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老年人的生理機能難免有所減退,而其中下肢功能減退是重要的一環(huán)。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的功能是行走,走路的姿勢、速度,也很能反映人體衰老的狀況,若能健步如飛,至少不顯老;若是步履蹣跚,肯定老態(tài)龍鐘。走路的姿勢或許還與習慣、以往的訓練等有關,而走路的速度則主要與肌肉的力量、平衡能力與心理狀況等人體機能有關,所以“步速”成了衰老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老年病的門診中,醫(yī)生們常用一種“4米步速測驗法”來大致地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狀態(tài),若不能在5秒鐘內走完4 米的距離,即步速每秒不到0.8米,則表示其存在著明顯的衰弱。
老人步速緩慢者多因肌肉萎縮、肌力下降所致,之所以如此,常與患有心腦血管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骨關節(jié)病等有關,亦有少數(shù)老人因曾跌倒,以致心存恐懼。此類情況皆應就醫(yī)檢查,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針對肌肉萎縮、肌力下降的情況應該注意增加蛋白質類的營養(yǎng),尤其應該注意攝取奶、蛋、禽、肉等優(yōu)質蛋白,適當補充維生素D,可能有助于改善肌肉的含量與功能。此外,亦應增強肌肉鍛煉、平衡和訓練,當然對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需在醫(yī)務人員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適當?shù)腻憻挕?/p>
一些老年人認為年紀大了走路慢些是很正常的事,這話也不錯,走路慢些也并非是病。但步速“變慢”,如在不太長的時間里,步速慢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值得警惕了。應該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如無重要的器質性疾病,確定是不是患了肌肉減少的肌少癥?是不是營養(yǎng)出了問題?還是過于缺少活動造成的?總之應該查明原因加以糾正,以防進一步發(fā)展導致跌倒或完全喪失活動能力。
當然也并非要求老人走路要快,老人行走時不慌不忙,安步當車,是很好的習慣。本文強調的只是因行走能力的下降導致的步速明顯變慢,應該充分地予以關注。
編輯/趙玉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