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婷,涂 惠,李雪芹,朱燕珍,徐文君,彭 瑩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南昌大學),江西 330006
國際護士理事會(ICN)將循證護理實踐(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定義為護士利用最新最佳證據(jù)、臨床專業(yè)知識、病人意愿以及對價值的評估,為病人提供臨床護理決策的過程[1]。循證護理實踐是一項技能性較強的工作,要求護士具有提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同時掌握中英文文獻閱讀能力、計算機技能、文獻檢索技能、文獻評價能力、科研設計能力、統(tǒng)計學知識等[2]。近10年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快速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高等護理人才,臨床工作中本科護理人才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3]。護理本科生作為未來醫(yī)療團隊中的重要合作伙伴、護理事業(yè)發(fā)展的后備軍,其循證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可為今后工作中運用最佳證據(jù)指導臨床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已逐步成為護理教育研究的熱點。研究顯示,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受到諸多因素制約[4-6],阻礙了循證護理的有效開展[7],對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現(xiàn)狀和障礙因素的了解是采取有效培養(yǎng)措施的前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現(xiàn)狀及障礙因素,幫助護理教育者發(fā)現(xiàn)并減少限制循證護理實踐開展的因素,為循證護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依據(jù)與建議。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南昌市某高校2018級全日制護理本科生(大學四年級在讀)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在讀護理專業(yè)本科生;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此次調查。剔除標準:問卷答案呈同一性或波浪形者;問卷雷同者。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課題組討論設計而成,包括性別、年齡、年級、臨床護理實習時間、是否學習過文獻檢索課程、是否學習過統(tǒng)計學相關課程、是否接受過循證實踐教育、是否學習過護理研究課程、是否發(fā)表過論文或參加過科研項目、畢業(yè)就業(yè)方向。
1.2.1.2 中文版護生循證實踐能力評估量表
周曉美等[8]將Ruzafa-Matinez等[9]研制的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EBP-COQ)進行漢化。該量表共24個條目、3個維度:循證實踐態(tài)度、循證實踐技能、循證實踐知識。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確定”“同意”“非常同意”分別為1分、2分、3分、4分、5分。平均分數(shù)分為3個級別:低(1.00~2.33)分、中等(2.34~3.66)分、高(3.67~5.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生循證實踐能力越強。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8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國本科護生循證實踐能力的評估。
1.2.1.3 中文版護理循證實踐障礙量表
劉曉華等[10]將Funk等[11]設計的循證護理實踐障礙量表譯制成中文版。該量表共30個條目、4個維度:科學文獻質量(1~8項);研究報道的實效性與系統(tǒng)性(9~14項);開展循證護理的資源條件(15~23項);循證護理實踐者特點(24~30項)。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制約因素“極不贊同”“不贊同”“不清楚”“贊同”“非常贊同”分別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量表得分范圍是0~15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在循證護理實踐過程中遇到的障礙越大。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9,各維度的內在一致性為0.832~0.892。將得分進行百分制轉化,>25~50分為輕度障礙,>50~75分為中度障礙,>75分為重度障礙。
1.2.2 資料收集方法
2022年4月,研究者征得研究對象同意后,通過郵件、微信、QQ等多種方式進行電子版問卷的發(fā)放,共發(fā)放問卷107份,回收107份,回收率為100%?;厥諉柧斫?jīng)雙人核對后,其中有效問卷100份,有效率為93.5%。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評估量表的總均分為(2.68±0.35)分,各維度均分由高至低依次為態(tài)度(3.18±0.43)分、知識(3.01±0.59)分、技能(2.27±0.40)分。各維度中最高得分與最低得分條目見表1。
表1 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各維度最高及最低得分條目(n=100)
是否接受過循證實踐教育、是否發(fā)表過論文或參加過科研項目2個方面的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得分比較(n=100)
(續(xù)表)
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障礙總得分為(80.44±17.13)分,百分制轉換后得分為(53.63±11.42)分。各維度得分與條目得分見表3,其中,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障礙因素前5項條目排序見表4。
表3 循證實踐障礙各維度總分與條目得分 單位:分
表4 循證實踐障因素居前5項條目排序(n=100)
第31題多選題統(tǒng)計結果排名前4項的為條目4:“難以用科研結論指導臨床護理實踐”(30次)、條目1:“很難獲取具有科研價值的報道和文章”(28次)、條目2:“難以評價科研結論在臨床中的實用性”(28次)、條目8:“醫(yī)學新進展的相關信息太過龐雜,護士很難選擇與本??苾热菹嚓P的文獻”(28次)。
結果顯示,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量表各維度與循證實踐障礙量表各維度均呈負相關(P<0.05),表明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障礙水平越低,循證實踐能力越強。見表5。
表5 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與循證實踐障礙相關性分析(r值)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2個因素和循證實踐障礙4個維度(科學文獻質量、研究報道的時效性與系統(tǒng)性、開展循證護理的資源條件、循證護理實踐者特點)作為自變量,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分類變量賦值為:是否接受過循證實踐教育(否=1,是=2);是否發(fā)表過論文或參加過科研項目(否=1,是=2)。是否接受過循證實踐教育、是否發(fā)表過論文或參加過科研項目、開展循證護理的資源條件、循證護理實踐者特點4個因素進入回歸方程,影響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的解釋量為49.5%。見表6。
表6 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評估量表的總均分為(2.68±0.35)分,表明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處于中等水平。3個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循證實踐態(tài)度、循證實踐知識、循證實踐技能,這與國內外學者[12-14]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中,態(tài)度、知識維度均屬于中等水平,技能維度處于低水平,這一結果突出表明雖然護理本科生對于循證持有較為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但其循證實踐的知識、行為均處于中等或偏下水平。其原因可能為:一方面,護理本科生缺乏主動學習能力,獲取循證知識與信息主要集中于課堂,途徑單一,在本科階段有關科研設計、文獻檢索等循證知識的獲取不足;另一方面,在校循證教育與臨床銜接不足,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及研究利用缺乏[15]。建議護理教育者通過課堂培養(yǎng)學生循證思維和“尋證”“用證”的基本方法,并將循證教育與臨床接軌,鼓勵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的實踐,在實踐教學中引入循證理念,培養(yǎng)學生循證思維和臨床決策能力[16]。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障礙總分為(80.44±17.13)分,百分制轉換后得分為(53.63±11.42)分,處于中度障礙水平。護理本科生在科學文獻質量、研究報道的時效性與系統(tǒng)性、開展循證護理的資源條件以及循證護理實踐者特點方面均存在一定障礙,這與國外研究結果[17]基本一致。國內關于循證實踐障礙現(xiàn)狀調查多集中于臨床護士[18-20],尚未見關于護理本科生的循證實踐障礙相關研究,且本研究中整體得分高于臨床護士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在校本科生的循證實踐障礙水平整體高于臨床護士,可能與循證教學在本科院校開展較少、護理本科生群體接觸循證實踐培訓機會少于臨床護士有關。
4個維度中,開展循證護理的資源條件得分最高,循證護理實踐者特點得分最低,結合得分最高的5個條目以及31題多選題選擇結果可知,護理本科生對循證護理主觀態(tài)度較為積極,具有一定循證實踐能力,但在循證護理過程中,開展循證護理的資源條件受限,主要體現(xiàn)在時間受限、高質量臨床證據(jù)受限、臨床護理科研環(huán)境受限3個方面。因此,高等院校應重視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將循證實踐列入本科護理教育計劃,與醫(yī)院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循證技能,解決有利于臨床實踐的護理問題,合理分配實習工作和循證實踐時間[21-22]。同時,還應強化學生的文獻檢索意識,增設文獻檢索課程,在系統(tǒng)學習和實踐操作中提升文獻檢索能力,增加高質量證據(jù)的獲取途徑,進而提升護理本科生的循證實踐能力[23]。
3.3.1 循證實踐教育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階段接受過循證實踐教育的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較強(P<0.05),這提示針對護理本科生開展循證實踐教育對培養(yǎng)其循證實踐能力、保障護理學科良性發(fā)展尤為關鍵。國外一項研究顯示,接受過循證實踐教育的護理本科生與未接受循證實踐教育者相比,其循證實踐知識、自我效能、數(shù)據(jù)庫利用率得到顯著提升[24]。借鑒國內外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教育的相關研究[21,25-26],可考慮設置循證實踐理論或實踐的常規(guī)獨立課程,以培養(yǎng)護理本科生的循證實踐能力。建議循證護理實踐課程采用臨床綜合教學策略,國外研究證實,系統(tǒng)改進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環(huán)境,讓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體驗到應用循證的過程,可以更好地發(fā)展學生循證實踐能力[27-28]。
3.3.2 發(fā)表論文或科研經(jīng)歷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階段發(fā)表過論文或有過科研經(jīng)歷的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較強(P<0.05),這提示從本科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建議從培養(yǎng)學生科研興趣、鼓勵學生參加科研實踐活動等方面入手,以科研能力培養(yǎng)為突破口,著力提升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科研實踐能力[29];另一方面,加大對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的支持,滿足循證護理需求,為學生提供多途徑、多元化的科研實踐平臺,可通過設立學生創(chuàng)新計劃專項基金、開展臨床專項調研、成立科研興趣小組等方式豐富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科研能力的提升[30-31]。
3.3.3 循證實踐障礙因素
相關性分析顯示,循證實踐障礙量表得分與循證實踐能力總分及態(tài)度、技能、知識維度得分呈負相關,即表明護理本科生感受到的循證實踐障礙程度越高,他們所表現(xiàn)的循證實踐知識、態(tài)度、技能水平越低,這與Labrague等[17]的研究結果相似。
回歸分析顯示,循證實踐障礙量表中,開展循證護理的資源條件、循證護理實踐者特點2個維度是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的影響因素。開展循證護理的資源條件是限制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的外因,缺乏支持、機會、資源、時間和權利是資源條件受限的主要原因[32]。循證護理實踐者特點是限制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的內因,即態(tài)度積極者更能意識到循證實踐在護理學科中的價值,更能積極地參加護理科研,學習更多循證實踐相關技能[33]。
本研究對護理本科生的循證實踐能力現(xiàn)狀與循證實踐障礙因素進行了橫斷面調查,并分析了循證實踐能力的相關影響因素。結果顯示目前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能力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提示護理教育管理者需重視護理本科生循證實踐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提供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針對性的循證護理教學,推動護理學科的發(fā)展。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采用方便抽樣法,且僅納入主觀指標,樣本量代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需開展更大樣本量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