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陽澄
【摘要】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設置了“習作單元”,編排獨特,目標明確,適于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構建學生學習表達新路徑。教師通過提取與整合單元知識,提煉單元核心主題,引導學生立足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表達真實情感,豐富語言積累。同時,聚焦學生語用意識的培養(yǎng)與文本性表達,讓語言走向靈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整體教學;真實情境;語用意識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第一個習作單元,本單元的主題非常明確,重在“留心觀察周圍事物”,這也是單元教學目標。要將本單元內容作為一個整體實施教學,首先要明確單元學習最終的目標任務就是描繪“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而本單元中的精讀課文、習作例文,以及“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等版塊都是為習作服務的。由此可見,本單元的重點在于學生切身參與,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因此,筆者在教學本單元時,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展開真實情境下的單元整體習作教學。
一、聚焦觀察,聯(lián)動多重感官
在教學本單元時,筆者把這一單元的習作內容初步定為:記錄生活片段,旨在教會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來認識生活并講述出來。習作要求為:觀察一種水果,把它寫下來。感官動員前,筆者放手讓學生們自由創(chuàng)作。結果交來的學生習作中大多是像“媽媽買回來一些橘子。我拿起一個剝開,一吃,真好吃”等語句。學生未能真正學會觀察的方法。只有全方位地感知事物,才能對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單元《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通過對“味道”的描寫,讓學生感受楊梅又酸又甜的獨特滋味。在“初試身手”出示的例文中,除了描寫看到的芒果,還描寫了“摸上去”“剝開皮嘗一下”的感受,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感知事物。這樣全身心投入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增強學習的成效。于是,筆者在教學中也進行感官總動員:眼觀橘色、橘形,比大小;手摸橘皮,掂橘重,捏彈性;鼻聞味道;舌嘗橘肉、品橘味;心生感悟,贊橘好。
感官動員后,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提升,如:
今天,媽媽從橘園采回來一袋橘子。好新鮮的橘子!你看:有的黃,有的綠,有的青中帶黃,個個都亮晃晃的。大的,就跟小燈籠一般大;小的,才乒乓球那么大。有的光滑,好像打過蠟;有的點點坑坑,就像一個大麻子。稍一捏,喲,還挺有彈性的!放在鼻子下一聞,還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把橘皮小心地剝開,那橘子立即成了一朵盛開的花朵。果肉是橙黃色的,緊緊地圍在一起,裹著一層薄薄的紗巾,像在睡覺,又像在開會。數(shù)一數(shù),共有八瓣,像月牙。晶瑩得好像要噴出水來。這不,輕輕一咬,汁水就噴射出來,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
調動感官齊上陣,學生輕巧地串連起感官的收獲,完成了生動的文字。在參與中,學生明白了世界是精彩紛呈的,當感官齊上陣時,觀察立即變得豐富,體驗立刻變得細致,感知的事物不但立體而且栩栩如生。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的習作素材伴隨著感官生成,隨處可見并不斷涌現(xiàn)。
二、尋幽探微,描繪生動場景
細致觀察不可或缺。為避免“熟視無睹”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應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敏感度,同時要讓學生明白:觀察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它是一種融進作者自我內心體驗的對生活的真切感受,要用心去觀察。
完成了關于靜態(tài)物體“橘子”的寫作后,筆者向動態(tài)場景延伸,拓展習作訓練維度,指導學生觀察一次游戲活動。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點,除了要進行有序觀察之外,還要引導學生觀察時努力發(fā)現(xiàn)與眾不同之處。
例如,為了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直觀的感受,筆者將游戲活動——“吃梨子”融進課堂。下面是具體教學過程:
師:誰來說一說,你覺得剛剛這場香梨爭霸賽,哪里最有趣?
生1:我覺得他們吃梨子的動作很有趣,這位男同學半蹲著,仰著頭,張大嘴巴,一直咬來咬去,可就是吃不到。
生2:我看到這位女同學很巧妙地在吃著這個梨子。她斜著身子,將自己的脖子伸向梨子凸起的地方,踮起腳尖,很努力地吃這個梨子。
師:是呀,簡直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再來采訪一下我們隊長,你們在吃梨子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我感覺這個梨子很調皮,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樣,故意不讓我吃到。
生2:我在想一定要吃到這個梨子,不信斗不過它!
師:你們都說出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就是用心感受,抓住細節(jié)描寫更有趣。坐在臺下的同學們是什么反應呢?
生1:有的同學在喊加油,有的在說往左一點,往右一點。
生2:還有的說要從下面吃,聲音大的都快沖破房頂了!
師:是的呢,老師也有這種感受。這聲音大得都——
生1:都快把耳朵給震聾了!
生2:都快把屋頂給掀翻了,整個校園都聽見了。
師:沒錯,這七嘴八舌的場景仿佛讓老師走進了菜場,真的太有趣了。最后,老師再來問一問,兩位隊長同學剛剛下來的時候,你們注意到他們的表情了嗎?
…………
師:你們真是一群善于觀察的孩子。是呀,除了可以抓住心理、動作寫出趣味,像這樣抓住語言、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也能讓我們的文章趣味十足!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用心描摹,將比賽時兩位同學的表現(xiàn)刻畫得細致入微。同時,他們還兼顧到了觀眾們的反應:“都快把耳朵給震聾了!”“都快把屋頂給掀翻了,整個校園都聽見了?!边@些語句不僅生動地再現(xiàn)了課堂上激烈的比賽情形,更是可貴的兒童化表達。學生用這樣一種獨一無二的方式,將有趣的游戲內化于心,將生動的場景外化于行,構建屬于自己的言語因子,使文章更加出彩。
三、情動辭發(fā),抒發(fā)真情實感
生活往往平凡,然而平凡中也有閃光點。以一段校園生活的觀察片段為例,學生不知如何表達對教師的感謝,情感的流露找不到出口,沒有用心觀察,寫出來的文字有情卻不動人:
我準備離開時,她出現(xiàn)了,把我?guī)У剿堫^邊,說:“把手抬起來,頭也仰起來。”她用手接了一點兒水,伸出三根手指清洗我的鼻子,很快鼻血洗干凈了。她又拿出了一張餐巾紙,幫我把臉上的水擦干,看到我不再流鼻血后對我說:“以后有什么要緊的事都可以來找我?!闭f完,就離開了。
讀完學生的文字,眼前確實出現(xiàn)了一位認真負責的教師,然而她的一舉一動卻無法讓人在腦海中形成有形的畫面。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你寫的文字是否打動了自己?筆端最需要刻畫的是身邊人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這些細微處最能輕叩內心柔軟的角落。這樣,才能與自己所寫的文字共情共生,讓語言意象走向情志升華?;蛞郧闉橹骶€,或以理為線索,一脈貫之,串聯(lián)全文,從細微處落筆,以期達到情感的內化與呼出。經(jīng)過引導和修改,學生習作如下:
我失望得準備離開時,她出現(xiàn)了,二話不說,拉著我來到水龍頭邊,命令我:“把手抬起來,頭也仰起來,快!”她用手接了一點兒水,伸出三根手指,彎下腰開始清洗我的鼻子。我能感受到她那手指的溫度,一股暖流直流入我的心間。她洗得很專注,先是鼻子下面,接著是兩面與鼻梁,然后又開始洗我的嘴和下巴。劉老師弓著身子,我仰著臉,當我用眼睛去看她時,她的眼睛里好像有星星點點在閃爍,滿是溫柔。劉老師專注地洗著,很快鼻血洗干凈了,她又拿出了一張餐巾紙,輕輕地幫我把臉上的水擦拭干凈??吹轿也辉倭鞅茄媪艘豢跉?,仿佛完成了一件重大工程,滿意地笑了。最后,她摸了摸我的頭,說:“以后有什么要緊的事都可以來找我?!鳖D了一下,又說,“時間不早了,上課去吧!我還有很多要緊事要做。”說完,就小跑著離開了。
修改后的習作,將自我融入觀察,將觀察所得化為自己的語言,將情感落于思維,這樣才能撥動習作的那根“情弦”,展現(xiàn)習作最該有的姿態(tài)——以我手寫我思。
基于真實情境的習作教學,應站在生活的動人之處進行真實的具有兒童意義的文本創(chuàng)作,讓習作發(fā)生,讓學生寫出屬于自己的文字。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閱讀策略單元整體研究”(C-c/2021/02/1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和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