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淑金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此背景下,教師應根據學生目前的閱讀及寫作能力,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寫作教學,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分析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意義,探究小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以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核心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閱讀教學對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意義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閱讀與寫作逐漸從分離的模塊變成統(tǒng)一的模塊。閱讀是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將掌握的生字、生詞和記敘、描寫、抒情等方法,并進行運用練習,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小學生處于語言文字學習的初級階段,若想實現閱讀教學的過渡功能,就要引導學生多閱讀,積累大量的閱讀經驗。在這個過程中,隨著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并會思考別人文章的寫作方式,這都有助于寫作任務的順利完成,從而實現閱讀教學對寫作教學的促進作用。
二、小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現狀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分開的,這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均無法提升。很多教師將寫作教學看作課后任務,只是簡單教授學生一些寫作方法,擬定一個題目,就讓學生在課下自行創(chuàng)作。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無法將閱讀的內容與寫作內容聯系在一起,無法有效提升寫作能力。究其原因是部分語文教師對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認識不足,并未深刻認識到讀寫相互促進的關系,也無法掌握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無法順利轉型。對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刻把握閱讀及寫作的關系,認識到閱讀教學對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意義,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練習寫作。比如,閱讀優(yōu)美詞句時,教師可讓學生記錄下來,并思考這種語句適合代入哪種文章中,或者進行仿寫,潛移默化地提升寫作能力。整體上,我國部分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不強,教師也沒有做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三、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思考優(yōu)化寫作教學的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改變枯燥乏味的閱讀及寫作課堂,改變讀寫分離現狀,達到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對此,本文提出以下教學策略。
1.在閱讀教學中仿寫,降低寫作難度
仿寫是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豐富的文章,此類文章可作為寫作的范文,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其中的段落或者語句進行仿寫,降低日常寫作任務的難度。比如,在講解《荷花》一文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理解,并向學生講解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及文章表達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隨后,可以讓學生根據掌握的內容,對文章的優(yōu)美段落進行仿寫。學生在閱讀文章后,腦海中留存著關于荷花的一些理解,在寫作中就更容易找到著手點。比如,先寫荷花的形態(tài):“我眼中的荷花是美麗的,在池塘或者湖泊中盛開,荷花下部分是荷葉,上部分是花朵?!蓖ㄟ^這種生動的描繪方式,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善于引導,若有的學生在閱讀后無法順利描繪,或者沒有掌握仿寫技巧,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看五星紅旗像什么?”學生回答:“像鮮血?!苯處熇^續(xù)問:“荷花像什么?”學生根據上一句思路回答:“像寶蓮燈?!蓖ㄟ^這種方式讓學生形成寫作思路:“荷花像一個個排列的寶蓮燈,讓池塘變得美麗,也照耀著我們的心靈?!蓖ㄟ^這種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大膽寫作,從而全面提升寫作素養(yǎng)。
2.深入閱讀分析,加深學生感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關注文章表面意思,還要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有的作者在描繪事物過程中,有可能并不是單純在描繪事物,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教師要讓學生深入理解其內涵,并學習各種寫作手法及技巧。例如,教師在講《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時,可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一人一事”結構進行分析,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如文章中寫道:“不用說,我們全都氣炸了。這算什么測驗?算哪門子老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真情實感及幽默語言,并思考其寫作方式,為日后的寫作學習奠定基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為學生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以便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學生在掌握了比喻、擬人等修辭以及借景抒情等寫手法以后,可以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寫作一篇文章,題目依舊是“我最好的老師”。有的學生寫道:“我的老師是一個中年女人,她非常會說話,說話很藝術。她經常把我們比作“猴子”,說我們頭腦靈活,但太過活潑,沒有將心思完全放在學習上……”通過這種寫作模式,學生就能逐漸掌握寫作技巧,并能夠在文章中抒發(fā)情感。
3.精選文章內容,在寫作中引用
寫作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內容,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寫作教學,通過閱讀教學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課外讀物,對課本內容進行分析。比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可讓學生先行閱讀文章,并設計對應的教學問題:為什么母親會夸作者“精彩極了”?為什么父親會說“糟糕透了”?作者在成年后觀看作品時認為父親是對的,其原因是什么?在問題的導向下引入正文內容。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他們體會到文章中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比如,“我用漂亮的花體字認認真真地重新譽寫了一遍,還用彩筆在它的周圍畫上一圈花邊”,這種敘事方式很有畫面感,平淡但不平凡,能直接擊中人的內心,讓人們在閱讀時想起自己兒時的趣事。教師還可要求學生對文章的優(yōu)美語句進行記錄,并完成一段200字的仿寫,或者寫一段文章的讀后感。如有同學在學完課文后,寫道:“生活中,爸爸媽媽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對我們進行教育,讓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但他們也會表揚我們,并給予我們獎勵……既能聽到批評,又能聽到夸贊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蓖ㄟ^這種簡短的描繪,表達出文章的寓意,并且使用了與文章一樣的手法,做到了學以致用,從而提高了寫作能力。
4.明確寫作目標,循序推進練習
閱讀與寫作之間聯系密切,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性語文教學模塊。在進行由閱讀至寫作、由寫作至閱讀的課堂訓練時,教師應抓住最為明確的閱讀目標,確定寫作文題與閱讀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有目的地開展寫作訓練,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如在閱讀《爬山虎的腳》時,閱讀著眼點在于“爬山虎的腳”這一非常細化的特點,課文從“我”的角度出發(fā),用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向讀者展示了爬山虎腳的形態(tài)。“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向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這句細節(jié)描寫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修辭,學生在閱讀這句話時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爬山虎的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這便體現了細節(jié)描寫在文章寫作中的出彩性。基于這一具體的寫作目標,教師可以將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練習規(guī)模化。首先,發(fā)動學生在課余時間思考并選擇自己想要描寫的事或物。其次,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積累素材。要想將細節(jié)描寫運用得出彩,學生必須以真實的觀察記錄作為素材支撐,而不能單純依靠想象。最后,教師要利用完整的寫作課時間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收集的素材,并構思作文結構,將細節(jié)描寫部分突出、放大,使其成為作文亮點,抓住讀者眼球。如果選取“貓”這一動物形象作為寫作對象時,要集中并突出體現貓的某一個特點,而不是泛泛而談。如大多數貓科動物都呈現出慵懶的行事風格,學生在描寫這一特點時可以結合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對貓的走路姿態(tài)、神情形態(tài)、叫聲等進行細致的刻畫,這些寫作技巧在作文中閃閃發(fā)光,不僅能夠加深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意見共識,還能夠鍛煉作者的事物描寫能力,進一步達到提升 “細節(jié)描寫”寫作能力的目的。
5.于情境中閱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應注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此教育法綜合了小學生年齡階段特點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針對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靈活等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培養(yǎng)與教育。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情境的創(chuàng)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待到課堂高潮階段,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其將所思所想撰寫在稿紙上,搭建精練有效的教學橋梁。如在閱讀《飛向藍天的恐龍》時,教師可以準備簡單的卡片和頭套道具,鼓勵學生上臺表演不同種類的恐龍,臺下的學生作為穿越時空隧道的游客觀賞恐龍的飛天表演。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畫面播放恐龍的叫聲和遠古叢林視頻,將課堂氛圍營造起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觀看恐龍一般。當讀到“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并最終能夠主動飛行”時,扮演恐龍者要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表演,以此來加深學生的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續(xù)寫恐龍的其他能力,并通過大膽的語言描寫進行點綴。如有的學生想象恐龍可以噴火,那么在寫作過程中恐龍如何在口腔中醞釀火種、如何收回火焰等都需要構思與想象。此過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還應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以及將想象與科學事實結合起來的思維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為學生構建高效的課堂環(huán)境,但課堂環(huán)境的構建需要一個過程,為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教師應關注閱讀教學,認識到閱讀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意義,并改變以往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做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