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 李瓊 梁捷祺
摘要:目的 探討體位護理在老年中風偏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中風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基本康復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體位護理。比較兩組日常活動能力、肢體運動功能,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結(jié)果 護理后,觀察組日?;顒幽芰?、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和整體健康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體位護理可促進老年中風偏癱患者康復,顯著提高患者日?;顒幽芰?、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老年;中風;偏癱;體位護理;肢體功能
中風患者容易出現(xiàn)短暫性肢體無力、單側(cè)面部麻木、視覺異常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同時,急性腦卒中還會引起偏癱等后遺癥[1]。偏癱主要表現(xiàn)為同側(cè)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運動功能喪失[2]。在疾病影響下,老年中風偏癱患者日?;顒幽芰κ艿綐O大的限制,加上漫長的康復過程,往往會產(chǎn)生消極心理狀態(tài),嚴重影響生命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3~4]。本研究旨在探討體位護理在老年中風偏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中風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7~85歲,平均(73.21±3.58)歲;病程0.5~16年,平均(7.25±2.86)年。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69~86歲,平均(74.04±3.27)歲;病程1~15年,平均(6.39±2.5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確診為中風偏癱;年齡>65歲;重要臟器未經(jīng)損傷。排除標準:伴隨嚴重精神疾??;重要臟器出現(xiàn)損傷;不愿參與此次調(diào)查。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基本康復護理
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知識宣傳,告知中風偏癱的發(fā)生機制、治療過程和日常注意事項;指導患者科學服用藥物,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科學監(jiān)測患者病情等。
1.2.1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體位護理
第一,組建專業(yè)的護理小組,配備專業(yè)的體位護理人員。結(jié)合患者偏癱程度和身體基本狀況,制定科學的體位護理計劃,有序?qū)嵤┳o理工作。第二,指導患者采用適當?shù)幕紓?cè)臥位,給予患側(cè)關節(jié)相應的壓力。指導患者將頭部置于枕頭上,頸部呈現(xiàn)微曲狀態(tài),盡量避免伸展,向后轉(zhuǎn)動軀干。向前伸展患側(cè)上肢,保證與軀干形成的角度≥90°。將患腿放于健腿后面,可以在雙腿中間墊一枕頭,下肢盡量保持邁步狀態(tài)。第三,患者枕一枕頭,面部朝向患側(cè),上肢伸展至20°~30°放在枕頭上,放松上肢,避免肩胛骨后縮。為了防止患者手肘屈曲,可以在腋下墊一枕頭。提醒患者掌心朝上,手指自然張開,手肘部位應當保持伸展,避免手指發(fā)生痙攣等情況。第四,依托折疊病床,指導患者堅持半坐位,身體傾斜45°,每次坐位不超過5 min。第五,指導患者雙腳立于地面,確保兩腿與肩膀同寬,交叉雙手并向前伸直,同時應當緩緩低頭、彎腰并收腹,將身體重心轉(zhuǎn)移到下肢。對于偏癱嚴重的老年患者,在練習站立時,家屬和護理人員應當在旁邊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緩解其緊張、恐懼心理。第六,在站立護理的基礎上,護理人員應當結(jié)合患者肢體運動情況,帶領其進行走路鍛煉。指導患者進行側(cè)方邁步、行走、爬樓梯等練習,改善患肢功能。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日常活動能力、肢體運動功能。
(2)比較兩組心理狀態(tài):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
(3)比較兩組生活質(zhì)量:利用生活質(zhì)量測定量表(QLQ-C30)進行評估,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高。
(4)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diào)查進行評估。很滿意,85~100分;基本滿意,60~84分;不滿意,0~59分??倽M意=很滿意+基本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 兩組日?;顒幽芰?、肢體運動功能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日常活動能力、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和整體健康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偏癱是中風的典型后遺癥,常見的癥狀有輕偏癱、弛緩性偏癱和意識障礙性偏癱[5]。輕度偏癱患者可以進行活動,但是走路時步態(tài)異常,往往呈現(xiàn)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特點;重度偏癱患者常年臥床,幾乎喪失正常生活能力。中風偏癱病因復雜多樣,從總體上看,與患者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有關[6]。目前,臨床治療中風偏癱患者最為常用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傳統(tǒng)康復治療。其中,康復護理不僅可以鞏固治療效果,還可以提升患者康復質(zhì)量[7]。
體位護理是一項人性化的護理模式,通過為患者提供科學的體位指導,可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在維持患者各項肌張力基本功能的同時,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中風偏癱患者常見的體位包括自動體位、被動體位和強迫體位。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應圍繞患者病情特點和身體基本狀況實施針對性的體位管理。其中,自動體位是指患者具有正?;顒幽芰?,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采取符合疾病康復要求的特定體位;被動體位是指患者基本活動能力受限,難以主動調(diào)整體位,需要在護理人員協(xié)助下變化體位,多見于極度衰弱和意識喪失等患者;強迫體位是指為了減輕患者疼痛、避免發(fā)生異常情況,被迫采取特殊的體位[8]。體位護理基于患者病情特點和康復需求,實施科學的體位指導和管理,有助于鞏固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提升康復質(zhì)量。
在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日常活動能力、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和整體健康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了體位護理的中風偏癱患者的日?;顒幽芰椭w運動功能恢復效果更加明顯、消極心理狀態(tài)緩解程度更高、生活質(zhì)量得到明顯提升,護理滿意度也較高。在應用體位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結(jié)合患者偏癱程度制定科學的體位管理計劃,進一步優(yōu)化體位管理模式,降低壓瘡、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幫助患者改善肢體功能,促進患者生命質(zhì)量和生活品質(zhì)同步提升,從而獲得良好的康復護理效果[9]。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將體位護理應用于老年中風偏癱患者康復管理過程中,有利于顯著提高患者日常活動能力、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張文琪,林飛燕,孫寶源,等.早期體位護理聯(lián)合情志護理干預中風偏癱痙攣狀態(tài)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22,29(9):1265-1266.
[2]計亞萍.“1+X”背景下中職老年護理三·四·五新樣態(tài)課堂——以“腦卒中患者的體位管理”為例[J].職業(yè),2022(8):75-77.
[3]顧華麗,戈含笑,張曉倓,等.不同體位下智能視覺反饋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功能的影響[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21,23(3):270-272.
[4]沈海燕.延續(xù)性體位護理干預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3):140,143.
[5]李國燕.中醫(yī)腹針療法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93):328-329.
[6]李靜.優(yōu)質(zhì)護理對中風患者預后生存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9,3(9):105-106.
[7]吳云.延續(xù)性體位護理在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中的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7):107.
[8]張燕.早期良姿體位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后期肌痙攣及平衡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9,26(5):658-660.
[9]許蓬娟,章明星,高青,等.中西醫(yī)結(jié)合預防中風的文獻研究[J].光明中醫(yī),2019,34(8):1297-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