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內(nèi)容摘要:《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整體基調(diào)是悲劇氣息,從詞匯的特點來看,以“月”和“玉”命名的章節(jié)標題是寓意深刻且契合情節(jié)的。顏色詞的使用、動詞重疊的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妙用,讓整部作品通篇讀來自然流暢,一氣呵成。大量排比和對偶使得語言總體呈詩化、散文化的特點。另外,小說還運用了許多宗教詞匯和回民語言,蘊含鮮明的地域色彩,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獨特的悲劇體驗、宗教信仰與地域等都是這部作品語言特色的成因。
關(guān)鍵詞:霍達 《穆斯林的葬禮》 語言 詞匯特點 修辭特征 語言特色
《穆斯林的葬禮》是我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不朽的一頁,它以特殊的視角、真摯的情感、清新的文筆、豐富的內(nèi)涵,向我們娓娓道來一個家族幾十年間經(jīng)歷的波瀾起伏,人物命運的變幻莫測,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凄美的挽歌。這部作品的成功除了它內(nèi)容精美外,還在于語言運用得十分豐富。
一.語言特色
(一)詞匯特點
1.“月”與“玉”的使用——契合情節(jié)
結(jié)構(gòu)的出彩少不了語言的修飾,《穆斯林的葬禮》以“玉”為名的章節(jié)與以“月”為名的章節(jié)交叉并行,在敘事結(jié)構(gòu)上顯得十分獨特。標題與章節(jié)的內(nèi)容息息相關(guān),其中,以“玉”命名的章節(jié)分別為“玉魔、玉殤、玉緣、玉王、玉游、玉劫、玉歸、玉別”。作者用精煉簡短的兩個字來作為章節(jié)的標題,高度凝練且立意深刻。這條敘事線索從字面看來似乎是圍繞著“玉”來展開的,實則是暗示著與玉有關(guān)的人物命運的沉浮,貫穿全文的“玉”的線索則蘊含著無限的深意,賦予文本強大的張力。同樣,以“月”命名的章節(jié)有“月夢、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戀、月落、月魂”,“月”象征著希望與善良,小說的主人公韓新月的名字里就帶有“月”字,兩個章節(jié)剛好平分秋色,各自占據(jù)文章的一半。
章節(jié)的標題運用得如此貼切,源自作者對文字的錘煉以及對情節(jié)的把握,例如,最后一章“月落”,描寫的內(nèi)容就是韓新月因先天性的心臟病而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令她戀戀不舍的世界,離開了她摯愛的人,這一場人生注定充滿了悲歡離合,標題與情節(jié)是非常契合的。
2.顏色詞的使用——奠定氣氛
眼睛是我們與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接觸的橋梁,帶給我們視覺的享受。眼睛看到的可以直接作用于我們大腦的神經(jīng)中樞,刺激我們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感覺,視覺帶給人的感受形象且具體,鮮活又生動。然而色彩是作用于視覺最鮮明的信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加入顏色的描寫,可在一定程度上為描寫的氛圍作渲染?!赌滤沽值脑岫Y》出現(xiàn)的顏色詞是非常多的。
顏色詞的使用在本文中是非常多的,序曲《月夢》中用到顏色的詞有“灰色、黑灰、紅、蒼黑、青青”,其中,“灰色”出現(xiàn)了三次,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灰色一般代表的是陰郁,從顏色詞的使用我們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是悲傷的,憂郁的。
首章《月夢》里面描寫梁冰玉的外貌,她幾乎全身上下都是白的,滿懷著激動的心情正朝著那道門走去,里面住著她魂牽夢繞、日思夜想的人。但是她渾然不知的事實是她最愛的女兒已經(jīng)離開人世間很久了,如今已是物是人非,陰陽兩隔。作者在這里安排她身上穿著的所有“白色”都是有深刻寓意:一方面,白色是穆斯林喪葬文化中的一種“一切從簡”的象征,在葬禮上的色調(diào)都是以圣潔的白色為主。小說在一開頭就使用如此多的“白色”意象,使整部作品籠罩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3.動詞重疊的使用——緩和語氣
《穆斯林的葬禮》中動詞重疊用例多,類型豐富、齊全。動詞重疊后都附加了一定的語法意義。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即不同的動詞重疊類型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義。動詞是一種流動的表達,它比任何其他詞性——形容詞、名詞都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如果說形容詞名詞等是靜態(tài)的,那么動詞就是動態(tài)的。疊詞的使用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與祈使句相比,動詞的重疊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減少強硬的語氣,委婉地表達出說話人自身的主觀愿望,讓談話人更加地容易接受,在這部作品中,動詞重疊表示委婉語氣的例子如下:
“大夫沒有明確的回答,只說:“先觀察觀察吧,她恐怕需要住院做系統(tǒng)的檢查和治療?!薄袄享n,您等等!”身后突然傳來經(jīng)理的喊聲?!笆鐝┦撬嗄甑膶W伴,往后倆人常在一塊,說說話,寬寬心,早晚的有個照應(yīng),可比咱強得多!……”[3]629這里的“觀察觀察”、“等等”、“說說”、“寬寬”等都屬于用動詞的重疊來舒緩語氣,讓人比較容易接受,如果用原始動詞“觀察”“等”、“說”、“寬”“等”語氣就會顯得比較生硬且強烈,達不到說話人要表達的效果。
(二)修辭特征分析
“一位杰出的語言大師必定善于使用各種修辭方法,恰當?shù)男揶o不僅能夠使小說的語言更加生動,還有助于小說內(nèi)容的表達?!盵5]《穆斯林的葬禮》語言優(yōu)美,修辭使用多類型豐富,其中,對偶、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使用,構(gòu)成了作品獨特的修辭特征。
1.對偶的使用——節(jié)奏感與詩化
對偶在《穆斯林的葬禮》中隨處可見?!霸抡昭鄨@。未名湖上,玉輪燦爛;未名湖中,沉璧朦朧。”[3]592在這個語境中,再次出現(xiàn)了“月”和“玉”兩個意象,“月照博雅宅,西箱廊前,海棠如雪;藏玉室中,清淚如雨”[3]592等句子,都有許多共同的特征:運用了富于節(jié)奏感與旋律美的句式修辭。
文章的最后幾段“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天”“地”相對,“新月”對“琴聲”,“朦朧”對“飄渺”。兩個句子互相對稱,讓句子讀起來節(jié)奏整齊且有一種韻律美。明顯的對偶句式,又使得這些句子構(gòu)造大致相同,同詞性的句子位置一致,具有詩一般的節(jié)奏和美感,形成詩化的語言表達,正所謂“奇峰對插,交映生輝”。
2.排比的使用——自然流暢
第一章《玉魔》中“峨嵋山月、姑蘇夜月、盧溝曉月、滄海涌月”這四幅山水畫,不是無意設(shè)置的,將“峨眉、姑蘇、盧溝、滄海、”等地名排比在一起,整齊簡練的四字結(jié)構(gòu),結(jié)構(gòu)類似四字成語,最后以“月”結(jié)尾,言有盡而意無窮,不僅簡練整齊,結(jié)構(gòu)獨特而平穩(wěn)。
“博雅宅上空的上弘月,清清的,冷冷;未名湖上空的一輪滿月,圓圓的,亮亮的;崇文門上空的下弘月,虛虛的,淡淡的……”[3]592“未名湖”與“崇文門”是性質(zhì)相同的名詞?!皥A圓的、亮亮的、虛虛的、淡淡的”四個重疊的形容詞連續(xù)使用,增強了情感的表現(xiàn)力,營造了一種凄美的意境。這些隨處可見的對排比式,使句子不僅有一種“大江東去,浩浩湯湯”的氣勢,而且還有行云流水,落筆如云煙般的自然流暢。
3.比喻的使用——深刻隱喻
比喻是讓“情”可“感”的重要途經(jīng)。比喻的本質(zhì)是把分屬不同義類的兩個對象間由一個相似點聯(lián)系起來。[2]21
在作品前部分描寫梁冰玉的頦旁,“有新月形的紋路”,在韓新月去世后,西南方向,顯現(xiàn)出一鉤新月,它彎彎的,尖尖的,清清的且亮亮的”,這里的“新月”是有隱喻的,梁冰玉是韓新月的親生母親,而女兒的名字就是取自母親梁冰玉的一個外貌特征,這微妙的關(guān)聯(lián)體現(xiàn)了作者縝密巧妙的細節(jié)安排。另外,天上的那一彎“新月”,它正如韓新月一樣純潔無暇,一樣的清亮,這又是另一層隱喻。
“窗外,大雨如注,密集的雨絲抽打著雨絲,又像瀑布似的朝下傾瀉……”[3]473,聯(lián)系文章的情節(jié)來看,此時楚雁潮剛從盧大夫口中得知韓新月的心臟病連專家都無能為力,這個沉重的消息就似這瀑布往下傾瀉的大雨,重重地擊打在楚雁潮的心上。“棕色的油紙傘在風雨中搖擺,像寒塘中的一莖殘荷枯葉。”[3]473作者把棕色的油紙傘比作“寒塘中的殘荷枯葉”這種比喻是非常鮮明的、形象且貼切的,風中搖擺的不止是傘,也是楚雁潮的那顆寒冷絕望的心。
“他久久地佇立,像是一棵枯死的樹樁,像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盵3]568韓新月永遠地躺在那片冰冷的土地上了,楚雁潮像是“枯死的樹樁,沒有生命的石頭”這種比喻將楚雁潮內(nèi)心的絕望生動細致地傳達了出來。從此,“雁歸有時,潮來問訊,唯獨明月不再升起?!薄斑@棵枯死的樹樁、沒有生命的石頭、”就這樣孤獨的活在世間?!拔∥∥魃剑黄钣羰[蘢,像是用碧玉、用翡翠鋪成?!盵3]612這片山下,韓新月在這里安息。作者用碧玉、翡翠來比喻這片郁郁蔥蔥的樹林,是從俯瞰的視角去描寫的,新月和這片蔥蘢的西山合為一體,其實也正隱喻了生命的另一種延續(xù)。
尾聲《月魂》最后一段“天地之間,久久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呢喃細語,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3]615“孤雁盤旋”就是楚雁潮失去韓新月后靈魂無依無靠地盤旋在人世間的真實寫照。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最終的結(jié)局是化成了一對美麗的蝴蝶,而韓新月與楚雁潮的命運安排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是月亮,一個是孤雁,文章隱喻的悲劇性也深刻的凸顯了出來。
4.擬人的使用——生動貼切
擬人使得句子有一種“天人合一,物我通融”的感覺?!昂蠚g樹的一排排對生葉片,隨著夜色的來臨,悄悄的合攏了?!盵3]328此處,楚雁潮的安慰帶給了韓新月內(nèi)心極大的動力,合歡樹的葉片悄悄地合攏同時也是寓意著彼此之間的愛意在“悄悄”地萌發(fā)。
“朔風卷著沙塵,抽打著‘博雅宅古老的磚墻,瓦楞中枯黃的草瑟瑟發(fā)抖,廊子前的海棠和石榴連一片葉子也沒有了?!盵3]349回族人是不能和外族通婚的,更何況楚雁潮還是韓新月的老師,師生關(guān)系再加上外族通婚,對于他們的愛情來說就是雙重阻礙,碩風卷著沙塵,抽打的不僅是“博雅”宅,更抽打著楚雁潮的心,草是枯黃的,楚雁潮的心也枯黃了。這里,“瑟瑟發(fā)抖”一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天氣的寒冷,生動且貼切。。
“山腳下,叢林茂密,綠蔭森森,累累碩果把枝頭壓彎了,將要成熟的桃子、梨、蘋果垂下來,像是要親吻那肥沃的土地。”[3]541在這句話中,“親吻”一詞運用得可以說是惟妙惟肖,將桃子、梨、蘋果下垂的姿態(tài)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出來。這些生動貼切的比喻構(gòu)成了這篇文章一個重要的語言特色。
(三)京味語言以及回民語言的運用
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許多文學作品受大眾喜愛的原因之一,霍達對北京市民語言的熟悉,使她在《穆斯林的葬禮》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北京市民俗白淺易的口語。作者的回族身份使得作者在寫作時不自覺地摻雜著一些體現(xiàn)伊斯蘭教的宗教信仰的語言,例如,他們稱楚雁潮為“卡斐爾”,稱媒人為“古瓦西””,把遺體稱為“埋體”,同胞朋友稱為“朵斯提”等等。
另一方面,大量的北方方言和兒化詞,也建構(gòu)了小說特有的語言風格,對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的塑造等各個方面起到了極大的建構(gòu)作用?!盵7]
例如:“沒有,我們這一家人壓根兒就沒有一個人得過這樣兒的病!”
“新月,甭惦記你爸,你自個兒覺得好點了嗎?”
“新月,媽在這兒呢,你睜眼瞅瞅媽……”[3]561“壓根兒”、“甭”、“自個兒“瞅瞅”很明顯都是北京方言并且其中還摻雜了許多兒化詞。讀者能體會到伊斯蘭的宗教文化底蘊并感受到濃郁的地域特色。
二.語言特色成因
(一)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
作者霍達對生命獨特的體驗和感悟源自她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作品的語言特色和她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也密不可分。童年時期,她生活在燕京地區(qū),時常發(fā)生的戰(zhàn)爭使得她的家族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強不息與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是她最早的創(chuàng)作情感萌發(fā)源頭,1945年出生于珠玉世家的她,從小就愛好文學并且與所接觸。在青年時期,她更加地熱愛文學和藝術(shù)并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因此,早期不斷地接觸文學并嘗試創(chuàng)作成就了她高超的文學造詣,也成就了她對各種詞匯特點及修辭手法嫻熟的運用。那個年代,是民族意識覺醒的年代,作者也意識到需要通過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來表達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和感悟,抒發(fā)內(nèi)心的悲痛之感。
(二)獨特的悲劇體驗
作者獨特的悲劇體驗造就了她獨特的“生命意識”,童年時期,她見證了一段沉痛的歷史與戰(zhàn)爭,在梁家三代人之中,悲慘的命運源自一場場戰(zhàn)爭,而戰(zhàn)爭帶來的影響是長久且深刻的。除了《穆斯林的葬禮》,霍達的另外一部作品《未穿的紅嫁衣》也是一樣,都蘊含著作者獨特的悲劇體驗?;暨_曾經(jīng)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歷史學家,在她畢業(yè)之后研究過秦史,歷史悲劇感在她腦海中歷久彌新,于是她把這種悲劇感帶到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因此她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層濃重的悲劇氣息,一種淡淡的哀傷。在《穆斯林的葬禮》這部作品中,每一個人物的身上,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與尊重。
(三)宗教信仰與地域
我們知道,霍達有著回族的血統(tǒng),而且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對回族人民的生存現(xiàn)狀有著深刻而長遠的思考,京味語言以及回民語言的運用與她伊斯蘭教的宗教信仰和從小生活在北京是息息相關(guān)的。京味語言的運用使得作品蘊含著濃厚的地域特色。伊斯蘭神圣而純潔的宗教信仰以及回族文化,給作品蒙上了一層鮮明的宗教色彩。
梁亦清家族三代人間的命運沉浮,梁君璧、梁冰玉與韓子奇、楚雁潮與韓新月之間錯綜復(fù)雜的愛情故事,這一群人物在作者的塑造下鮮活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部思想內(nèi)容豐富的文學作品離不開語言的加工,小說的語言特色對文學的創(chuàng)作有著巨大的承載作用,如果說文學的內(nèi)容是它的靈魂,那么語言特色就是它的軀體,是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語言特色與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分離,互為前提?!赌滤沽值脑岫Y》之所以能成為現(xiàn)當代文學的常青樹,除了它的思想內(nèi)容具有價值之外,它的語言特色也是作品成功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王平,袁方.《穆斯林的葬禮》的死亡意識的探究[J].青年文學家,2014(15):8.
[2]靳宇喆.霍達《穆斯林的葬禮》修辭特征分析[D].天津大學,2012:8-21.
[3]霍達.《穆斯林的葬禮》[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
[4]李小婷.霍達小說創(chuàng)作論[D].安徽大學,2015:21.
[5]展鶴.從語言角度看《穆斯林的葬禮》的獨到之處[J].魅力中國,2011:1.
[6]曹越.淺析《穆斯林的葬禮》的詞匯特點[J].教育,2008(12):65.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