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彩虹
近些年,在幼兒園活動開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繪本閱讀的應用,而對繪本劇活動尤為喜愛和重視,這樣的活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齡前兒童活潑的天性,將繪本通過適當?shù)恼{整改編為戲劇形式,即為繪本劇,故事內容通過幼兒的演出表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了繪本情節(jié)與主題的融入。組織一次這樣的活動看似簡單,而對于組織者來說,一個完整的繪本劇需要運用到多種藝術手法,組織者與表演者需要高度配合,是一種具備較強互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幼兒活動模式。因此,繪本劇極其考驗組織者的專業(yè)基礎,對幼兒的表演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其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獨特的價值作用,因此值得大家在教學中使用。
繪本閱讀是為繪本劇活動的順利進行而做的前期準備工作,目的是讓幼兒熟悉故事內容,了解故事的基調,以此來體會繪本故事的價值取向,揣摩劇本中各個角色的特色,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樣做也是為表演提前打好基礎。目前,幼兒園常會采用自主閱讀、親子閱讀和集體閱讀三種方式來組織幼兒進行繪本閱讀。繪本故事當中的美術語言較為豐富多彩,是凸顯繪本主題的重要元素,其能夠將繪本故事當中的情感溫度和主題特點以及畫面氛圍,通過被加工,適合幼兒接受、理解的語言形式傳遞給幼兒,一個內容精彩、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主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閱讀中的情緒體驗。借助繪本圖片的色彩和畫面感去傳遞繪本故事內容和想要表達的知識與思想,用線條和故事情節(jié)去為幼兒勾畫出美麗的景象,使幼兒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增強審美體驗。
例如,在教學《小豬唏哩呼?!芬徽n時,繪本色彩的加入,使黑白的故事字體變?yōu)榱艘环术r艷的故事畫卷:綠色的樹、紅色的房子、黃色的衣服和粉紅嘟嘟的小豬,為幼兒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大自然風景。同時,也將帶有強烈趣味性的故事展現(xiàn)給了幼兒,使其從現(xiàn)實生活中進入到一種奇妙的幻想世界中,在異彩紛呈的色彩沖擊下,幼兒的大腦受到這些畫面的激發(fā),開始極度的活躍,興奮感增強,致使幼兒對閱讀的興趣逐漸增加,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形式下,兒童的審美體驗得到了提升。
隨著幼兒閱讀繪本故事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幼兒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幼兒的獨特個性,在故事本身的基礎上,將不同主題元素進行分類,再結合多年的幼兒教學經(jīng)驗,將具體的元素與不同的幼兒游戲活動進行融合,使幼兒在參與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從而養(yǎng)成欣賞美和感受美的習慣。同時,在幼兒加深對故事理解上也使其逐漸了解故事的含義,從故事中角色的一言一行去體會美的情感和美的感受,并在情節(jié)的延伸下體會到更多的內涵思想,借助幼兒自身的理解進行繪本故事情節(jié)的延伸,從而在不斷的想象中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
例如,在教學《拇指姑娘》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美工活動當中,選擇幼兒自己喜歡或較為感興趣的角色,或者選出拇指姑娘繪本故事中的一些場景和人物等,然后在音樂活動當中教會幼兒演唱兒歌《小小姑娘》,讓幼兒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出拇指姑娘跳舞時的樣子,或演出拇指姑娘當中胖田鼠的模樣。由于拇指姑娘繪本故事當中有一部分是描繪胖田鼠丑陋嘴臉的部分,所以在進行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明確的對比,引導幼兒:“你喜歡拇指姑娘嗎?故事里邊你不喜歡哪一個人物呢?為什么?你愿意幫助拇指姑娘逃出田鼠的魔爪嗎?如果是你,你該怎么幫助她?”
通過閱讀,幼兒會逐漸理解故事所體現(xiàn)出的善良、關愛、勇敢、互助等美德,在進行活動設計時,除已有的建構材料,教師還可以自己制作小柵欄、稻草、樹枝等小道具,或者為拇指姑娘建造一個溫暖的家。如,在數(shù)學知識學習中可以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田鼠有幾根手指,拇指姑娘這個故事當中一共有多少個角色?這些活動能夠緊緊圍繞著繪本主題一步步開展,并能利用幼兒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讓幼兒主動去探索,幼兒心理受外界的影響較少,因此幼兒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幼兒對繪本主題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從而為幼兒帶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同時也為繪本劇設計及之后的表演打下基礎。作為獨立的個體,幼兒本身就存在差異性,導致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會有極大的差異,教師這時應保持極大的耐心,對每個學生都要給予鼓勵。
在進行繪本劇的演出前,教師必須要具備創(chuàng)編繪本劇本的能力,故事情節(jié)吸引力較強且色彩濃烈的繪本僅僅是能夠被幼兒們閱讀的基本讀物,要想真正讓幼兒圍繞繪本劇主題和部分情節(jié)在臺上演出,就要適當增加一些符合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內容,通常被稱為繪本語言,教師不僅要使創(chuàng)作內容與故事緊密聯(lián)系,還需要教師從幼兒心理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精心設計。因此,劇本語言的設計要根據(jù)大班、中班、小班不同班級年齡特點的幼兒設計不同的劇本語言。
例如,大班的劇本語言需要尊重幼兒創(chuàng)作,在此基礎上,對繪本故事不同情節(jié)和場景進行提煉并加以修飾,確保語言能夠清晰、完整的表達。如,對《小熊維尼歷險記》這一劇本的創(chuàng)作時,要凸顯每個角色的語言特色,加強大班幼兒語言感覺,重在提高其表達能力。中班的劇本語言設計則需要盡可能尊重故事原文,對繪本故事當中的一些簡單對話進行擴展,豐富繪本語言,合理增加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如,在《熊貓寶寶大明星》繪本故事的創(chuàng)作中,要注意語言的設計重在增強情節(jié)主題的清晰感,使幼兒能夠深切感覺到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而對于小班的繪本劇語言,則要以豐富的重復性語言為主,語句要盡量簡短,但語意要能夠明確。所以,對繪本劇的創(chuàng)作加工極為重要,其直接關系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審美體驗的提升。
另外,繪本劇與成人劇本有極大的差異,自我創(chuàng)作后的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需要與幼兒的年齡特征相符,所以,繪本劇的創(chuàng)作要堅持幼兒在前的原則,在整個繪本劇的創(chuàng)作與表演中,教師的角色始終是支持者和合作者甚至是引導者,劇本創(chuàng)作之初,教師不應完全以自己為作者,要聽取幼兒的意見,從幼兒的視角出發(fā)看待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方向,利用幼兒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引導幼兒模仿角色的生活習慣與語言特點,教師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即興創(chuàng)編內容,教師進行文字記錄,并且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進行簡單的描繪,引導幼兒對角色數(shù)量或角色語言適當進行增減調整,包括角色性格特點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做出改變。
此外,繪本劇的背景音樂也要與故事情節(jié)相符,并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和個性特點,音樂元素是繪本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既有烘托氛圍、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且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音樂融入繪本劇中還能夠使幼兒的心靈受到音樂的滋養(yǎng),使幼兒與繪本故事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使故事繪本變得更加溫暖且生動,這也有助于幼兒情感的升華,并提升其審美體驗。
總之,為提升幼兒的審美體驗,教師應通過引導幼兒進行繪本閱讀以及創(chuàng)作繪本劇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編和演繹。生動的繪本劇能夠為幼兒審美帶來直觀的體驗,互動的游戲,能夠滿足幼兒審美體驗的愉悅感,為幼兒帶來豐富的遐想,提升幼兒的審美意識與審美水平。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第五幼兒園)
(責任編輯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