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霞,李 季,蔣春花,沈美麗,許 英
腦卒中是多種危險因素長期、綜合作用導致的[1]。有關危險因素暴露與腦卒中發(fā)病風險的關系已經有大量的研究[2-3],但多以卒中發(fā)病為觀察終點、相對危險度為風險指標進行評估。從腦卒中風險評估指標變化的層面,研究危險因素暴露對社區(qū)老年人腦血管功能積分的影響尚鮮見文獻報道。為此,本研究以《中國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9)》[2]推薦的風險評估指標—腦血管功能積分值為觀察指標[4],以病例-對照設計評估常見危險因素暴露對腦血管功能積分的影響,為腦卒中風險評估和一級預防提供參考。
選取2020 年5—6 月在上海市莊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參與社區(qū)老年人體檢的人群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本地戶籍常住居民;②年齡≥60 歲;③完成所有常規(guī)體檢項目并進行腦血管功能檢測;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最終符合納入標準的共計5 447 人。
本研究收集體檢對象的相關信息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相關信息如下:
(1)個人基礎信息:出生日期、性別、身高、體重、個人疾病史(心房顫動、高血壓)等。
(2)體檢項目:血壓、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空腹血糖、血尿酸等指標。
(3)腦血管功能檢測:檢測時受檢者平臥于診查床,檢測部位為雙側頸總動脈。檢測指標包括平均血流量、腦血管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平均流速、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脈搏波波速、動態(tài)阻力、臨界壓水平以及舒張壓與臨界壓的差值,共計10 對指標。
(1)超重[5]:體質指數(shù)(BMI)≥24.0 kg/m2,且BMI<28 kg/m2;肥胖:BMI ≥28 kg/m2。
(2)血壓測量按照《中國血壓測量指南》[6]要求操作,使用電子血壓計為研究對象進行血壓測量。
(3)膽固醇、甘油三酯檢測采用膽固醇氧化酶法檢測,高、低密度脂蛋白檢測用直接法。
血脂異常[7]定義:TC ≥6.2 mmol/L,TG ≥2.3 mmol/L,LDL-C ≥4.1 mmol/L,HDL-C<1.0 mmol/L,四項指標中任意一項異常即判定為血脂異常。
(4)根據(jù)糖尿病防治指南[8]定義:空腹血糖≥7.0 定義為疑似糖尿病,6.1~7.0 mmol/L 為疑似糖尿病前期。
(5)高尿酸血癥[9]:血尿酸(男性)≥428 mmol/L,血尿酸(女性)≥357 mmol/L。
(6)腦血管功能綜合積分值[4]:按照統(tǒng)一的積分規(guī)則由檢測儀器的內置軟件統(tǒng)一計算。分值范圍為0~100 分,以75 分為分界點;分值越低,腦血管功能損害越嚴重。腦血管功能積分值<75 分定義為異常組,≥75 分定義為正常組。
將基礎信息、體檢信息和腦血管功能檢測結果等資料錄入Epi Data 3.1 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危險因素暴露與腦血管功能檢測積分異常的關系采用χ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用優(yōu)勢比(OR 值)95%置信區(qū)間表示;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納入研究的對象共計5 447 人,其中男性有2 407 人、女性有3 040 人;年齡為60~93 歲,平均年齡為(69.5±5.8)歲。腦血管功能正常組有2 735人、異常組有2 712 人;兩組對象的平均年齡和性別比例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和表2。
表1 不同腦血管功能積分組體檢項目指標的比較( ± s)
表1 不同腦血管功能積分組體檢項目指標的比較( ± s)
因素 腦血管功能 t P異常組 正常組年齡(歲) 71.0±6.1 67.9±5.0 20.433 <0.05收縮壓(mmHg) 150.0±20.1 136.2±17.6 26.855 <0.05舒張壓(mmHg) 81.5±10.6 79.3±9.0 7.970 <0.05空腹血糖(mmol/L) 6.5±2.1 6.0±1.4 11.772 <0.05 TG(mmol/L) 1.7±1.2 1.5±1.1 5.840 <0.05 TC(mmol/L) 5.0±1.0 5.0±1.0 -1.458 >0.05 LDL-C(mmol/L) 2.8±0.8 2.8±0.8 -0.783 >0.05 HDL-C(mmol/L) 1.4±0.3 1.5±0.3 -5.330 <0.05 BMI 7.8±1.7 7.4±1.5 14.718 <0.05尿酸(mmol/L) 329.9±95.7 311.3±84.3 7.618 <0.05
表2 腦卒中危險因素暴露與腦血管功能綜合積分異常的單因素分析
腦血管功能異常組的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TG、BMI、尿酸的平均值均顯著高于正常組(P<0.05);HDL-C 值顯著低于正常組(P<0.05)。見表1。
在各項危險因素中,女性、房顫、高尿酸血癥和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甘油三酯、BMI 水平升高與腦血管功能積分異常具有顯著的正相關(P<0.05)。上述因素經年齡、性別調整后,仍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以腦血管功能積分值作為因變量,年齡、性別、BMI、收縮壓、空腹血糖、TG、高尿酸血癥、房顫等因素作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 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BMI、收縮壓、空腹血糖、TG、高尿酸血癥和房顫等因素為腦血管功能異常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腦卒中危險因素暴露與腦血管功能積分異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由于個體對腦卒中危險因素的暴露方式及腦卒中的易感性均存在較大差異,各危險因素對腦卒中風險的影響也不完全一致。既往的研究通常以腦卒中發(fā)病為觀察終點,通過隊列研究評估各種危險因素暴露與腦卒中發(fā)病風險的關系。本研究從危險因素與腦卒中患者的“中間表型”(腦卒中高危個體)的角度分析與評價常見腦卒中危險因素暴露與腦卒中風險的關系。為了避免危險因素對腦卒中風險的直接影響,本研究選用了腦血管血管功能積分值作為風險評估指標。李寧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中年健康體檢人群的BMI 和血壓水平與腦血管功能積分值降低有關。郭吉平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房顫患者的腦血管功能損害明顯比對照組更嚴重;TG 水平升高和HDL-C 水平降低與腦血管功能受損也密切相關[12]。王艷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腦血管功能積分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史、糖尿病史、血壓水平、BMI 和吸煙。上述研究結果提示多種危險因素暴露與腦血管功能積分值異常變化有關。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甘油三酯、BMI、高尿酸血癥、房顫等與腦血管功能積分異常具有顯著相關性,提示上述危險因素暴露可能導致腦血管功能損害,從而使腦血管功能積分值降低。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被篩選進入回歸方程的因素分別是性別、年齡、BMI、收縮壓、空腹血糖、TG、高尿酸血癥和房顫,提示在控制各因素相互作用后,這些因素對腦血管功能積分異常具有獨立危險因素的作用,并且多因素分析的結果與單因素分析結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納入研究的血脂四項指標中僅TG 與腦血管功能積分降低有關,TC、LDL-C、HDL-C 與腦血管功能積分異常并無顯著的統(tǒng)計學相關性,與郭吉平等[12]的報道基本一致,其確切的原因尚需進一步研究來證實。
綜上所述,高齡、女性、房顫、高尿酸血癥和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甘油三酯、BMI 水平升高等危險因素暴露與腦血管功能積分異常有顯著的相關性。腦血管功能積分異??赡苁嵌喾N危險因素暴露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在腦卒中危險因素治療與控制的同時,還應關注腦血管功能積分這一風險評估指標的變化。
針對腦卒中危險因素的防控,實施綜合性的健康促進仍為首選策略,應當持之以衡、不斷強化。近幾年老年宜居環(huán)境的建設得以體現(xiàn),可進一步提高生活驛站、公共健身設施等場所的使用效能。同時開展家庭層面的健康宣教,子女的參與將增強腦卒中預防行為的代際傳遞。個人層面上,應引導老年人注重健康自我管理,依從科學的飲食與運動處方。上述路徑可通過家庭醫(yī)生簽約服務團隊在社區(qū)、家庭和個人之間進行貫穿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