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已經(jīng)成為新時期課堂構(gòu)建的重點。音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引導學生走向藝術(shù)殿堂的載體。如何構(gòu)建學生喜愛并且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是每一個音樂教師應思考的問題。文章分析了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小組學習的意義,指出當前小學音樂小組學習中的問題,而后分析了小學音樂小組學習法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小組學習;課堂構(gòu)建
作者簡介:蔣嘉陽(1994—),男,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外國語實驗學校。
小組學習作為一種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以集體形式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習模式,其可以簡化為四個內(nèi)容:理解概念、教給別人、回顧和簡化。檢測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途徑就是學生是否有能力把知識傳授給另一個人,因此,在小組學習模式下,教師需要確保學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識,能將其教給另一個人。而通過小組學習,學生能對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小組學習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只是教學目標之一,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以及集體協(xié)作能力。因此,將小組學習法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集體氛圍中提高學習知識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在相互討論、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中及時解決遇到的困難,學習他人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提高個人的自學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二、當前小學音樂小組學習法在運用中的問題
(一)教學內(nèi)容單一,學生缺乏合作興趣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合作學習方式,它能夠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然而,目前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只注重讓學生進行獨立演奏和合作演唱,教學內(nèi)容相對單一,難以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自然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合作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果,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二)合作形式單一,學生主體性被忽視
在音樂課堂上,如果小組學習形式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互動性,學生就難以真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部分教師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和特點,設計的小組學習任務不夠科學,性質(zhì)單一,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的小組學習效果不理想。
(三)缺乏實踐活動,缺乏合作實踐機會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對實踐活動的重視,導致理論與實踐脫離,也導致學生難以掌握音樂技能,而且缺乏合作實踐機會,易使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到限制,這不利于學生掌握音樂知識。
三、小組學習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開展策略
(一)開展小組游戲,活躍課堂氛圍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比如:通過帶唱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一些歌曲的唱法;通過音舞結(jié)合的方式,使學生感受音樂律動的魅力。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熱情,教師還可以將游戲教學法與小組學習結(jié)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游戲,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陶冶情操。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唱《老爺爺趕鵝》這首兒童歌曲時,教師可以在簡單地帶領學生欣賞一遍歌曲后,以三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并讓學生針對歌詞“有個老爺爺,進城趕群鵝,聽到有人喊,要買一對鵝,爺爺回答說,我的老大哥,給我跳個舞,送你一對鵝”,自由選擇角色,分別扮演趕鵝的老爺爺、被趕的鵝以及和老爺爺對話的老大哥。在學生完成角色選擇后,教師再讓學生聽自己唱歌,要求學生在聽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現(xiàn)時,結(jié)合歌詞內(nèi)容做出相應的動作。比如:當教師唱到“有個老爺爺,進城趕群鵝”時,扮演老爺爺?shù)膶W生要輕輕地拍打扮演鵝的學生,兩人逐步往前走;當教師唱到“聽到有人喊,要買一對鵝”時,扮演老大哥的學生要說出“嘿嘿,等一等,我要買對鵝”這樣的話。以此類推,這樣的歌曲情景演繹不僅有助于學生欣賞歌曲的內(nèi)容,還可以使學生體驗歌曲描述的具體情境。此外,在反復聆聽歌曲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熟悉歌詞、掌握歌曲的唱法。這樣一來,課堂氛圍就能在游戲中更加活躍,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小組活動,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使知識學習的過程更加輕松有趣。
(二)組織小組合唱,幫助學生掌握合唱技巧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需要學生以集體形式參與的活動,但學生也容易感到困難。這是因為在合唱教學中,一名教師需要同時面對多名學生進行同步教學,而學生之間存在能力的差異,他們對同一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對同一音樂的表達有著較大的差別。而且,在合唱中,部分學生的小瑕疵會被集體的聲音所掩蓋,教師就難以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無法對其進行及時引導。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教師不僅需要給予每個學生更多的關注以及耐心的引導,還需要巧妙地選擇小組合唱教學法,讓學生在小組中以互學、互促的方法解決基礎問題,從而實現(xiàn)有針對性的教學,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有效掌握合唱技巧。
例如,在《義勇軍進行曲》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簡單地教授學生一些歌唱技巧后,花費少量的時間讓學生依次在自己面前簡單地歌唱一遍《義勇軍進行曲》,從而根據(jù)學生的歌唱效果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的方式是將合唱基礎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能夠基本掌握合唱技巧但表現(xiàn)力稍微欠缺的學生分為一組,合唱技巧掌握較為牢固且歌唱能力較強的學生分為一組。隨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義勇軍進行曲》的合唱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觀察每個小組的練習情況,還要針對每個小組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小組學習任務,以幫助他們進步。
對于合唱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的歌唱技巧進行逐一糾正及講解;對于合唱基礎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以互相演唱的方式糾正彼此的演唱技巧問題;對于合唱基礎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嘗試以同時開唱、同時結(jié)束的方式進行合唱演繹。這樣對學生進行輔導,有助于提升各組的學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基礎較弱及基礎中等的小組完成基礎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教師要鼓勵這兩個小組進行合唱演練;而對于已經(jīng)熟練掌握合唱技巧,同時能夠進行合唱的優(yōu)秀小組,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合唱曲目,鼓勵他們自由練習,提升能力。這樣能讓基礎較弱的學生逐步提升能力,直至掌握合唱技巧;讓能力較強的學生不斷激發(fā)潛能,提升合唱的能力。當所有小組都能夠以合唱形式完成曲目的演繹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合唱比賽,并讓三個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合唱心得以及聆聽感受,為彼此提建議,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讓學生在相互討論、相互鼓勵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合唱技巧,提升音樂學習的信心。
(三)鼓勵小組互享,拓寬認知的邊界
小學音樂教材中有較多優(yōu)秀的兒童歌曲,也有一些需要學生認識和了解的樂器知識,對于年齡較小且社會經(jīng)驗相對欠缺的學生而言,他們可能只認識鋼琴、吉他等常見的樂器,而對于大提琴、小提琴、口風琴甚至黑管等不常見的樂器,他們就容易出現(xiàn)認知困難的情況。對此,教師除了借助多媒體來幫助學生了解多元樂器,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分享各自掌握的知識。學生之間經(jīng)歷不同、認知視野不同,有的學生認識小提琴,有的學生了解鋼琴,而學生之間的分享可以幫助他們拓寬認知的邊界。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做彼此的老師,讓學生在小組中開展分享活動,相互交流,從而使學生認識更多樂器及其演繹形式,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nèi)容。
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先提前告知家長,下一堂課將開展多種樂器的認知學習,同時,鼓勵家長引導孩子將家中的樂器以圖片、視頻或者實物的方式帶到課堂中和其他同學分享。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可先對學生所攜帶的樂器及其資料進行分類,并在正式上課后將攜帶樂器及其資料種類不同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享自己所攜帶的樂器照片或?qū)嵨?,也可以鼓勵學生播放視頻,并結(jié)合視頻簡單地為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講解。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任務,即每個小組在完成討論后,用一張紙將本小組成員分享的樂器種類記錄下來,而后推選一名小組成員到講臺上,向其他小組分享本小組的樂器種類及其演奏方式。這樣可以將小組內(nèi)部的分享擴大為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分享,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樂器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
(四)豐富學習活動,提升合作效果
合作學習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豐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形式,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但是,如果教師僅僅依靠小組合作來開展音樂教學,就會陷入教學模式單一的困境中。教師應該深入理解小組合作的概念,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采取各種有效的合作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多樣化的合作[1]。
例如,在教學《娃哈哈》這首歌曲時,首先,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shù)開展教學,播放視頻,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觀察《娃哈哈》音樂視頻中人物的動作。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jié)合視頻中人物的動作,根據(jù)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演,使學生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和內(nèi)容。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并在表演結(jié)束后開展小組之間的互相評價,教師再做總結(jié)。小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進行靈活化處理,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五)在鑒賞教學中,展開小組學習活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為了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將小組學習模式引入課堂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眾多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作品,如《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其多列》《幸福花兒開心上》《吹起羌笛跳鍋莊》等。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來加深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每組從不同角度對單首樂曲或幾首相關樂曲進行評析,包括評析歌詞含義、音樂旋律、民族特色等。而后,教師可以邀請各組學生分享各自的觀點。通過小組學習活動的開展,學生可以更好地鑒賞音樂,并在分享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教師和其他學生的肯定和指正來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2]。
(六)完善學習評價,健全評價體系
評價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方法,在音樂課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小組合作模式下,教師的評價尤為重要,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牢記“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不能僅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做評價,而應該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不能使評價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應該開展有針對性、指導性的評價。對此,教師應該建立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既考慮情感因素,也考慮教學質(zhì)量。在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小學音樂課堂中,情感評價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情感評價即教師通過觀察每個學生的情緒變化來引導學生,使其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并給予適當?shù)莫剟?,從而提升學生的信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地參加小組學習,提升音樂素養(yǎng)。
結(jié)語
小組學習法是一種高效、有用的教學方式,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游戲,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唱,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分享互學等,從而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掌握音樂技巧,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姜玲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合作式教學的應用研究[C]//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與創(chuàng)新研究論壇組委會,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文藝教育委員會.中小幼教師新時期第四屆“教育教學與創(chuàng)新研究”論壇論文集(一).北京: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22:58-62.
[2]朱迪.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以上海市黃浦區(qū)為例[D].南昌:南昌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