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日上午,我走進街邊一家小店?!皩挼拿醇毜??”店里的小伙子問。我如墜霧中,只好指指旁邊一位的碗:“這樣就行?!?/p>
幾分鐘后,一碗浮動著紅色辣椒油、飄散著香氣的牛肉面擺在我面前。我狼吞虎咽,風卷殘云,抹抹額角的汗珠,咂咂唇齒間余留的香味,留下三毛錢,走出小店。
從此,我與牛肉面結下不解之緣。蘭州人對牛肉面的愛深入骨髓,從黃發(fā)垂髫到青壯漢子,從都市白領到市井商販,沒有人不喜歡牛肉面。他們的一天從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開始,沒有早晨這碗面墊底,一天就少了精氣神;沒有這碗面伴隨日常,蘭州人就覺得生活少了滋味。
1988年春天,我在《蘭州晚報》實習。一次,我寫一篇關于蘭州牛肉面的稿子,采訪了好幾位拉面師傅,翻閱了不少資料。原來,蘭州牛肉面有“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之說——湯清、蘿卜白、辣油紅、蒜苗綠、面條黃亮;還有大寬、薄寬、二柱子、三細、二細、韭葉、細面、毛細、蕎麥棱等多種品相,寬若皮帶,細如游絲,粗可直立,真正形色各異,款款有致。
這么多年,走遍大江南北,眼見著蘭州牛肉面“越拉越長”,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遠渡重洋,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扎根。但是不管走到哪兒,那獨特的香氣總帶我瞬間回到蘭州,回到那青春飛揚的年代。
(作者陳煒,節(jié)選自《心底是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