乏的主要原因,而思維發(fā)展決定智力水平,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可以拓寬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變多,思維能力自然得到提升,長此以往,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得到發(fā)揮,潛能也被充分地開發(fā)出來,學習效果會更好。自主學習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上課聽講,比起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在互相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能學習跟借鑒他人的觀點、想法,從中獲取靈感,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2.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方法
(1)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還小,自我約束能力不是很強,上課容易溜號,并且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就能使他們產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情況,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巧妙地導入新課,故事情節(jié)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便于順利展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在第三單元《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開始之前,教師要先與學生進行互動:“大家都讀過哪些童話故事?”學生不禁陷入回憶,接著教師再說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出自著名丹麥作家安徒生,故事記錄了小女孩為賣火柴在大年夜死去的悲慘命運,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小女孩去世的原因呢?”由此引起學生的好奇,接著教師再帶領學生一起朗讀課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閱讀時更加投入,因此提高學習效率。
知識源于生活,語文與生活更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將生動帶入語文課堂,讓學生更加貼近生活,一邊感受生活一邊學習語文知識,這樣也會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第八單元《灰雀》時,不妨先詢問學生喜歡的動物,一邊活躍課堂氣氛一邊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jié)課的主題。在學生七嘴八舌回答問題的同時,再詢問學生都知道什么鳥類,還可以讓他們模仿這些鳥類的叫聲,然后再介紹道:“有一種鳥類叫做灰雀,有著十分美麗的外表和悅耳的聲音,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認識灰雀,走近這只瀕臨滅絕的小鳥?!焙芏鄬懢啊钗锏挠洈⑽亩紡拇笞匀恢蝎@取靈感,教師在教學時完全可以將二者相結合,給語文課堂加入一絲生活氣息,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詩文理解
情境教學是當前比較常見的教學手段,通過創(chuàng)設與知識相關的情境,能給學生帶來較為真實的代入感,使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加強情感體驗。詩詞是小學語文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占有很大比例,而詩詞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含義,而是在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之上把握詩詞整體基調,感受作者想要抒發(fā)的情感,深入感知詩詞含義,以此提升詩詞鑒賞水平。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因此在進行詩詞教學時可以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直觀呈現(xiàn)詩詞的意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畫面感。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在講第三單元《題西林壁》這首詩時,為促進學生準確理解全詩的中心思想,教師可以將詩中所描繪的景色用圖像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江西廬山作為中華十大名山之一,自古以地貌獨特、景觀雄偉為人稱道,在展示圖片后者影像的時候,一定要重點突出廬山各個山嶺連綿起伏、風景迥異的特征,以便學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嘆。詩詞本身立意深刻,作者運用借景說理,通過對廬山變化多姿的描寫側面反映看待事物應當全面、整體,要用客觀代替主觀,這樣才能辨別是非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因而在借助圖像解析完詩詞含義之后,教師還應當讓他們聯(lián)系實際,分享自己從這首詩中學到了哪些道理,鼓勵他們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情境教學是把握文章思想和情感表現(xiàn)的最佳手段,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同樣可以還原文章中的具體情境,便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比如,在講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景陽岡》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代入文章中的武松、店家還有老虎,將文章中的故事情節(jié)用生動形象的動作、恰到好處的對話演繹出來,學生在演繹的時候不由自主地代入角色的情緒,這樣便能更好地感受角色的心理變化,從而理解人物形象。這篇文章節(jié)選自《水滸傳》,其中塑造的武松一角有著正直忠義、英勇無畏、豪爽氣派的性格特點,其中一些在武松與賣酒店家的對話中有所體現(xiàn),如店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門倒,初入口時只覺得好吃,一會兒就醉倒了。”之后,武松仍然從身邊拿出些銀子來,叫道:“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在演繹的時候,學生自然而然揣摩作者之所以這樣描寫的意圖,這樣便能準確理解人物形象特點。
(3)合作學習,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教師應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特點,滿足他們的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fā)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語文本身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因此在教學時,除了要讓他們掌握基礎知識,還要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并且有很大的運用價值,學生通過合作形式的學習可以加強交流和互動,通過交流學習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還能互幫互助,取長補短,更重要的是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參與度,調動他們自主學習以及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梢哉f,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更加輕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通過組建學習小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靈感,而且濃厚的學習氣氛也會感染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
問題導向是探究式學習的核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研究,共同解決問題,為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對問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優(yōu)化問題設計,發(fā)揮問題導向的作用。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為例,在第六單元《小英雄雨來》這節(jié)課中,作者記錄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個機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先提出幾個問題:第一,作者通過哪些事件來表現(xiàn)雨來的機智和勇敢?第二,雨來是如何從鬼子手中逃出來的?第三,雨來的經歷帶給你什么樣的啟示?由此讓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閱讀文章有一定方法和技巧,而第一個問題恰好考查學生梳理課文的能力,學生通過閱讀,概況每個段落講了什么,從而得出問題的答案,即掩護李大叔、從鬼子槍口逃脫。學生帶著問題理清課文不同層次,概況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閱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第二個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提取課文中的關鍵詞很快知道雨來逃脫的原因,將解決問題的關鍵落在重點鍛煉、重點詞語、重要細節(jié),這樣解決問題的效率更快。很多文章都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想要揭示的道理,閱讀不應當將理解停留在文章表面。第三個問題就是鍛煉學生聯(lián)系實際、深入品讀和鑒賞的能力,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分享各自的觀點,將自己從中獲得的感悟說出來,有的學生認為大家應該學習雨來勇敢、聰明的品質,有的學生表示大家應該學習雨來身上的愛國情懷。通過不斷交流,學習,對課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此同時,有了更多表達的機會,概括文字和組織語言的能力隨之得到提升。
(4)任務導向,拓展語文知識
課本上的知識終究比較淺顯,課堂時間、學習資源都十分有限,不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知識掌握更多技能。對此,可以給他們布置一些任務,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利用課后時間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在做任務的同時不斷積累更多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 演講”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空閑時間觀看國內外有名的演講視頻,學習講演人員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學習他們的抑揚頓挫以及語氣,然后給出一個主題讓學生借鑒對方的寫作手法獨立完成一篇演講稿。這樣一來,學生了解和學習的渠道就會變多,同時還利用了現(xiàn)代教學工具,將“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的優(yōu)勢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整合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豐富了學生學習的手段。寫作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布置任務,學生通過上網(wǎng)、翻閱書籍、觀看新聞整理寫作素材,在實際寫作時就能輕松自如地運用到文章當中,從而提高寫作質量。
3.結語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學習能力。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挖掘語文知識中的趣味元素,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和啟發(fā),不斷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冬宇.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8(33).
[2]黃蕓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07).
[3]王育宏.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