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琳
大多數小學生覺得寫作難,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素材。寫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積極地融入生活,觀察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從中挖掘素材,就能解決缺少寫作素材的問題。但是,小學生在觀察、思維、意志力等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潛力有待挖掘,所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進而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多彩生活”。本文研究和討論寫作生活化素材的應用策略,供大家參考。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寫作時,有些學生之所以寫不出來,要么是因為不會想象,只能套用教材上的詞句,或者只能編造。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必須促進學生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和探索,認真感受生活,并將生活素材成功轉化為寫作內容。
一、積累生活化素材的必要性
1.展現(xiàn)多彩生活,豐富寫作素材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對生活化素材的應用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寫作時沒有素材的問題,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更強的信心。在生活中觀察和感悟,能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多姿多彩,并從中找出很多與語文知識相通的地方,這種發(fā)現(xiàn)能打開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優(yōu)化學生的語文學習感受,讓學生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對生活的觀察和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
比如,教師可以布置寒假期間的生活觀察任務,以一段時間內的節(jié)日場景為主題,讓學生做好觀察記錄并適時通過網絡等途徑交流分享。如此,在學到《北京的春節(jié)》等課文時,就能很好地將課文與生活體會相對照,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在寫“家鄉(xiāng)的風俗”時,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已經做好了生活素材的準備,完成一篇高質量的寫作就游刃有余了。
2.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自主練筆
新課標提出,小學作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表達,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和熱愛生活,抒發(fā)真實感受。這一點在小學語文學科及學習任務群的闡釋中都有鮮明體現(xiàn)。發(fā)現(xiàn)和應用生活化素材,本身就是學生熱愛和觀察生活的成果,能帶給學生滿滿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練筆等學習活動。這時的練筆不再是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是學生抒發(fā)生活感受的主動追求,新課標的要求也因此能自然而然地落實。
以“寫作品梗概”為例,當代小學生成長在信息化時代,物質條件比較好,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得閱讀素材。很多小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閱讀經驗,對童話故事、科幻小說乃至某些名著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師應該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閱讀經驗和閱讀體會,鼓勵學生從生活閱讀的角度出發(fā),寫讀書筆記并把自己得意的作品分享出來,作為“讀書推薦”。如果學生平時喜歡閱讀的是漫畫書,教師也應該支持學生,激發(fā)學生的練筆興趣,因為這些練筆,就是作品梗概不可多得的素材。
3.拉近師生關系,優(yōu)化學習氛圍
當前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小學寫作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教師的負擔有所加重,比如需要學習落實新課標、研究如何有效實施雙減政策等。雖然有了信息化的家校溝通工具,但了解的情況往往停留在表面。而對生活素材的搜集和應用,為師生雙方架起了彼此溝通的橋梁。教師能通過學生的素材了解學生的生活,把握學生的興趣方向、性格特征及家庭情況,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素材介紹自己的生活,從而拉近師生關系,優(yōu)化學習氛圍。
以上文提到的節(jié)日生活素材搜集為例,通過這些素材,教師能看到學生有沒有在假期和父母出去旅游,有哪些快樂的回憶,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是什么,并在這些素材的基礎上與學生深入交流,給予學生分享生活樂趣的機會。在學生表達之后,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節(jié)日趣事,讓學生了解雖然身處不同時空,卻有著相同的快樂,實現(xiàn)師生之間在情感上的共鳴。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教師能從學生作文的特征出發(fā)給予有針對性指導,為學生示范“如果是老師來寫,會怎么寫,會如何展現(xiàn)生活”,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二、生活化素材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觀察生活點滴,記錄生活趣味
要想應用生活化素材,首先要有足夠的素材可用。當代小學生的生活相比過去的同齡人要豐富得多,有些學生小小年紀就跟隨父母到處游玩,積累了大量的生活趣事,看到過很多美麗的景色;也有些學生通過閱讀和網絡資源,領略了大千世界,拓展了自己的眼界。這些都是他們真實的生活經歷,都可以作為寫作中的生活化素材。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善于觀察,能不能主動把這些生活趣事記錄下來。在這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醒和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觀察和記錄生活的方法。
為此,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制定觀察和記錄生活的計劃,讓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能持之以恒地開展下去,不要在寫作教學即將開始時才臨陣磨槍。比如,教學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的“寫日記”之前,教師就應該和學生制定計劃,請學生分別將人物、植物、動物、家庭等不同主題作為日記的主要內容,進行觀察和記錄。比如今天的日記是:“我第一次認真地觀察爸爸,發(fā)現(xiàn)爸爸雖然還不老,但已經有白頭發(fā)了?!边^了一段時間后,日記則是:“今天家里買了一盆花,非常漂亮,它的外觀是……”通過這種方式把握生活中各種人和物的特征,有利于提升觀察能力。這樣學生不僅能很好地完成“寫日記”的寫作任務,還為后面的“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等寫作打好了基礎。
2.參加生活實踐,自主積累素材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在參與生活實踐時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比如父母要外出購物,會帶上學生,但購物本身可能并不是學生感興趣的,他們只是被動地跟隨父母外出。在這項生活實踐中,他們的參與度比較低,而在家長眼里則會表現(xiàn)為“調皮”和“不聽話”。為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幫助學生獲得更多快樂和印象深刻的生活素材,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加生活實踐,讓學生能自主積累素材。
在這方面,教師要做好和家長的交流溝通,請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或者根據學生的興趣順勢而為,讓學生在被動的生活實踐中也能有所收獲。比如,每個周末盡量帶學生一起出去玩,而且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如果是父母有事,需要帶上學生,那么在外出的時候要挑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讓學生觀察。以剛才提到的購物為例,家長可以主動發(fā)問:“今天商場的人怎么變少了?”“那里有很多人,咱們過去看看好不好?”“今天想不想吃一些新的東西?有個很好吃的小飯館……”用明顯的視覺上的發(fā)現(xiàn)吸引學生的觀察注意力,讓學生通過觀察積累新穎的生活素材。
3.挖掘生活內涵,加強素材積累
練筆活動比較多,小學生的生活素材積累可能會出現(xiàn)“跟不上”的情況,因為他們的生活范圍和接觸到的生活事物有限,即使每周都能有新的游玩經歷,一兩次練筆之后,積累的素材就會用盡。為了避免或緩解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挖掘生活的內涵,引導學生從單純的生活觀察向深入的生活思考轉變,加強素材的積累和轉化。
比如,“我的植物朋友”這個文題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有很大幫助,如果僅僅是寫一篇植物的簡單介紹,其教育價值會大打折扣。教師應該嘗試開展一系列練筆活動,貫穿本單元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看到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它的生長習性是什么、除了觀賞之外對人類還有哪些價值……這些問題可以逐步展開,指導學生在觀察生活之外嘗試通過互聯(lián)網工具搜集相關信息,提醒學生可以把觀察的目光從家里的盆栽轉移到小區(qū)、道路兩旁和校園里的各種植物上,讓學生的思考從植物的表面特征逐步深入植物對人類生活的價值,挖掘其內涵,并把生活思考的素材體現(xiàn)在練筆和寫作中。
4.課堂內外結合,體現(xiàn)素材價值
小學課文淺顯易懂,而且都源自作者的生活經驗或感悟。比如《少年閏土》,雖然是節(jié)選自小說,但是以作者的生活經歷為原型。所以,小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也是在了解別人的生活,就跟他們與教師進行交流一樣。如果能實現(xiàn)課文或其他閱讀材料與學生生活素材之間的聯(lián)動,就實現(xiàn)了課堂內外知識在生活素材方面的結合,學生能清晰地認識到觀察生活和應用生活素材的重要價值。
就以《少年閏土》為例。教師應該將學生分成小組,請學生提前進行合作預習,通過線上或線下渠道討論課文內容,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劃出來。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最喜歡的是閏土對農村兒童生活趣事的介紹,這一點與課文中作者的表現(xiàn)并沒有什么不同。在課堂閱讀交流的時候,教師要請同學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趣事,有些同學的描述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課堂的最后,教師給學生留下作業(yè),請學生結合課堂交流成果寫一篇對生活趣事的描述并和課文進行對比,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使用生活素材的,可以帶給學生很大的啟發(fā)。
5.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師生共同成長
生活是精彩的,有著廣闊的探究空間。包括小學生在內,每個人都在參與生活,同時也在塑造自己的生活。一名學生積累的生活素材達到何種數量和質量,并不完全是被動的,有努力在其中。比如外出時,可以主動與父母交流,或者在閱讀課文的時候主動聯(lián)系生活經驗進行思考,都會讓生活素材煥發(fā)出不一樣的光芒。教師要透過生活素材看到學生的長處,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方法,與學生共同成長。
比如教學“推薦一個好地方”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是教師小時候就讀的小學。在學生看來,視頻里的小學比較破舊,硬件設施完全無法和現(xiàn)在的小學相比。但是通過教師動情的講述,學生能體會到教師的心情,理解這所學校就是教師要推薦給大家的好地方,因為在學校發(fā)生過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很多難忘的回憶,不能只從表面判斷其價值。學生分享時,就會想得更多、更深入,有很多隱藏在記憶深處的生活素材會被喚醒,師生雙方都會得到新的感悟。
總之,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泉,教師應該讓學生多觀察、總結和記錄生活,積累和應用生活化素材,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