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勝 王軍(連云港市贛榆經濟開發(fā)區(qū)小學/江蘇省連云港市)
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我國語文教學實際情況,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較深,功利心較為嚴重,以灌輸方式向學生傳授閱讀知識,不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提升語文能力。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反思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不斷改進自身教學方式,通過對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全面提升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效果。
結合閱讀教學的實際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閱讀為載體,通過對學生適當引導,全面提升其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化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進一步掌握文本內容,全面提升閱讀能力與綜合素質。結合小學實際情況,在該階段閱讀教學中,多數(shù)閱讀內容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基礎,同時對生活實際進行延伸,讓學生通過閱讀進一步領略生活中的美好,在閱讀學習中,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課本內容對相關知識進行鞏固,增強理解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學生實際認知能力為基礎,以閱讀內容為輔助,讓學生通過閱讀語文教材,加深對生活的領悟,提升對生活的感悟,讓思想得以升華。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采取合理的措施,讓學生融入閱讀情境之中,實現(xiàn)閱讀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的雙重提升,為今后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合理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不斷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加強各方面知識的積累。此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當采取合理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閱讀中,以便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根據(jù)教育界相關人士的調查,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存在相應問題,嚴重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費了教學資源。合理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提升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端正態(tài)度。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現(xiàn)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并不注重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也沒有意識到提升學生朗讀能力對于推進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根據(jù)相關學者論述,閱讀講解過程是分析,朗讀過程是綜合,朗讀過程能夠讓學生跳出課本,進一步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讓學生進行朗讀活動,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賦予作品以生命,活躍課堂氛圍,增進師生感情。在某種意義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朗讀課文遠比向學生講解枯燥的知識更為重要。
結合現(xiàn)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實際情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生硬的方式對閱讀內容進行分割,通過布置閱讀作業(yè)讓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不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直接導致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產生厭學情緒以及抵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閱讀教學的效果。與此同時,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采取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不能夠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也不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導致學生無法提升閱讀能力。
根據(jù)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觀點,語言積累對于閱讀教學有重要意義,長時間的語言積累能夠全面提升閱讀能力。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學生文章分析能力上,將教學重心向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傾斜,忽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過度關注學生閱讀成績,以閱讀成績作為評判學生閱讀能力的標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對閱讀答題技巧進行歸納與總結,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成績,但并未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導致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缺乏應有的興趣,不能夠專注于閱讀,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根據(jù)相關調查,現(xiàn)階段部分學生閱讀成績有所提高,但缺乏相應的語言能力,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導致學生語感缺乏,不能夠熟練運用相關詞匯與他人進行交流。
根據(jù)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觀點,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給學生相應的暗示,讓學生自主體會語文學科的魅力。同時根據(jù)素質教育要求,在各學科教學活動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避免教師一人主導課堂。根據(jù)這一理念,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學相長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為學生成長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但根據(jù)相關人士的調查研究,現(xiàn)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為縮短備課時間以及提高教學效率,采用單一教學模式,導致語文課程單調乏味。長此以往,學生必然失去對語文的興趣,不能夠積極主動投身到教學活動中,極大影響教學效果。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利,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教學模式的危害,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特點,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完成教學工作。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過度關注課本內容,并不注重分析學生特點以及心理狀態(tài),導致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最終讓學生對小學語文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對此,學校應當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培訓,讓其認識到小學教育的特殊性,通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進一步提升閱讀教學效果,使得相關工作事半功倍。從小學語文教師角度出發(f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不斷觀察學生,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特點,采取合理方式,增進師生感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提升學生興趣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小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但自制能力較差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采取合理措施,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興趣,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為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首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湘教版五年級上冊《說給祖國媽媽的悄悄話》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分組教學。教師讓各組學生討論祖國母親稱呼的由來,同時向學生講述歷史故事,讓學生認識到鴉片戰(zhàn)爭之前中國的強大以及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的傷害。通過對相關背景的介紹,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的發(fā)展歷程,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讓學生有遠大志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通過分組教學,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升華,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其次,在互聯(lián)網技術不斷更新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先進的網絡平臺以及多媒體技術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讓學生觀看相關課件,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
例如,在進行六年級上冊《巫峽賞霧》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材中沒有表現(xiàn)濃霧的圖片,導致學生不能夠對閱讀內容進行合理聯(lián)想與想象,造成閱讀教學效果下降。為解決這些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幻燈片的方式,讓學生觀看各種濃霧的場景,進一步領會教材內容,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尋找相關視頻,以生動的形式向學生展現(xiàn)教學內容,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松愉快。
再者,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采取小劇場教學法,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在該教學方式的應用中,小學語文教師利用學生喜歡扮演角色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還原當時場景,以身臨其境的方式學習閱讀知識,提升閱讀能力。
例如,在進行六年級下冊《負荊請罪》這一課的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鼓勵學生運用角色扮演還原真實歷史場景,組織3名學生為一個小組,分別扮演重要角色。通過學生演繹,能夠真實還原歷史場景,學生在扮演過程中也能夠進一步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明白教材向學生傳授的道理。通過角色扮演,小學語文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思想情況,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知錯能改、顧全大局等品質。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運用小劇場扮演法,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提升對教材的理解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以生動形象的方式了解教材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為進一步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奠定堅實基礎,也極大地節(jié)約了小學語文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通過這一教學法,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能夠不斷提升自身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結合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實際特點,每個學生的語文基礎以及對語文教材的領悟能力并不相同,同時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也存在一定差異,為保障閱讀教學效果,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促進各層次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共同進步。
小學語文教師要承認并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實際特點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在閱讀教學中有所收獲。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A層次學生語文功底較好,對閱讀學習具有濃厚興趣;B層次學生語文功底一般,能夠主動學習語文知識;C層次學生語文功底較差,對語文學習缺乏主動性。小學語文教師根據(jù)各層次學生實際特點開展閱讀教學工作,對于C層次學生,要求他們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即可,對于B層次學生,要求他們能夠掌握段落大意,并對閱讀內容進行概括,對于A層次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則應當要求他們深刻理解課文內涵,能夠對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運用分層教學模式,讓各層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清自身優(yōu)勢以及不足,及時掌握對未來發(fā)展有重要意義的知識,以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完成學習任務,這對于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極為有利。
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材的實際特點,受篇幅限制,不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大量素材。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完成100萬字以上的閱讀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閱讀,不斷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升自身的思維層次。在開展課外閱讀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意要為學生列出必讀書目,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閱讀后對讀書筆記進行及時檢查。有條件的班級也可以成立閱讀角,讓學生將自己閱讀的書目分享給其他同學,同時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鼓勵每個學生闡述讀書過程中的體會,營造良好的氛圍。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鼓勵家長在業(yè)余時間監(jiān)督學生閱讀,避免手機游戲、網絡游戲等給學生的成長帶來的不利影響。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宣傳,讓學生認識到積累對于今后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意志品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總之,結合小學階段教育的實際特點,該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以及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該階段的閱讀教學工作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以及家長應當提高認識,鼓勵學生進行閱讀積累,選擇適合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塑造健全人格,培養(yǎng)意志品質,樹立正確“三觀”,為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做好準備。學校方面,也應當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