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世說新語〉二則》一文的教學可以關(guān)注三個重點,一是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匯,通過字形演變,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欣賞《世說新語》精煉含蓄的語言,通過設(shè)計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活動;三是通過精讀《詠雪》,感受魏晉人士的“魏晉風度”,如此,方能從字詞到語言再到文化,引導學生充分體會《世說新語》的藝術(shù)魅力。
關(guān)鍵詞 《世說新語》" 魏晉風度" 教法" 語言
《〈世說新語〉二則》一文語言精煉含蓄,雋永傳神。在長期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教學程序,導致教學比較僵化。筆者通過對教材的深入挖掘,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創(chuàng)新教學。以下筆者談?wù)勛约旱囊恍┧伎己吞剿鳌?/p>
一、積累文言詞匯
初一階段的語文學習,要尤其重視文言詞匯的積累,如果可以在初一、初二階段順利完成文言詞匯的積累,那么初三乃至往后的文言文學習,都得以有一個很好的學習基礎(chǔ)。具體到《〈世說新語〉二則》這篇文章中,值得積累的文言詞匯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重點實詞“引”字,根據(jù)“引”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楷體的字形演變,可以推測其本義是“拉開弓”,引申義是“拉,牽拉”,自然而然地印證了文中“下車引之”的意思。引導學生從字形演化的角度進行理解,方能讓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但要記下課文中文言實詞的意思,更要理解其深刻的含義。
成語作為固定的漢語結(jié)構(gòu),同樣很有助于學生對文言實詞的學習。如果學生不知曉課文中文言實詞的意思,常常可以通過相應(yīng)的成語進行印證。教師可以舉出《〈世說新語〉二則》中的一個例子,如“顧”字在文中的“元方入門不顧”中出現(xiàn),此時只要聯(lián)想到“左顧右盼”這個成語,便可得知“顧”字是“看”的意思。同樣的,“舍”字在文中的“太丘舍去”中出現(xiàn),聯(lián)想到“舍生取義”一詞,便可以推測出“舍”字是“舍棄”的意思。“期”字在文中“陳太丘與友期行”一句中出現(xiàn),聯(lián)想到“不期而遇”這個詞,便可以推測出“期”應(yīng)為“約定”的意思。同樣的,“去”字一字在文中“相委而去”一句中出現(xiàn),聯(lián)想到“揚長而去”這個成語,便可以推測出“去”字應(yīng)該是“離開”的意思。從以上的探究可以總結(jié)出,當學生在文言文學習時遇到一個不知其意的文言實詞時,不妨聯(lián)想一下帶有這個字的成語,因為成語作為四言結(jié)構(gòu)是十分穩(wěn)定的,常常使古老的文言實詞意思流傳至今,借助成語,對學生文言實詞的學習很有幫助。
除了“字形演變”法和“成語推測”法外,還有“比較歸納”法。積累文言詞匯時,還要注意一些常用的文言現(xiàn)象,比如說通假字、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等等,注重梳理,以期達到觸類旁通。“通假”,即“通用、假借”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在《〈世說新語〉二則》一文中,“尊君在不”中的“不”字通“否”字,表示疑問?!肮沤癞惲x”值的是古漢語中有一些字詞隨著詞匯的發(fā)展,詞義發(fā)生了轉(zhuǎn)移,比如在《〈世說新語〉二則》一文中,“去”字古義值的是“離開”的意思,但是在現(xiàn)在值的確實“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的意思。又如“兒女”古義值的是泛指小輩的意思,包括侄子侄女,但是在現(xiàn)在指的是卻是“兒子和女兒”的意思。從初一學習伊始就扎扎實實地積累下這些文言詞匯,對學生接下去的文言文學習大有裨益。
二、品味精煉含蓄的語言
《世說新語》的語言顯得十分的精煉含蓄,雋永傳神,值得好好品味。明代胡應(yīng)麟曾說過:“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睂W習《〈世說新語〉二則》,語言自然是賞析的重點。教師可以列出一兩個場景,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設(shè)計人物對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等,以此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比如在《詠雪》中,謝太傅可能是“端起茶杯,面帶微笑”地發(fā)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而謝朗則很有可能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撒鹽空中差可擬?!倍x道韞則很有可能是“面帶微笑,看向窗外,從容自信”地回答:“未若柳絮因風起。”如此一來,謝太傅、謝朗及謝道韞三人的人物形象便生動地顯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又如在《詠雪》中,友人很有可能是“停下車,看向前方,隨意地發(fā)問”:“尊君在不?”這個時候元方很有可能“停下游戲,抬頭看友人回復”道:“待君久不至,已去?!边@個時候友人可能“神色惱怒,眉頭緊皺,生氣地說”:“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倍接锌赡堋巴ζ鹦靥牛x正詞嚴”地回答:“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如此一還原,我們便可以看到一個不守時、不講禮貌、不懂得尊重人的“友人”形象及聰明機智、敢于捍衛(wèi)自己父親形象的元方這一人物的形象。從中也可以看出,《〈世說新語〉二則》一文雖然語言極其凝練,但是所營造的氛圍和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卻是十分的傳神。
三、感受魏晉人物風度
魏晉時代,雖然社會動亂,但這個時代的人物卻頗顯風骨,分析《〈世說新語〉二則》一文出現(xiàn)的人物所說的語言,能夠有效把握對應(yīng)的人物形象,感受這一時代的人物風度。教師可以提出這么一個問題:把大學紛飛的場景分別比作是“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哪個更好?請?zhí)岢瞿愕目捶?。為了降低學生賞析的難度,教師可以給出支架,建議學生可從審美趣味、修辭手法、說話者的情緒、結(jié)尾暗示等角度進行探究,并可以給出一個賞析例子:我選擇從謝太傅的角度分析,當謝朗回答這一謝太傅的問題時,謝太傅并沒有任何反應(yīng),而當謝道韞回答這一問題時,謝太傅的反應(yīng)是“大笑樂”,從這里可以看出他應(yīng)該是更傾向于“柳絮因風起”的說法。
學生可以從“修辭手法”的角度進行賞析,畢竟謝朗將白雪紛飛的場景比作是在空中撒鹽,追求的只是形似,而謝道韞則將白雪紛飛的場景比作是柳絮乘風飄起,寫出了雪花飄舞的輕盈景象,達到了“神似”的境界,這是其一。其二,也和謝家一家人相聚的氛圍相合,柳絮飄飛,所營造的氛圍是溫馨和諧的,這顯然與謝家家人團聚,其樂融融風氛圍相吻合,從這里不但可以看出謝道韞所作比喻更貼切,也可以看出其冰雪聰明的才女形象。除此之外,還可以從結(jié)尾的暗示入手進行分析,結(jié)尾句“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是在暗含著對謝道韞“詠絮之才”的贊美,由此可見,此文雖然字字未曾表露出對謝道韞的贊美,實則處處表現(xiàn)出對謝道韞的肯定,從這些語言細節(jié)中,我們可以看到完整的謝道韞的人物形象?;剡^頭來,我們還可以看到謝太傅的這一人物的形象——一個儒雅、慈愛、關(guān)注晚輩教育的長者。
《〈世說新語〉二則》一文作為七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對于學生在中學階段積累文言詞匯、賞析文言語言、窺探時代特色具有奠基作用,因此,筆者以此為路徑設(shè)計教學,以期學生能養(yǎng)成在學習文言文時積累文言詞匯、品味特色語言的習慣,也希望學生能夠通過一篇文章走進一本著作,進而走進一個時代,感受時代的風采。
[作者通聯(lián):甘肅舟曲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