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梓靈
在蒙氏幼兒園的混齡環(huán)境中,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老師需要了解每個孩子的心理特點,及時關注他們的需求,給予相應的支持。無論是多“特別”的孩子,在我們眼里都是天使般的存在,作為老師都會一視同仁,幫助幼兒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我之前也接觸過語言發(fā)育比較遲緩的孩子。一開始,我感覺這個孩子和其他孩子并沒有太大區(qū)別,只是不愿主動表達,比較喜歡一個人玩。有一次,他早上忘記把心愛的綠皮火車玩具帶來,心情很不好,遲遲不肯進教室。我先抱著他進入教室,想跟他好好聊聊,沒想到他情緒非常激動,雙手揮舞著表達自己的憤怒,期間多次想要跑出去。我輕輕地把他抱進懷里,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很生氣很傷心,你可以先哭一下,沒關系,我在這里陪著你?!甭牭轿艺f完,他的確哇的一聲哭了出來,身體也不再那么僵硬。我繼續(xù)嘗試跟他溝通:“你是不是想把它帶到幼兒園玩?”他情緒開始激動起來,哭著說:“我要綠皮火車。”我繼續(xù)引導:“我知道你有些傷心。我們回家再和綠皮火車一起玩?!甭牭竭@,他哭得更激動了。想到這個孩子平時很喜歡折紙,我就跟他說:“要不我們今天一起來折一個綠皮火車?現(xiàn)在我就陪你去。”他聽完之后點點頭。于是,在我的陪伴下,他完成了折紙,難過、激動的情緒也漸漸平復了下來,并將制作好的“綠皮火車”小心翼翼地放進了自己的書包中。
面對不擅長表達的孩子時,我們不能回避,也不能隨意下定論,而是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幫助孩子把內(nèi)心的想法表達出來。當他知道自己是被理解、被認同的,積攢的情緒就容易得到釋放。面對幼兒的需求,有時老師確實無能為力,無法直接滿足,但是我們可以轉(zhuǎn)變思路,結(jié)合平日里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嘗試通過其感興趣的事物來轉(zhuǎn)移其注意力,調(diào)整其當下的狀態(tài)和心情。除此之外,平時也要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為其創(chuàng)造各種自我表達的機會。每當孩子愿意開口時,教師都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比如:“你今天愿意跟大家分享這么多,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你的分享,希望下次繼續(xù)加油!”幫助其強化這一正向行為,讓其擁有更多與人交往、交流的自信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