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啟蒙學習、發(fā)展思維的關鍵時期,在幼兒積木游戲中應用STEAM教育理念能夠加強學前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幼兒提供更多動手的機會,促進其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文章以幼兒積木游戲為研究對象,指出教師應在幼兒積木游戲中滲透STEAM教育理念,讓課堂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滿足幼兒的學習發(fā)展需求,并根據(jù)相應的案例分析了幼兒積木游戲的實踐思路。
關鍵詞:STEAM教育理念;幼兒;積木游戲;實踐思路
作者簡介:錢迎華(1976—),女,江蘇省啟東市紫薇幼兒園。
STEAM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融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shù)學的知識,強化幼兒的學習動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潛能。幼兒積木游戲就是在充分落實“在實踐中體驗”的STEAM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使幼兒在實踐中加強具象認知,真正實現(xiàn)“做思共生”的活動?;赟TEAM教育理念開展的幼兒積木游戲更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思維、動作技能、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能夠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實現(xiàn)學習目標。
一、STEAM教育理念下搭高樓積木游戲的實施
幼兒雖然認知能力有限、年齡較小,但感知事物的能力卻比較強。比如:在積木游戲中進行積木壘高時,幼兒能夠掌握積木堆砌的方法,認識積木的特征,認識到影響積木建筑穩(wěn)定性的因素。在積木游戲中,教師需要針對幼兒的綜合情況進一步設計教學活動,讓幼兒的學習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1]。對此,教師可以結(jié)合STEAM教育理念,構(gòu)建良好的科學教學模式,讓幼兒可以更好地探索科學知識,從而提升幼兒的探索能力。
例如:在搭高樓積木游戲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呈現(xiàn)搭積木的視頻,而后基于幼兒的經(jīng)驗來提問:“你們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嗎?”幼兒回答:“他們在用積木搭高樓?!苯處熇^續(xù)提問:“他們?yōu)槭裁匆沿Q著放的積木放平?”幼兒回答:“因為豎著放積木,高樓會很快倒下去?!苯處熇^續(xù)引導幼兒觀察:“為什么視頻中有的小朋友將積木搭到第二層后,積木就倒了?”幼兒憑借以往搭積木的經(jīng)驗,在思考后回答。有的幼兒回答:“可能是這個小朋友沒有將積木放穩(wěn)?!庇械挠變夯卮穑骸耙驗檫@個小朋友選擇的積木太高,所以一放上去,積木就倒了?!倍?,教師為幼兒展示附近小區(qū)的高樓照片,引導幼兒來玩搭高樓積木游戲:“大家看一看,照片上的高樓是什么樣的?大門是什么形狀的?窗戶是什么樣的?高樓看起來像什么?”幼兒在討論中產(chǎn)生了搭高樓積木的興趣。
在搭高樓積木之前,教師還將繪本故事——《我和爺爺?shù)慕ㄖ谩泛汀段业慕ㄖ螤顣芬虢虒W中,讓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了解建筑的基本形狀、基本模型以及世界著名建筑。在幼兒閱讀之后,教師開展進一步的教學。
首先,教師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如果讓你們來搭一座高樓積木,你們能夠搭建多少層?”幼兒踴躍發(fā)言:“我家住在十樓,我要搭建十層的高樓積木!”“我想搭建十七層的高樓積木!”“我要搭建二十層的!”教師繼續(xù)引導:“我們先在紙上畫一畫自己想要搭建的高樓模樣?!钡扔變寒嬐旰螅處熇^續(xù)詢問:“現(xiàn)在我們準備搭建高樓,你們打算用什么形狀的積木來搭建呢?”有的幼兒指著圓柱積木說:“我準備用那個長得長長、圓圓的東西來搭建?!庇械挠變河檬直犬嫳獗獾拈L方形積木:“我想要用這種長方形積木來搭建。”
其次,教師讓幼兒以5—6人為一組,在搭建區(qū)進行搭建,同時引導幼兒按照搭建計劃選擇積木:“我注意到這一組幼兒的設計圖底部是圓圓的,頂部是尖尖的,你們覺得哪種積木與他們的設計圖最像?”有的幼兒原本設計的搭建方案不合適,于是教師引導幼兒對方案進行了合理調(diào)整。比如:有的小組先用粗細不同的圓柱積木進行搭建,在搭建幾層后,發(fā)現(xiàn)積木非常容易塌倒。于是,教師指導幼兒用長方形積木作為橫梁。在搭建積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基于STEAM教育理念觀察幼兒的行為。比如:在搭建橫梁時,幼兒能夠運用對稱技巧來保持橫梁平衡;在搭建高樓底座時,用兩邊一樣的圓柱積木作為支撐,并選擇長方形積木作為橫梁,而后站在積木上面測量穩(wěn)定性,掌握了穩(wěn)定性的基本特征。對此,教師對其進行了贊揚和肯定。而后,教師基于STEAM理念,繼續(xù)對幼兒進行引導性提問:“你們的高樓有多高了?”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做比畫:“到我下巴這里了!”教師給予了贊揚,一會兒之后繼續(xù)提問:“現(xiàn)在有多少層啦?”幼兒通過點數(shù)告知教師。而在點數(shù)時,幼兒能夠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最后,教師帶領幼兒進行集體反思,鼓勵幼兒分享自己搭建高樓的想法與經(jīng)驗,讓幼兒在相互交流過程中獲得了成長。教師還提出問題來拓展延伸:“你們覺得自己的高樓還能夠繼續(xù)往上搭嗎?”有的幼兒回答能,有的幼兒回答不能。對此,教師讓幼兒用實踐來證明。
在數(shù)學學習以及藝術設計中,對稱屬于極為重要的內(nèi)容,在許多藝術作品以及建筑設計中,對稱具有和諧之美。教師在搭高樓積木游戲中的點撥能夠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落實STEAM教育理念。
二、STEAM教育理念下軌道與斜坡積木游戲的實施
在幼兒積木游戲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主要目的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綜合不同學科知識激發(fā)幼兒的潛力,鍛煉幼兒的能力[2]。例如:在軌道與斜坡積木游戲中,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相關情境——播放積木在斜坡上滑動的畫面,畫面中一個幼兒一只手拿著一塊長的長方形積木,將其傾斜后,用另一手拿著一塊短的長方形積木,放在長的長方形積木的頂部,使其向下滑[3]。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引導:“你們知道為什么要讓長的長方形積木傾斜嗎?”幼兒觀察后回答:“這樣能夠讓那根短的長方形積木滑得更遠一點?!苯處熇^續(xù)結(jié)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設問:“這種方法能夠讓積木滑得更遠嗎?”幼兒回答:“可以滑得更遠,但短積木滑到地上后就不會動了?!备鶕?jù)幼兒的回答,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有誰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解決嗎?”幼兒回答:“可以使用圓柱積木,將圓柱積木放在長的長方形積木上,它能夠滾得更遠。”基于此,教師讓幼兒試一試,幼兒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圓柱積木雖然能夠滾得更遠,但非常容易跑歪。隨后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的火車軌道,再聯(lián)系此次游戲:“假設有一個軌道,大家覺得圓柱積木還會跑歪嗎?”有的幼兒說不知道,有的幼兒認為不會,有的幼兒認為會。對此,教師引導幼兒開展軌道與斜坡積木游戲。
在軌道與斜坡積木游戲中,教師先提出問題:“你們想要搭建一條什么樣的軌道?”幼兒經(jīng)過思考后給出各種回答,在幼兒回答后,教師對幼兒進行分組,每組5—6人,同時允許各組自由調(diào)換成員,開展游戲。在游戲中,有的小組的計劃不合理,教師于是鼓勵幼兒進行調(diào)整:“你們小組的軌道好像沒有斜坡,如果軌道都是平著放的話,那么圓柱積木還能夠滾動嗎?”幼兒回答:“當然可以,我們可以用手讓它滾動!”教師進行引導:“但是讓圓柱積木自己滾動才會更厲害哦!”經(jīng)過引導后,幼兒想辦法設計斜坡軌道。
在游戲中,教師基于STEAM教育理念對幼兒進行觀察,比如:有一組幼兒在第一次搭建軌道與斜坡時,為避免圓柱積木滾出軌道,他們在軌道兩側(cè)搭建圍欄,在軌道兩端設立斜坡,但其中一段斜坡無法靠在墻上,于是幼兒利用支撐加固的方法在其下方放置一個圓柱積木頂住斜坡,同時用長方形板對其進行支撐加固。見此,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軌道會倒呢?你們想一想,為什么右邊的圍欄沒倒,而左邊的圍欄卻倒了,左邊的圍欄與右邊的圍欄有什么區(qū)別呢?”幼兒在觀察后,給出答案:“左邊的圍欄比較薄,所以很容易被圓柱積木撞倒?!苯處熇^續(xù)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幼兒能夠給出答案:“因為薄的地方比較輕,所以很容易就會被撞倒?!?/p>
STEAM教育理念下的積木游戲需要遵循開放性原則,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能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去積極挑戰(zhàn),幫助其形成相應的認識。但是,幼兒形成的認識有可能是錯誤的,所以,教師還需要帶領幼兒對游戲過程進行反思,通過引導性提問來鞏固幼兒的關鍵經(jīng)驗,幫助幼兒形成科學的認識,引導幼兒基于原有經(jīng)驗進行深度探究,為幼兒后期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此外,軌道與斜坡游戲有著較長的持續(xù)時間,在這種情境中,幼兒有更多機會進行互助、互動,這對幼兒合作能力的提升有十分積極的作用[4]。
三、STEAM教育理念下多米諾積木游戲的實施
和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相比,STEAM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更具多元性與開放性,教師要在明確教育目標、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融入多種教學手段,突破學科壁壘,發(fā)揮各個學科的優(yōu)勢[5]。教師還要利用多種教育資源,拓寬教學空間和教育渠道,為幼兒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從而拓寬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知識量。
例如:在軌道與斜坡積木游戲中,有的幼兒將一塊長長的長方形積木靠在墻上形成斜坡,而后讓小圓球往下滾,發(fā)現(xiàn)下方擺的小長方形積木被連續(xù)擊倒[6],于是該幼兒在斜坡下方擺了一排整齊的前后排列的小長方形積木繼續(xù)玩耍,但小圓球并沒有將這些小長方形積木全部擊倒。其他幼兒看到后提出意見:“你用的球太小了,推不倒這些小長方形積木,可以換一個更大的球?!庇變簱Q了一個稍大的球,并改變了小長方形積木的排列方式,球滾下斜坡后,將下面的小長方形積木全部擊倒了。這種改變積木排列方式而引起的變化將其他幼兒吸引了過來。對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課堂生成資源,組織幼兒開展多米諾積木游戲,讓幼兒探索長方形積木的排列方式,調(diào)動幼兒的探索興趣,為幼兒提供更多學習機會,開闊幼兒的眼界,同時使幼兒在自由開展多米諾積木游戲的過程中,感知“動能傳遞”的基本原理,明白要想讓小球成功將所有長方形積木砸倒,就需要注意積木的排列方式,使積木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不能太遠。
構(gòu)建區(qū)積木有限,但多米諾積木游戲需要的場地較大,所以幼兒在活動中難免會將其他人搭建好的積木弄倒從而產(chǎn)生摩擦。對此,教師需要及時抓住教育機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解決矛盾。比如,在某次游戲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小紅和小明發(fā)生矛盾的對話情境。
小明:“小紅把我搭建的積木給弄倒了?!?/p>
教師:“小紅是怎么把你積木弄倒的?是用手推還是用腳踢的?”
小明:“小紅是因為轉(zhuǎn)身時不小心弄倒的。”
教學:“小紅可以自己說一說嗎?”
小紅:“我當時并沒有看見小明搭的積木,因為他們搭的地方在我后面。”
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后,教師進行了總結(jié)并詢問幼兒:“現(xiàn)在的情況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小紅沒有看到后面,所以轉(zhuǎn)身時不小心弄倒小明搭建的積木,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原諒小紅嗎?”這種教育方法并不是單純給幼兒說道理,而是再現(xiàn)情境讓幼兒自己判斷,所以能夠發(fā)揮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幼兒提出可以原諒小紅后,教師再提出問題:“在別人不小心碰倒積木時,可以寬容一點原諒他,以后,我們在游戲中應當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這種提問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思維。有的幼兒回答:“我們轉(zhuǎn)身的時候,應當先仔細觀察,看看旁邊有沒有人在搭積木?!庇械挠變夯卮穑骸拔覀兛吹絼e人過來的時候可以提醒對方。”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我們應該怎么樣提醒對方呢?”有的幼兒說:“請你小心一點,快碰倒我的積木了。”如此,幼兒明白了如何解決摩擦。
STEAM教育理念下的積木游戲強調(diào)幼兒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自己與他人的行為,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矛盾,然后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這對幼兒思維的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能夠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
結(jié)語
簡而言之,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兒積木游戲能夠提升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教師應該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在積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勤于動手、動腦的好習慣,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探索能力。此外,在積木游戲中,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STEAM教育理念的作用,滲透科學、數(shù)學、藝術、技術、工程知識,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沈嬌怡.基于積木游戲的中班幼兒“點線面”指導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1(27):115-116.
[2]趙雅嵐.“摔跤”的駱駝:例談積木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J].好家長,2021(28):80-81.
[3]康丹,胡姿,蔡術,等.主題積木游戲?qū)?~6歲兒童數(shù)學能力和空間技能發(fā)展的干預效果[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20,34(4):332-336.
[4]盧筱紅.幼兒園積木構(gòu)建游戲資源探討:基于STEAM理念下的研究[J].教師博覽.2022(15):75-76.
[5]李竹梅.基于幼兒堅持性發(fā)展下的積木建構(gòu)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J].新課程.2021(16):31.
[6]顧明鳳.兒童立場下積木游戲的優(yōu)化對策[J].早期教育.2021(3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