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文章從科學分組、明確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任務、開展活動、引導總結六個方面,對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從而提升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性、針對性、積極性、實效性、實踐性、結構性。
關鍵詞:自主合作學習;中小學;信息技術
作者簡介:陳曉霞(1983—),女,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紫來九年制學校。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學生實施高質量的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本文對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進行了探究,目的是順應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幫助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找到有效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科學分組,提升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性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成長環(huán)境、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能在學業(yè)上持續(xù)向好發(fā)展,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會因為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或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果難以提升。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應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科學分組。教師應采取混合分組的方式,讓所有的小組整體水平基本一致,即每個小組中都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與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這樣就可以以優(yōu)帶差、以強帶弱,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作用,提升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性[1]。
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時,為了讓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真正發(fā)揮效用,教師應對小組劃分方式進行研究。教師應對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進行摸底調查,以了解每個學生計算機技術的真實水平,而后將學生劃分為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層次。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的方式,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對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為學生層次的劃分提供真實、可靠、客觀的依據(jù)。在分組時,教師要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劃分為一組,這樣才能夠保證一個組內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促進學生之間優(yōu)勢互補,從而提高中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總之,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可以提升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性,使學生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更好地學習計算機知識。此外,科學分組對計算機課堂教學的開展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高效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明確目標,提升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針對性
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下的課堂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就是明確學習目標。因為只有學習目標明確了,學生才能確定學習方向,保證學習活動有序推進。同時,只有以明確的學習目標為基礎,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才更有針對性。因此,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應幫助學生明確自主合作學習的目標,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不斷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
以“計算機網絡基礎”一課為例,在這節(jié)課伊始,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劃分為三個層次: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分類與構成;使學生了解網絡傳輸介質的類型、特點以及相關設備的主要功能;使學生了解TCP/IP協(xié)議、IP地址、域名等網絡名詞的含義。這三個目標層層遞進,意在引導學生逐漸深入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讓學生從概念理解過渡到技術理解。而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依據(jù)這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開展學習活動。比如:在自主學習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分類與構成時,學生可以先從教材中找到相應的知識點,再對知識點進行探討與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某個知識點存疑,就可以向同學或教師求助,從而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引擎查詢自己還不夠清楚的知識點,搜集相關的資料,實現(xiàn)對知識點的理解。經過這樣尋求幫助或自主搜集的過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明確的方向,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能夠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針對性。此外,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后,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會更強,這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學習效率。
三、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他們現(xiàn)階段的理性思維能力還有待提升,其較容易受到感性思維的影響,因情緒而影響學習效果。為了讓學生的情緒發(fā)揮積極作用,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用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此外,在情境中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知識,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魅力,進而增強學習的動力。
以“網絡文明與安全”一課為例,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明確以下學習目標:了解知識產權及其保護的意義;明確網絡的雙面性;掌握正確使用網絡搜索引擎的方法;通過對網絡案例的分析,深化對網絡安全的認識;樹立網絡自我保護意識。為了讓學生實現(xiàn)以上學習目標,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學習中。首先,教師可以以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一段某學生因網絡交友被騙的經歷,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這樣不理智的行為引發(fā)的網絡安全事件案例,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可以根據(jù)視頻的內容向學生提問,比如:如果你收到素未謀面的網友的見面邀請,你會怎么做?如果最后決定見面了,你準備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在見面后,如果對方再次邀請你去外地,你會怎么做?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置于情境中思考,從而提升他們思考與探究的積極性。
總之,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四、設置任務,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要想提升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教師就要為學生設置明確的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雖然會為學生設置學習任務,但是那些學習任務多為理論知識問答的形式,主要引導學生復習所學的基礎知識,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對此,教師應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出發(fā),為學生設計有探究價值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才能在合作學習中積極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自主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以“信息搜索和資源下載”一課為例,為了充分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教師為學生設置了學習任務,讓學生以任務為導向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設置了第一個任務:請同學們思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回答:“合理選擇搜索引擎。”有的學生回答:“明確自己需要搜索的信息的條件。”通過總結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出了“搜索引擎”的概念,并介紹了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比如:電腦中常用的360瀏覽器、百度瀏覽器,手機中常用的夸克瀏覽器等。在課堂實操階段,教師設置了第二個任務:如何運用百度搜索“魯迅紀念館”的主頁?在自主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了討論,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直接打開百度瀏覽器,在輸入框輸入‘魯迅紀念館’五個字,并在隨后的頁面中找到魯迅紀念館的官方主頁?!蓖ㄟ^教師設置的任務,學生可以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自主合作與探討,并在實際操作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與理解。
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下的課堂中,為學生設置學習任務時,教師應使任務符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思辨能力,使學生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其自主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五、開展活動,提升自主合作學習的實踐性
知識學習的效果要在實踐活動中檢驗。為了提升自主合作學習的實踐性,教師應多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以“瀏覽器的基本操作”一課為例,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設置瀏覽器網頁字體大小的方法、變換網頁字體的方法以及顯示網頁圖片的方法。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操作瀏覽器網頁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設置了具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基于學習目標,自主操作瀏覽器網頁,同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與同小組的同學或教師交流討論。比如:有一名學生在操作中遇到網頁字體不統(tǒng)一的問題,自行調整多次皆沒有解決,便向同學求助。在同學的演示中,該學生最終掌握了調整網頁字體的方法。在后續(xù)的教學中,教師依然采用同樣的實踐方法,構建了“學生自主實操—發(fā)現(xiàn)與記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在實踐操作中掌握所學的內容。
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向同學或教師尋求幫助,從而完成實踐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扎實掌握知識,還要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有所成長、有所進步。
六、引導總結,提升自主合作學習的結構性
教師在完成教學后引導學生總結所學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對課程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整理,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幫助。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在完成教學后,往往不會引導學生總結課上所學的知識,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中,當學生合作完成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后,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已經認識和理解信息技術知識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結構性整理,實現(xiàn)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再認識、再理解、再掌握。此外,引導學生總結知識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及時總結的習慣,這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以“物聯(lián)網傳感技術”一課為例,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應熟練掌握以下知識內容:認識和了解傳感器的概念;掌握傳感器的基本組成及檢測原理;了解并掌握常用傳感器的工作特點和應用情況;了解智能檢測系統(tǒng);了解MEMS技術?;诖耍谧灾骱献鲗W習模式中,學生應先對教材中涉及的上述知識內容進行整體閱讀,有初步的了解,再根據(jù)教材中的內容和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從而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關于“常用傳感器的工作特點和應用情況”部分的知識時,學生便可以分工合作,對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提煉和總結,將關于不同的傳感器構成和使用情況的知識進行重點提煉。在學生完成所有知識的學習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其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進行結構性整理,繪制以關鍵知識點為主體的思維導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便可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結構性掌握。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運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學習任務,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總結課上所學知識,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價值,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何曉希.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名師在線,2022(14):22-24.
[2]趙扶州.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信息技術[J].智力,2021(11):13-14.
[3]刁錦達.信息技術課“互幫互學”小組學習功能初探[C]//廣東省教師繼續(xù)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xù)教育學會第二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一).廣州:廣東省教師繼續(xù)教育學會,2020: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