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觀點、態(tài)度、情感等。圍繞中心寫作是七年級上冊部編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寫作練習要求,那么怎樣突出中心呢?
一、通過組織材料突出中心
寫作離不開寫作素材,想寫好作文,就要縮小寫作范圍,安排好材料的詳略,即該詳細描寫的地方要詳寫,不該詳寫的地方要略寫或不寫。以《濟南的冬天》為例說明。
1.縮小寫作范圍
縮小寫作范圍就要選擇具體而微的小材料。小材料是指符合寫作主題,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情景下的小事物。雖然,這些小材料表面上沒有多大作用,但細致描寫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題。
《濟南的冬天》是應用小材料組織文章的典型案例。作者沒有寫濟南的四季,因為在有限的字數(shù)中是說不清的,而濟南冬天的景色是最能反映濟南特點的??梢娨s小寫作材料的范圍,就要選擇最有特點的事物。
2.安排寫作順序
不管用什么順序?qū)懽?,都要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生活邏輯。合理安排寫作順序可以體現(xiàn)寫作的藝術(shù)。
《濟南的冬天》采用了遠近大細各得其宜的順序,這種順序充分發(fā)揮了“鏡頭”語言的優(yōu)勢。
《濟南的冬天》一文巧妙應用了“取景”手法,讓景色材料富有變化,充滿藝術(shù)性。
3.安排詳略
詳寫就是把重點內(nèi)容細致寫出來,描寫必須具體、生動、形象、完整。略寫就是用一段話或幾句話概括次要內(nèi)容。在一篇作文中,詳寫和略寫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沒有詳寫也就沒有略寫。
《濟南的冬天》應用對比方法概括了北平、倫敦和南方冬天的特點,然后重點寫濟南的冬天,在寫濟南的冬天時,對山、水、村莊、雪進行了詳寫。比如在寫山時,寫了城外的遠山、陽光籠罩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山等,具象化的描寫讓小山的形象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詳寫的內(nèi)容必須是主要的,如果詳寫次要內(nèi)容,作文就會啰唆、冗長,喧賓奪主;但詳寫必須分類進行,如此才能使作文繁簡適當,重點突出。
二、通過對比突出中心
對比,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手法,對比是以時間為主軸,進行縱向?qū)Ρ?;或以空間為主軸,進行橫向?qū)Ρ?。用對比的寫作手法是為了揭示事物發(fā)展變化的不同之處,找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啟發(fā)人們思考其中的原因。應用對比的方法,不僅要展現(xiàn)情節(jié),還要呈現(xiàn)細節(jié)?,F(xiàn)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說明。
1.縱向?qū)Ρ?/p>
在寫人、敘事作文中,要對人物的言行和處境進行對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zhì)。應用縱向?qū)Ρ确?,能引起我們的思考,同樣一個人,為什么在不同時間段內(nèi)會產(chǎn)生變化?是人物的本質(zhì)變化了嗎,還是周圍的環(huán)境促使他改變了?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的童年時代充滿樂趣:身邊有美麗的景色、長媽媽給我講故事、在雪地里捕鳥……但到了少年時,我去拜“先生”、去聽完全聽不懂的文言文、去做和讀書不相干的事。同樣是“我”,會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2.橫向?qū)Ρ?/p>
橫向?qū)Ρ仁峭ㄟ^環(huán)境的對比,展現(xiàn)環(huán)境變化對人物的影響。通過對比,可以說明人物不變是因為什么,人物發(fā)生變化,又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空間發(fā)生了變化,童年的百草園變成了少年求學的三味書屋,空間的變化讓“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拔摇蓖甑纳钍亲杂傻模稌輩s是壓抑的、違背人的本性的。
空間的橫向?qū)Ρ?,讓人想要了解環(huán)境的變化怎么讓一個人的性格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嗎?
3.縱橫對比
對比是為了突出人和事物的特點,使之形象鮮明的一種寫作手法。對比對象沒有主次之分,對比只是為了突顯人或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手法可以突出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讓兩個鮮明的形象形成對立,將極鮮明的形象和極強烈的感受展現(xiàn)出來,加深人們的印象。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人物的性格發(fā)生了變化,空間也發(fā)生了變化,那么是什么有這樣大的魔力呢?答案直指傳統(tǒng)文化,因為在傳統(tǒng)文化中,對兒童應該寬容,但到了少年時代,人就必須“懂事”,必須以世俗的規(guī)范來壓抑天性,而世俗的規(guī)范是吃人的。作者回憶快樂的童年時代,和壓抑個性的少年時代,內(nèi)容直指中心。
運用對比手法,將寫作對象放在一起比較,形成對照。應用比較這種方式,突出了事物或人物的鮮明特征,表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通過抒情突出中心
抒情也可突出中心。抒情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間接抒情,一種是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是把情感隱藏在敘事或描寫中,不直接表達出來。直接抒情就是直接抒發(fā)情感,簡單、直接,沒有彎彎繞?,F(xiàn)以《背影》一文為案例進行說明。
1.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一般通過描寫畫面表明自己的情感與態(tài)度,與直接抒情相比,間接抒情更含蓄。
在《背影》中,“那年冬天……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的畫面描述了祖母死后,禍不單行,作者想到滿院狼藉的東西,忍不住流下眼淚來,而父親卻說:“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說明朱自清這個知識分子,雖然有很多理論,但實踐經(jīng)驗太少,受不了接二連三的打擊,而經(jīng)歷過滄桑的父親卻認為天無絕人之路,鼓勵他振作起來。其中“忍不住”“好在”這樣的詞匯是表明問題的嚴重程度的,“禍不單行”“滿院狼藉”“天無絕人之路”是表現(xiàn)情感和態(tài)度的。用描寫畫面表達情感,可以準確地表明感受和態(tài)度。
要注意的是通過畫面?zhèn)鬟f情感時,要描寫細節(jié),不能使用概括性的語言一筆帶過。
2.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指情感抑制不住了,要直接說出,因為不吐不快。
《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就是直接抒情,“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也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背影》一文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