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銀 黃巧婷 劉權鋒
目前我國中小學體質健康問題非常嚴峻,隨著疫情持續(xù)的發(fā)生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蛘呤巧鐣茧S時面臨著靜態(tài)管理的可能。這給維持中小學體質的全面健康帶來了諸多挑戰(zhàn),隨著戶外活動的減少以及當下電子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給中小學生帶來了極大誘惑,進一步影響到了中小學生每天的運動量。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的增高,對中小學生的飲食也更加偏向于多油多脂,這給青少年的健康也帶來了極大地影響。隨著近幾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以及各大專家學者的重視,望中小學以及家庭的積極響應能夠改善或徹底解決現(xiàn)階段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對中小學生家庭、社會以及個人進行探究,為改善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 疫情時代對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分析
1.1 家庭因素
1.1.1 家庭對中小學生體育運動認知能力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在如今后疫情時代,中小學生隨時都會面臨著在家上網課的情況,孩子的活動范圍受到極大地限制,隨之帶來中小學生的運動量大幅度下降。因此,有效科學的開展各項體育運動能夠很好地促進中小學生的茁壯成長。黃志偉、高春高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如今農村中小學生達到6600萬人次,在很多鄉(xiāng)鎮(zhèn)家庭中對體育運動的觀念便是“勞動”=“運動”=“體育”。同時劉軍認為生病的少從而就認為學生的體質非常健康和害怕孩子們在運動中受傷,對孩子進行了過度保護,這些都會給中小學生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這都表明了如今中小學生的體育運動缺乏,家長對體育運動認知能力不足。受后疫情時代的影響,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高校學生抑或者是社會工作人員,居家運動的占比越來越多。合理科學的進行各項體育運動才能更有力的促進身心發(fā)展。適宜的體育運動能夠有效提高中小學生的疾病抵抗能力以及促進學生的團結能力和學習上的進步。但目前家庭對認知的不足,導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一般。
1.1.2 家庭對中小學生膳食營養(yǎng)認知能力不足
“民以食為天”,在80,90年代以前國家經濟水平不高。人們生活在當時的苦日子當中,能夠解決當時的溫飽問題便以知足。隨著國家的不斷發(fā)展,國際地位越來越高,經濟水平也是水漲船高,人們的生活不在僅僅滿足于解決溫飽。家長為彌補他們那個時代的不足,對現(xiàn)在的孩子過分寵愛。幾乎達到有求必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處境。據(jù)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中顯示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與肥胖率分別達到了11.1%和7.9%,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率與肥胖率也分別達到了6.8%和3.6%。由于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對孩子的肥胖問題不但不擔憂反而感到慶幸,認為這是“壯”“健康”的表現(xiàn)。對孩子的營養(yǎng)均衡問題也是漠不關心,認為孩子吃的越多越好,長得越重越好。家長還會過度寵溺學生,給予較多的零花錢,從而導致學生購買了很多垃圾食品。這會無形中增加中小學生成年后發(fā)生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造成沉重的社會經濟負擔以及家庭負擔。
1.2 社會因素
1.2.1 地方政府對政策落實不到位
對我國2011年-2021年十年間有關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文件進行一個匯總,匯總情況如表2.1所示。
通過對國家政策文件的相關查閱可以看出近10年以來國家發(fā)布有關體質健康的文件有12個之多,這足以顯示出國家對人民體質健康的重視。而每年我國的肥胖人口以及患慢性疾病的人群卻逐年增加。這與文件出臺的初衷向違背,這也側面表明了地方政府對政策文件理解不足,政策落實不到位。
1.2.2 社區(q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缺乏
體育設施是中小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基礎,在社區(qū)體育當中的六大要素就包含了體育設施。中小學生主要的時間分布于在校期間以及寒暑假期間,因此他們在寒暑假期間的主要體育鍛煉場地則由學校轉變到各種社區(qū)活動中心以及各種公共場地當中??傮w來說城市當中的體育活動設施配置要遠遠高于農村的體育活動設施。就以籃球運動為例,籃球運動是基礎民眾普遍喜歡的運動項目,但是除了部分學校具有相關的籃球設施以及場地以外,在社區(qū)或者村莊中很少會出現(xiàn)公共的籃球場地設施。此原因受勞作時間、經濟基礎以及體育意識的影響,特別是組織管理層面的影響因素較大。
1.2.3 農村農活繁重體育氛圍淡薄
在全國中小學生總人數(shù)為2.08億人,其中在農村中小學人口約占49.8%。這個占比還是很重的,對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調查中占有極具重要的地位。在農村,由于經濟水平普遍不高,收入來源方式少,導致農村中的農活及其繁重,中小學生每當放學后,就要幫助自己的家庭分擔一定的農活兒。這也間接導致了農村中小學生的體育運動量減少,合理進行體育鍛煉的機會以及頻率減少。導致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下降,使全國的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呈現(xiàn)一個下降趨勢。為此希望加大對農村工作的支持,減小農村經濟負擔,鼓勵農村人口進行相應的體育運動。
1.3 自身因素
1.3.1 學習壓力過大影響體質健康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家長對孩子們的教育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便是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2018年國家出臺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政策以及2021年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這兩項政策旨在減輕學生負擔,提倡進行體育活動。但由于政策的落實沒有到位一度出現(xiàn)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狀況,導致學生除了完成學校的常規(guī)學習任務,同時還要完成校外各種各樣的培訓任務。這對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出現(xiàn)睡眠時間不足、肥胖率上升、近視率上升的情況,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記憶力下降以及暴力傾向甚至可能出現(xiàn)自殺傾向。
1.3.2 過渡依賴電子產品影響體質健康
時代在進步,科技也在不斷進步當中。現(xiàn)如今產生的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也是讓人應接不暇,科技是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諸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發(fā)展階段,抵抗各種誘惑能力弱,容易對某一樣事物上癮。長時間的處于各種電子輻射當中或是輻射量過大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易失眠,多夢的現(xiàn)象甚至導致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引發(fā)各種心理問題,產生其他的負面影響的情況發(fā)生。這對中小學生的視力產生影響的同時也極大的降低了他們室內外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從而導致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逐漸下降的情況。
1.4 學校因素
1.4.1 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學校是中小學生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中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場所。在2022年公布的課程標準中體育與健康占比達到10%-11%,僅次于數(shù)學與語文,首次超過了外語。這為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同時由于這是今年剛剛發(fā)布的政策文件,因此效果以及產生的影響還不是很明顯。李毅研究表明由于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以及學校管理層對體育活動的不重視,導致農村用于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以及體育設施嚴重不足。這給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良好發(fā)展帶來了諸多不便并阻礙了中小學生在學校這個大環(huán)境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對其體質健康產生了消極影響。現(xiàn)如今城鄉(xiāng)體育設施建設差距較大,城市中小學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已達到93%左右,而鄉(xiāng)村中小學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僅僅72%左右。在“雙減”政策的加持下也為傳統(tǒng)的“被動體育”轉化為“主動體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但目前來說學校體育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1.4.2學校體育教學計劃內容過重
自從國家“雙減”政策的頒布實施之后,全國的中小學生在作業(yè)以及學習壓力方面有所下降,但是家長為了子女能夠變得更加優(yōu)秀,依舊會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在學校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存在教學死板以及一味的按照教學大綱進行。出現(xiàn)“一球一節(jié)課”“一繩一節(jié)課”的情況,而這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愛好以及在課堂中過于嚴格,在文化課堂中本就厭煩的情緒帶到了體育場所。這違背了體育娛樂歡快,強身健體的初衷。同時在學校對教學計劃的嚴格的考核下也迫使教師在一堂課中過于注重教學內容,導致學生的運動興趣降低,影響了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
2 推動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有效對策
2.1 提高家庭對體育運動和膳食營養(yǎng)的認知
維持中小學生健康的體質主要在于體育運動的鍛煉以及對飲食的合理控制,家庭是中小學生保持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提高家長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能力,努力更正家長“勞動”既“運動”的觀念,使中小學生在后疫情時代無論是居家還是在校園中都能夠合理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同時膳食營養(yǎng)的均衡對于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合理的膳食搭配能夠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由于家長工作時間較忙,很多時候都沒有時間吃早餐,學生在長期耳濡目染之下也就養(yǎng)成了不吃早餐的情況,造成中小學生容易患上各種疾病。為此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更正學生不吃早餐的習慣以及學生愛偏食和愛吃零食的狀況,為學生做一個正能量的榜樣。
2.2 督促地方政府和學校嚴格落實國家政策
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學校是為學生服務的。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以及世界的發(fā)展,因此在國家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地方政府以及學校應該嚴格落實,積極跟進。為中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做好基礎奠定。政府管理部門應當協(xié)調好各個地方的在體育建設方面的財政支出,積極向建設一個體育強國的方向前進。學校要嚴格落實各項政策,做好中小學生的體質考核工作,督促體育教師進行體育創(chuàng)新,開展好每一項體育活動并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為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同時政府與學校之間也要相互協(xié)調,共同為了中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而不懈努力。
2.3 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健康陽光環(huán)境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要打造一個體育強國,提高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首先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以及滿足中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所需的各項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由于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較大,鄉(xiāng)村體育建設以及體育觀念意識不強導致鄉(xiāng)村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缺乏。同時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導致中小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時候沒有一個科學系統(tǒng)的鍛煉,對學生的體質健康起不到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加強我國體育專業(yè)的師資力量培養(yǎng)也是刻不容緩。在城鄉(xiāng)平等的大環(huán)境中我們更應該著重發(fā)展鄉(xiāng)村基礎建設,改善體育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個欣欣向榮的陽光生態(tài)。
2.4 減少學生學習壓力,控制電子產品使用
中小學生在青少年時期的一半時間是在學校和在學習過程中度過的,過度的學習壓力以及對中小學生過高的期待會對學生的身心成長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雙減”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強負令”背景在,我們應該積極響應??梢赞D而讓學生多進行一些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體質。家長以及學校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如何正確面對壓力以及釋放壓力,從而避免學生因為壓力產生負面情緒走向極端。同時家長和教師要正確理解學生學習成績,要學會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分數(shù)不是評判學生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要做好學生的榜樣,盡量少在學生的面前使用電子產品,以及要學會合理的使用科技來創(chuàng)造價值,而不是沉迷于各種各樣的網絡游戲中。
2.5 加強農村經濟建設,減輕學校教學負擔
農村在我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也是人口大國。加強農村經濟的同時也會減輕農民的負擔,從側面也影響到了農村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少年強則國強,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也直接影響到了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減輕體育教師的教學負擔,為中小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地運動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對增強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成長起到一個關鍵性的作用。只有中小學生得到一個良性發(fā)展方向,中國的各項工作以及各個方面都會得到一個長遠的進步。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