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就讀寫課而言,思維品質指學生在讀寫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師可通過關注學生的基本學情,挖掘教材資源,為學生思維品質的深層次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指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可以促進語言能力的提升,進而加快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英語;讀寫課;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季君蓉(1985—),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育才中學。
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英語讀寫課應該承擔發(fā)展學生基本技能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任務,為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科或者相關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一言以蔽之,初中英語讀課要成為學生發(fā)展讀寫技能、拓寬語用視野、活躍個性化思維、展現(xiàn)多元能力的課程[1]。
一、挖掘教材內容,啟發(fā)學生思考
教師在讀寫課上要優(yōu)化教學策略,指導學生用好教材,而不是只顧自己教好教材,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任務是用好教材,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能力。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教材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內涵,依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啟發(fā)學生思考。
挖掘教材其實就是將教材中含有的內容盡可能地與學生的學習、生活體驗、情感、思想等方面相連接,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教材中的讀寫材料往往包含多方面的信息,教師需要加以引導,進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7 Abilities
“Reading”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大男孩將鄰居家的老太太從火場中救出的故事。為了讓文本變得更親切自然,也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撬動學生的思維,筆者將教材中的主要詞句和主要思想挖掘出來,以講故事的方式引發(fā)學生對身邊人與事的思考。筆者播放一段火災新聞的視頻,新聞的畫面是一群消防隊員快速地進入火場展開營救的場景。事前學生也只是聽說過此新聞,但沒有認真地了解過,更沒有深入地思考過。筆者讓學生依據(jù)真實情境,同桌二人開展互問互答活動,其中有一組學生是這樣問答的—
A:“Who did you see in the video?”
B:“Firemen.”
A:“How do you like them?”
B:“They are brave.”
A:“What did they do?”
B:“They poured water over the burning building.”
A:“Why were they dressed like that?”
B:“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being hurt.”
因為有些單詞學生沒有學過,所以有些表達不一定到位。筆者關注學生互問互答的情況,在必要的時候做一些引導,并在引導的過程中進一步地將文章的主要內容引出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筆者就學生在對話中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生活中除了消防員,還有哪些人是勇敢的?學生想到了邊防戰(zhàn)士、“白衣天使”,也想到了身邊見義勇為的人。筆者接著啟發(fā)學生思考:假如寫一個從火場中將人救出來的英雄,要以怎樣的筆觸展現(xiàn)其精神面貌?筆者挖掘教材內容,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能夠獲得寫作上的思考,提高寫作能力。
教材中可以挖掘的信息有很多,但教師挖掘的信息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2]。在初中英語讀寫課中,教師先要分析教材的內容,從中挖掘出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元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進而啟發(fā)學生的思考。
二、有效提問,開拓學生思維
教師需要開展有效的提問,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提升。首先,教師要注重提問的難度。如果問題過難,學生不知道從何思考,也就失去提問的意義;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學生沒有探究問題的興趣,也屬于無效提問。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問題沒有興趣,那么他們回答的欲望也就不強烈。教師可將一些問題轉化成學生喜歡的問題,或者是學生想知道的問題。再次,教師要注重提問的梯度,讓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既有挑戰(zhàn)的勇氣,又滿懷必勝的信心。最后,教師的提問方式要多元化。教師可將問題以畫面的形式呈現(xiàn),實現(xiàn)問題的可視化,讓學生調動感官,更直觀地思考[3]。
在與學生一起閱讀文章時,筆者提出這樣的問題:“What should Mrs Sun do in the kitchen?”文章雖然沒有直接說Mrs Sun的家失火的原因,也沒有過多地提及這個老人,但是筆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能夠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想知道Mrs Sun的家是怎么失火的,同時也想告訴她以后在廚房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類似的事情發(fā)生。筆者呈現(xiàn)一般家庭廚房里都有的三樣物品的畫面:stove、gas、rubbish bin,讓學生從這些東西的使用上想一想Mrs Sun應該要注意些什么。直觀的畫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給學生思考問題提供了新的支架。學生回答:“Don’t leave the stove on.Turn off the gas in time.Do not put anything hot into the rubbish bin.”學生思維的活躍促進閱讀的深入,同時也促進寫作能力的發(fā)展。當筆者要求學生寫一篇以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kitchen為題的文章時,學生就有了來自閱讀課的素材下筆。
可見,教師的有效提問不在于提問的數(shù)量,而在于提問的質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將學生帶入有深度的思維層面,讓學生思考之前不曾思考過的問題,進而有效解決問題。
三、組織小組辯論,培養(yǎng)個性思維
小組辯論對于讀寫課來說非常重要,一方面,辯論能提升學生讀的水平,讓學生在辯論中表達自己對于閱讀文本的個性化理解,進而更全面地感知文本和發(fā)展能力;另外一方面,辯論的內容可運用到寫作中,不但能夠豐富寫作的內容,而且能夠增加寫作的深度。教師在讀寫課上可以尋找辯論的話題,給學生鍛煉思維的機會,也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4]。
在與學生一起閱讀文章時,筆者設置辯論話題:Lin Tao無疑是勇敢的、聰明的、值得大家學習的,但Lin Tao的做法還能不能更合理、更完善一些呢?甲方認為沒必要,Lin Tao已經很周到了,不需要改變;乙方認為Lin Tao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甲方與乙方各自為自己的立場展開辯論。甲方的學生這樣陳述:“Lin Tao poured water over his clothes instead of finding a wet blanket to put over himself,他這樣做是為了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這說明他很聰明,同時Lin Tao put a wet blanket over Mrs Sun and helped her out instead of pouring water over Mrs Sun,這說明他很謹慎,他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币曳秸J為,Lin Tao還可以選擇更好的救人方式,同時乙方將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動詞圈起來,如ran、poured、rushed、put、helped,乙方認為從這些動詞可以看出Lin Tao的勇敢,也可以看出Lin Tao救人的不容易,但是似乎也可以看出Lin Tao當時有點手忙腳亂,而不是有條不紊。綜上,乙方認為Lin Tao要做的是Call 119 for help以及Ask adults for help,如果能這樣做,救人的效率會更高。
辯論能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人物,而不是教師怎么說,學生就怎么接受,同時辯論給了學生更多自我展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個性化表達,提升思維品質。教師在初中英語讀寫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找尋一些可以讓學生辯論的話題,激活學生的思辨思維。
四、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實踐思維
實踐思維就是通過具體的活動將認知轉為能力,再內化為素養(yǎng)的思維方式。在初中英語讀寫課中,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文章的內容,引發(fā)學生與文章人物的情感共鳴,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而強化學生的實踐思維。
當前的初中英語讀寫課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活動的場所局限在教室里,導致學生對文章的體驗局限在文字里。教師開展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從文章學習的知識,進而促進讀與寫的真正發(fā)生[5]。
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Unit 7 Abilities“Reading”主要講述了一個救火英雄的故事,筆者組織的實踐活動也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筆者結合學校的消防安全疏散演練,引導學生用濕毛巾捂著鼻子有序疏散。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運用到從教材的文章中獲取的消防常識,實現(xiàn)學以致用。接著,筆者開展下一個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將學生領到教學樓下,假設教室著火了,而有一名學生被困在里面,讓他們想一想施救的方法。筆者給學生幾分鐘的思考時間,然后讓學生談談施救的方法。在這樣的實踐情境中,學生能將從教材的文章中獲得的知識運用起來,同時還能對文章進行進一步補充,以適應筆者創(chuàng)設的情境。有學生這樣說:“I ran outsid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saw a lot of smoke from upstairs.I went in out of breath and found my classmate.”教師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運用英語表達的同時提升實踐思維,實現(xiàn)了知與行的統(tǒng)一。學生的實踐思維獲得發(fā)展,讀寫能力自然也水漲船高,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五、優(yōu)化讀寫作業(yè),強化創(chuàng)造思維
對于教師來說,需要依據(jù)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情況來布置一定量的讀寫作業(yè),通過分析學生完成讀寫作業(yè)的情況,了解學生的讀寫水平以及獲取知識的情況。對于學生來說,讀寫作業(yè)能夠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教師布置讀寫作業(yè)要體現(xiàn)四個方面的特點:第一要體現(xiàn)讀寫融合,讓學生讀與寫的能力都能獲得發(fā)展,既要鞏固學生的讀寫基礎,又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二要減少機械化作業(yè),突出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要能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三要減少作業(yè)量,要給學生的自由發(fā)展騰出更多的時間;四要五育融合及多學科融合,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在這節(jié)課的拓展部分,筆者設置“Make a posterabout fire safety”的讀寫作業(yè),這樣的作業(yè)有以下特點。首先,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認知作為鋪墊,也就是說需要基于閱讀才能完成對應的寫作。其次,需要學生具備多元的能力,既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想象出對應的畫面,又需要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造力,遷移與創(chuàng)新原文的知識。最后,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融合意識,這樣的作業(yè)一是融合勞動教育與英語,因為它需要學生動手操作;二是融合審美教育與英語,因為它能夠讓學生體會如何呈現(xiàn)美;三是融合德育與英語,因為消防安全不僅涉及如何救人的安全逃生技能,也涉及如何承擔責任的擔當意識;四是融合智育與英語,因為學生需要思考如何選擇內容,如何呈現(xiàn)思想,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如何將能力提升為素養(yǎng)。
學生先思考海報的內容,如“How to be carefulwith the fire?How to save ourselves and others when there is a fire?”,接著思考海報的形式,如“How to make the poster interesting and attractive?”。學生不但歸納了課文的內容,如“Put a wet blanket over yourself.Pour water over your clothes.”,而且也加入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如“Call 119.Try to rush out.Shout for help.Keep down close to the floor.”
教師在設置英語讀寫作業(yè)時,不僅要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還要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與此同時,教師要切實落實“雙減”政策,不再設置大量的機械性作業(yè),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讓學生立足最近發(fā)展區(qū),強化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思維品質。
結語
綜上所述,讀寫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過程。通過讀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不但能感知語言和文章的結構,還能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寫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不但能運用語言,完善內容,合理布局,還能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創(chuàng)造性??傊?,有效的初中英語讀寫課教學,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較大的提升,同時也能夠使教師的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洪森.基于思維品質發(fā)展的初中英語讀寫課課例研究[J].中學生英語,2019(46):32.
[2]梁琦.基于思維品質發(fā)展的初中英語讀寫課課例研究[J].英語教師,2019,19(03):89-92.
[3]陳喜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落實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J].英語教師,2022,22(16):172-176.
[4]吳亮亮.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問題設計與策略[J].現(xiàn)代教育,2022(10):52-54.
[5]李華生.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路徑[J].校園英語,2022(49):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