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洪強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音樂課堂教學在這一階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習體驗都具有重要意義。初中音樂教育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本文將針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展開研究,分析具體的教學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3)12-0043-03
高效愉悅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習體驗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切實減輕學生壓力、培養(yǎng)學生感官能力和調(diào)節(jié)學生心理情緒,音樂課堂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感官和心理調(diào)適能力,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也應重視音樂教育,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為音樂課堂提供保障。
一、初中音樂教學的意義
(一)切實減輕學生壓力
音樂課堂可以成為緩解學生壓力的重要場所。音樂使學生得到情感的釋放和宣泄,通過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和合唱等活動,學生能夠舒緩心情,放松身心。音樂課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和交流的空間,讓他們忘卻學業(yè)壓力,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二)培養(yǎng)學生感官能力
音樂是一種感性的藝術形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感官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音樂活動,拓展學生的感官體驗。例如:通過音樂欣賞,學生能夠感知不同音樂風格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樂器合奏,學生能夠提升自己對音色和節(jié)奏的敏感度;通過合唱和舞蹈活動,學生能夠體驗和表達音樂情感。這樣的感官培養(yǎng)不僅美化了學生的生活,也為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調(diào)節(jié)學生心理情緒
音樂具有疏導情緒、增強情感表達的作用,通過音樂的情感表達和共鳴,學生能夠得到心靈的撫慰和激勵。同時,音樂活動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促進他們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減輕個體心理壓力。
二、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流于形式
在一些初中音樂教學中,課程容易流于形式化,停留在簡單的歌曲教唱和傳統(tǒng)的音樂知識學習上。教師過于注重教學進度和考試成績,導致課堂變得單調(diào)呆板,缺乏足夠的活動和互動。這樣的課堂無法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也無法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課程需要更加注重探索和實踐,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和項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
(二)注重理論而輕實踐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音樂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音樂實踐的重要性。學生僅僅學習音樂的理論知識,無法真正感受音樂的魅力和樂趣。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音樂知識的能力??梢酝ㄟ^演奏樂器、合唱、創(chuàng)作和即興演唱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和參與音樂創(chuàng)造過程,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三)教學內(nèi)容不足
有些初中音樂教學存在教學內(nèi)容不足的問題,局限于基礎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缺少多元化的音樂體驗和文化傳承。音樂課堂應當涵蓋多種音樂風格、不同文化的音樂形式,以及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通過豐富的音樂內(nèi)容,學生可以開闊視野,提升審美水平。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整合多元化的教材和資源,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音樂學習平臺。
三、基于激趣、尚美、求新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原則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應該以激趣、尚美和求新為原則。這些原則旨在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激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首要原則。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音樂活動,融入游戲、合作、競賽等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組織音樂游戲、舉辦音樂趣味比賽、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等,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音樂的魅力。
尚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品位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原則。教師可以選擇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和演出,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并通過課堂討論和分享,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音樂劇、音樂會等音樂活動,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
求新:追求創(chuàng)新和變革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另一重要原則。教師應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和資源,以適應學生對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例如,可以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如音樂軟件、音樂App等,讓學生通過互動和媒體技術感受和創(chuàng)造音樂。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音樂表達和演繹,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機會。
教育互動:在高效愉悅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盡量營造開放、友好的教學氛圍,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音樂經(jīng)歷和喜好,讓他們參與音樂決策和課堂活動的規(guī)劃。同時,教師應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不斷提升音樂技能和創(chuàng)造能力。
四、激趣、尚美、求新視角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
(一)激趣
1.趣味性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學策略和活動設計。另外,教師還可以將音樂與舞蹈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舞蹈與音樂的互動,感受音樂的魅力并提高表達能力。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設計,學生可以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參與音樂學習。例如,在《在那銀色的月光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活動設計來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首先,可以播放這首曲子,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感。其次,可以讓學生分組編排舞蹈,配合這首曲子進行表演。通過舞蹈與音樂的結合,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最后,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音樂游戲,如音樂猜謎、音樂拍手游戲等,來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例如,在音樂猜謎游戲中,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音樂,然后讓學生猜出曲名或表達出曲調(diào)的情感。這種趣味性的游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加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2.讓趣味性“特色”樂器走進課堂
引入一些趣味性的“特色”樂器也是激趣的一種策略。例如,口琴、卡林巴琴、擊鼓等傳統(tǒng)或異域樂器具有獨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演奏和讓學生親自體驗,讓他們親身感受這些樂器的獨特之處。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樂器合奏、樂隊演奏等活動,讓學生參與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繹,提高他們的音樂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凱皮拉的小火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口琴這個“特色”樂器??谇僮鳛橐环N小巧、方便攜帶的樂器,具有清脆明亮的音色,非常適合用于教學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如何吹奏口琴,并讓學生跟著教學材料一起模仿演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口琴的獨特音色,還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音樂表達能力。
卡林巴琴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樂器,它有著獨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體驗卡林巴琴的演奏。通過教師的示范演奏和指導,學生可以學會如何敲擊卡林巴琴的音板,從而產(chǎn)生美妙的音樂。這樣的體驗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節(jié)奏感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
(二)尚美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為了實現(xiàn)尚美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內(nèi)外兩個方面入手。內(nèi)部方面,教師可以選擇具有藝術魅力和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和演出展示給學生。通過播放音樂錄音、觀看音樂演出等形式,向?qū)W生展示不同風格和時期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品味音樂的美。外部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觀藝術展覽、觀看音樂會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藝術的魅力,提升他們對美的欣賞能力。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素養(yǎng)。在《歌唱吧,我的庫木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播放庫木孜的歌曲,讓學生感受到這位民族英雄的音樂才能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參與唱歌表演,讓他們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和情感表達的力量。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天賦和創(chuàng)造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藝術繪畫,讓他們用畫筆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和感受。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還可以增強他們對美的敏感性。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召開文學分享會,讓他們借助詩歌、故事等形式表達自己對美的感悟。這樣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文學藝術的欣賞能力。
2.追求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是世界上最真實、最動人的美。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追求并感受自然之美。通過音樂欣賞、演奏和創(chuàng)作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與自然之間的聯(lián)系,營造出一種能夠喚起情感共鳴和思考的音樂氛圍。例如,在《紅河谷》的教學中,可以選擇播放一段震撼的音樂作品,展示給學生紅河谷的壯麗景色,并讓他們用樂器演奏出大自然中的聲音。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音樂與自然的奇妙結合,還能夠深入了解紅河谷的美麗與獨特之處。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讓他們根據(jù)自己對自然之美的感悟,創(chuàng)作出表達這種美的音樂作品。這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能力,也能夠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之美的多樣性和無限可能性。
(三)創(chuàng)新
1.秉承多元融合審美觀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秉承多元融合的審美觀。音樂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包括不同風格、流派和文化的音樂作品。教師應引導學生欣賞和理解不同音樂風格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審美能力。例如,在《搖籃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搖籃曲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不同文化下母愛的表達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歷史背景和文學作品,介紹搖籃曲的起源和演變,并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曲調(diào)、節(jié)奏和情感對于傳達母愛的影響。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以及不同文化的獨特之處。
此外,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演能力。音樂不僅僅是聽覺的享受,更是一種表達和溝通的方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唱、樂器演奏或小組創(chuàng)作,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個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鑒賞和評論,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思維和表達能力。
2.采用PBL項目式的學習模式
PBL項目式學習模式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和實踐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高效愉悅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PBL項目式的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在《茉莉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用音樂表現(xiàn)花朵的美麗和芬芳。學生可以自由組合樂器,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和音符,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音樂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將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通過合作學習,互相傾聽和協(xié)調(diào),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在PBL項目式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和實踐探究,深入理解音樂知識和技能。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音樂廳觀看演出,學生可以用自己學到的音樂理論知識分析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和情感傳達。學生還可以通過實踐探究,制作樂器或演奏工具,了解樂器的原理和制作過程,同時運用這些知識來創(chuàng)作自己的音樂作品。
3.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堕L江之歌》是一首富有時代背景和社會意義的歌曲,它描繪了長江壯麗的景象,展現(xiàn)了我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全面評估他們的學習成果和能力。
首先,通過導入活動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長江之歌》背后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意義,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音視頻素材,讓學生感受到長江的壯麗景色和歌曲的美妙旋律。通過引入導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和展示自己的觀點。
其次,采用多種形式的表現(xiàn)來評價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表演劇本,展示他們對歌曲的理解和喜愛。學生可以設計舞蹈動作,制作道具和布景,讓整個表演更加生動和有趣。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演、聽他們解釋和理解歌曲的意義,評價他們的表達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
此外,還可以進行聽力測試和書面評價。教師通過播放歌曲錄音或現(xiàn)場演唱,讓學生發(fā)表聽后感,思考和分享他們對《長江之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問題,要求學生用文字回答,評價學生對歌曲的理解程度和批判思維能力。
結?語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激趣、尚美和創(chuàng)新。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希望未來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能夠更加多樣化和有趣,為學生的藝術發(fā)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妃.“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3,25(13):233-235.
[2]張傳利.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J].華夏教師,2023(18):91-93.
[3]謝月婷.初中音樂課程課堂教學導入研究——以人民音樂出版社七年級音樂教材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2(9):84-86.
[4]徐茜.“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24):224-225.
[5]潘曉慧.關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分析[J].戲劇之家,2021(29):183-184.
[6]吳宇笛.《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音樂實踐”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藝術評鑒,2021(14):122-124.
(責任編輯:王肖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