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關系著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與健康成長。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很多經典美文,這些課文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重要價值。充分發(fā)揮這些經典美文的作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助于訓練他們的寫作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探討了以經典美文為載體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經典美文" 寫作能力
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來說,經典美文不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寫作教學的重要資源。為此,教師應當充分挖掘經典美文所具有的教育內涵和教育價值,積極貫徹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目前,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都開始站在新的立場和角度去分析經典美文,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經典美文在寫作教學中的教育價值并未得到真正凸顯。面對這一現(xiàn)實情況,教師應當注意以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為導向,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
一、初中寫作教學現(xiàn)狀
1.寫作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都習慣于選擇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寫作題目以及寫作任務詳細地介紹給學生,為他們留出足夠的寫作時間,再進行作文批改,以一個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的寫作情況。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思維。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會為學生提供一些作文模板,學生在寫作時經常會進行生搬硬套,導致文章整體上欠缺創(chuàng)新點。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都產生了不利影響,也影響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2.學生缺乏寫作熱情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寫作都是重難點問題,學生往往不知道應該從哪里入手,在面對題目時也沒有系統(tǒng)、有條理的思路。從他們的作品來看,經常會出現(xiàn)情感表達不明、遣詞造句錯誤等問題。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一問題,是由于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生的寫作活動具有一定的機械性,寫局限在教師安排的寫作任務之中。他們很少會主動要求記錄生活或表達想法,對寫作活動的熱情有所欠缺。這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厭學情緒,致使他們不愿意主動投入到寫作活動中,無法發(fā)揮寫作教學的真正價值。
3.教學內容遠離現(xiàn)實生活
部分教師將閱讀與寫作看作兩個完全獨立的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沒有加強寫作教學的滲透,而寫作教學也主要以教材的基本要求開展。由于初中語文教材更新?lián)Q代的速度較慢,其中很多寫作任務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都有著不小的距離,很難充分滿足學生的寫作需要。由于寫作教學的基本內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不夠契合,導致學生很難將自己真切的感受和情緒滲透進文章里,難以保證作文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二、應用經典美文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措施
1.選擇合適文章,激發(fā)學生興趣
經典美文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想要充分發(fā)揮經典美文的寫作教育價值,首要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文章。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故而,教師應當從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和教學的基本目標出發(fā),從大量的文章中找到能夠發(fā)揮示范意義的優(yōu)秀文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經典美文。
具體來說,在選擇經典美文時,教師應當認真考慮不同要素,如文章構思、整體立意、描寫手法、謀篇布局、修辭表達等。只有找到獨具特色且文質兼美的文章,才能夠為學生展開寫作活動提供優(yōu)秀范例。以語言表達為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經典范例。本文全文以白描的手法來描繪事實,并未進行絲毫修飾。盡管文章并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但遣詞造句都經過精心設計。例如,可以以這一句為例進行分析“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教師可以詢問學生:“若是你來寫,你會如何寫這句話?”學生紛紛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如“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好不送我”“父親因為事忙,之前說好不送我的”等等。這時,教師可以將作者的表達與學生的表達加以比較,能夠明顯發(fā)現(xiàn)作者所用“說定”一詞更有韻味。此時,教師可以拋出一個問題:“你認為說定這一詞好在哪里?”在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師則可以為他們進行分析。雖然“說定”一詞用“說過”似乎并無不妥,但“說定”卻表現(xiàn)出了“說而不定”的特點,切實表現(xiàn)了父親的矛盾感受。同時,借助“熟識”“再三囑咐”等表達,生動表現(xiàn)了父親囑咐的次數(shù)之多,擔心茶坊會有半點疏忽。正是這些細節(jié)性內容的展示,充分表現(xiàn)父親已經提前做好了周密而細致的安排,盡管字眼樸實平常,但卻用的剛剛好,父親的一片慈愛之心噴薄而出。正是在這些詞句運用的分析中,學生能夠逐漸感受到寫作的魅力和精巧,從而產生一定興趣。
2.分析文章結構,掌握謀篇布局
如果說遣詞造句是文章的血肉,情感內涵是文章的靈魂,而結構布局則是文章的骨骼。對于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來說,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結構布局更是決定了整篇文章的水平和品質。故而,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經典美文,讓他們對其進行認真分析,把握好文章的結構,從而能夠在自己的寫作中做好謀篇布局。
具體而言,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經典美文時,應當帶領他們認真梳理文章的思路和解構,讓他們將其消化理解后應用于自己的寫作中。仍然以《背影》為例,本篇文章在開篇便引出了“背影”這一主題,用簡單平直的語言“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來總領全文并貫穿始終。同時,也正是這一情緒將徐州見父、回家奔喪、浦口送別和北平讀信這四個主要事件串聯(lián)起來,起到了“神聚”的作用。而文章中的眾多瑣事也體現(xiàn)了“形散”,兩者互相配合支持成就了一篇經典美文。在對《背影》的文章結構進行分析以后,學生能夠對寫作的“謀篇布局”有更真實的理解和感受。隨后,教師則可以鼓勵學生選擇一個主題,模仿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創(chuàng)作方式,將“神聚”與“形散”的謀篇布局模式充分應用起來。例如,引導學生借助幾件突出的事件以及瑣碎的細節(jié)來全面展現(xiàn)父親、母親、教師等人物形象,有效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3.誦讀經典美文,積累豐富語料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的文學積累較為薄弱,閱讀量也有所不足,這都導致他們在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經典美文的價值,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美文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正如新課程標準中的明確要求,教師應當帶領學生以誦讀為途徑加強語言資料的積累,這是他們進行高水平寫作的重要基礎,也是提升其寫作能力的關鍵。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在閱讀經典美文中積累的語言表達與需要完成的寫作主題結合起來,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創(chuàng)作的文章自然能夠更加詳實且有感染力。例如,在七年級上冊中有很多描寫四季的文章,如《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秋天的懷念》等。其中,《濟南的冬天》在描寫冬日雪景時用了這樣一段話:“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苯處熆梢砸髮W生背誦這段話,并以春夏秋為題讓他們進行模仿。在描寫秋天的情境時,部分學生會積極借鑒這一表達方式,寫下“看吧,山上的楓樹越發(fā)的火紅,樹尖上頂著一朵紅花。山尖全紅了,給天空增添一抹顏色?!毕噍^于傳統(tǒng)的大量背誦好詞好句的語料積累模式來說,這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料并進行靈活運用,讓學生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話,從而減少以往寫作時詞句堆砌的生硬感和機械感,而是使得文章變得更加靈活生動。
4.優(yōu)化教學方法,開展美文教學
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也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寫作能力的基礎。為了實現(xiàn)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當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方法,加強寫作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經典美文為載體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寫作教學,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寫作體驗。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經典美文的感受和理解,以立體、多樣的教學材料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寫作學習感受。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美文教學。初中生喜歡與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組織他們加入閱讀小組,鼓勵他們按照大學社團的方式來經營閱讀小組。例如,每周要完成固定的閱讀任務,需要寫滿一定字數(shù)的閱讀心得等。同時,也要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夠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想法出發(fā)展開小組活動,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5.加強讀寫結合,訓練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工作,離不開學生閱讀量的提升與閱讀能力的訓練。故而,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當注意加強讀寫結合,積極發(fā)揮經典美文的寫作價值,保證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同時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經典美文加以改寫。一般來說,經典美文之所以是經典,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已經足夠完美,改寫起來具有一定困難,但這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經典美文進行仿寫。大部分經典美文都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為學生展開仿寫活動提供了重要基礎。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故鄉(xiāng)》這篇文章時,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加以把握,讓他們總結本文主要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都寫了什么內容。在分析和討論以后,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是按照“回故鄉(xiāng)——在故鄉(xiāng)——離故鄉(xiāng)”的結構展開的。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確定一個寫作主題。在主題選擇時,教師也要盡量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生過去經驗相關的內容,避免由于主題過于陌生而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難以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對經典美文進行續(xù)寫。例如,《桃花源記》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言文,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片世外桃源的優(yōu)美圖景。而最后“后遂無問津者”也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故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對《桃花源記》的理解進行續(xù)寫活動,鼓勵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經典美文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對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突破。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并增強情感體驗的重要路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教師應當注意發(fā)揮經典美文的價值,加強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和相關語料的積累,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加強讀寫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發(fā)揮經典美文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通聯(lián):江蘇鹽城市樓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