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學
有效提問能夠活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應以核心素養(yǎng)為引領,注重問題的設計,找準問題支撐點、把握提問關鍵點、升華問題延伸點,促使學生在互動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與發(fā)展,發(fā)揮提問的優(yōu)勢作用。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準確性、靈活性,借助問題使學生擺脫對教師講授的依賴性,進而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自身核心素養(yǎng),在良好的生態(tài)學習環(huán)境下逐漸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一、精心設計,找準問題支撐點
提問并非單純地針對教學內容提出問題,而是教師需要依據教學重點,找準問題支撐點,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為目的,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因此,教師在問題設計方面,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知識水平,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將問題設計與三維目標要求自然連接,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的教學為例。在課程開始階段,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自己在課前所搜集到的視頻資料,以直觀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視頻中呈現近年來所發(fā)生的熱點事件,突出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與法律的關聯性。在直觀的視頻情境中,學生進一步深化了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產生了對法律知識的探究意識。借助這一契機,當學生學習熱情被激發(fā)后,教師可以順勢提出問題:同學們還能列舉哪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我們的生活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呢?問題的提出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大家紛紛回憶生活片段,探尋其與法律的連接點。
如上,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進而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思維活動,提高自身思維能力。
二、講究策略,把握提問關鍵點
幫助學生及時掌握所學重點,是判斷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調整問題的難易程度,也要把握問題的深度與廣度,減少不必要的概念性內容敘述,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四課《揭開情緒的面紗》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講解情緒的種類以及情緒的管理方法。為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力,教師可以從林黛玉這一人物出發(fā),引導學生交流并討論人物性格特點,思考:林黛玉多愁善感這一性格特征屬于哪種情緒?倘若長期保持這一情緒會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層層遞進的問題能夠喚醒學生的主觀思考意識。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基于學生的回答持續(xù)拓展并延伸問題廣度:針對這一情緒,我們應該如何調控?由此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如何成為情緒的主人?如何對情緒進行有效管理?
如上,通過對提問關鍵點的把握,能夠幫助學生鍛煉自身思維活力,在對問題的討論與交流中不斷深化所學,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取得收獲與成長。
三、學以致用,升華問題延伸點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良好氛圍中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全面型優(yōu)秀人才。因此,教師應基于所提問題,進行升華與總結,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實現理想化的教育目標。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三課《公民權利》的教學為例。結合本課內容,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與教師共同設計情景劇,并在課堂進行展示。如:A同學扮演媒體工作人員,B同學扮演國家某機關工作人員,C同學扮演普通市民。C同學以表演的方式,向媒體舉報某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其親屬的違法問題。臺下同學根據三位同學的表演進行細致觀察。當表演結束后,教師提出相應問題,引導臺下同學思考:市民實名舉報的行為是在行使公民的什么權利?他在舉報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通過此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設計情景短劇的過程中深化對公民權利的理解。
如上,通過學以致用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品德意識與品德觀念在活動中得以進一步升華,能發(fā)揮問題的導向優(yōu)勢,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應注重課堂提問的重要性,以問題作為推動學生思考的助推力、作為和諧課堂的潤滑劑、作為學科育人的重要切入點,巧問設疑、因疑導學,幫助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啟發(fā)思維、開闊思路,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