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帆
【摘要】為深入探索小學數學趣味課堂中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為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撐,文章針對小學數學趣味課堂構建中信息化技術運用的重要性以及策略進行了分析與研究,發(fā)現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趣味課堂,可以全方位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結合數學趣味課堂的構建要求,科學、合理地引入信息化技術手段,保證數學課堂可以有效發(fā)揮育人功能.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數學;趣味課堂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一般規(guī)劃課題《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實踐與探索》(課題立項號:GS(2022)GHB0646)的研究成果.
信息化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工具,可以把各類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現出來,逐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對于數學教學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教育改革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教師應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信息化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整合,創(chuàng)造個性化、趣味化的數學課堂,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進而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持續(xù)提高.
一、信息化概述
所謂信息化,就是以現代網絡、通信、數據庫等技術為核心,將研究對象的各個要素有機整合、匯總到數據庫當中,供特定人群學習、生活、輔助決策的一種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能夠全面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持與幫助.
從教學層面分析,信息化教學就是以現代教育理論、思想為指導,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手段系統開發(fā)教育資源,改善教學過程,以提高與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新興教學模式,其可以讓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向數字化轉變,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運用信息化構建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重要價值
(一)有助于班級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嚴密性、系統性、抽象性等特征,這使得學生的知識學習存在一定的理解差異,特別是對部分重點與難點知識進行學習時,此類差異將會更加明顯.以往數學教學難以照顧所有學生,難以管控學生存在的差異,因而可能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化情況嚴重.對此,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構建趣味課堂,著重講解各類難點與重點知識.一方面,這樣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優(yōu)化數學教學方案,讓數學教學具備較強的針對性、趣味性,提高學生對各類難點、重點知識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采取圖、文、聲、像等各類模式,把抽象、單一的數學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示出來,逐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班級內大多數學生都可以進行規(guī)范、合理的學習,進而讓學生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持續(xù)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能力.
(二)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信息化技術手段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具備交互功能,其對于信息數據有著較強的包容性,可以整合多種不同信息資源.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創(chuàng)建趣味課堂,將數學內容以多種不同形態(tài)或者模式展現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一方面,小學生心理年齡比較小,對各類新鮮事物興趣較高,并且好動、愛玩,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把數學知識用悅耳的聲音、有趣的視頻等形式在課堂中展示出來,可借助此類趣味內容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展開互動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逐步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講,書本當中的各類理論知識并不具備靈活性以及生命力,但是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改變這一狀態(tài),故教師可把生動形象的教學視頻與各類死板單一的理論知識有機整合,抓住學生心理特征,明確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借助各類問題引導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當中.
(三)有助于滿足數學教學改革的需求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這為數學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和支撐,把信息化手段引入課堂已經成為助推數學教學改革的必要路徑.一般來講,與同年級其他科目相比較,數學學科學習難度相對較高,趣味性較低,故傳統的教學形式難以讓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得到滿足.對此,教師可以引入信息化技術,依托信息科技深入挖掘與探索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點,將其中蘊含的數學含義以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從而讓傳統的數學教學得到改進,進一步深化落實數學教學改革目標.因此,信息化手段是新型教學科技與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碰撞,是教學形式朝著現代化、數字化方向邁進的關鍵體現,也是信息科技逐步向小學教育行業(yè)滲透的關鍵.
(四)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信息化手段的規(guī)范合理運用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質量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要想保證課堂教學氛圍得到有效改善,對趣味課堂教學節(jié)奏進行嚴格把控,創(chuàng)設一個吸引力較強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持續(xù)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而信息技術的規(guī)范使用可在無形當中促進教師能力水平的提高.一般來講,教師在借助信息化手段設計趣味課堂教學流程、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也在豐富與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能力,持續(xù)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實現對課程內容的創(chuàng)新,在深入探索與思考中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提高自身對新媒體科技的把控,全方位踐行終身學習目標,還可拓展自身數學教學事業(yè),讓教學存在的不足得到彌補,從整體上提升教學質量,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能力優(yōu)異、綜合水平較高的人才.
三、運用信息化構建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策略
(一)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實施趣味化課前導入
一般來講,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與學習興趣呈正比關系.在組織實施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借助信息化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趣味性較強的課前導入情境,把學生注意力全面吸引到課堂當中.這樣不僅可以有序落實數學教學活動,還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課堂知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這一課的教學中,為持續(xù)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需要合理地借助網絡搜集、整合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各類教學資源,精心設計課件,幫助學生深刻、全面地認識圓.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借助備課時搜集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課前導入場景.教師先展示不同圖片,分別為橢圓形的自行車車輪、正方形車輪以及三角形車輪,接著提出問題:“我們平常騎的自行車車輪的形狀是什么樣的?若是將車輪換成上面幾種形狀,是否可以比圓形車輪更好,是否可以跑得更快?”由此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猜想.此外,教師可設計一個情境,屏幕當中有5只小動物在進行汽車競賽,它們車輪形狀分別為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圓形、三角形.發(fā)令槍一響,小動物們出發(fā)了,其中大部分小動物都存在上下顛簸的情況,只有小烏龜使用圓形車輪的汽車行進得十分輕松.此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借助畫面分析誰可以最先到達終點.此類趣味化的課前導入模式能夠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產生正確的認知,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還可讓學生產生“圓形車輪跑得更快”這一意識,由此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進入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并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意識以及探究意識.
(二)巧妙運用信息化技術,構建趣味化問題探究情境
數學知識邏輯性相對較強,對于學生的思維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點把握數學知識的合理運用,還需要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趣味化問題探究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對比分析、推理、觀察等認識、了解數學規(guī)律,掌握數學定理和公式,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打造趣味化、個性化的探究課堂.
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依靠單純的想象很難直觀體會與感受圓柱與圓錐側面積是如何計算的.對此,教師可借助動態(tài)化圖形把圓錐、圓柱體側面轉變?yōu)樯刃魏烷L方形,并讓學生觀察得出圓柱底面周長對應長方形的長,圓柱的高對應長方形的寬.之后,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如果斜著剪開圓柱體,將會獲得什么樣的圖形?”學生借助前期動態(tài)化的展開方式,可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再結合學生給出的答案利用多媒體體現斜著剪的過程及結果.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還可以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教師除了將信息技術引入難度較高的知識教學中,還可以將信息化手段與基礎知識講解相結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三)規(guī)范應用信息化技術,引入生活元素打造趣味化課堂
數學是一門有著較強實用性的課程.數學教學最核心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使用數學知識解決與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此,在實際展開教學時,教師可運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類生活情境,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引導,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各類數學知識,在學習中有效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表面積”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正確認識與理解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能夠借助這一公式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對此,教師可依托信息化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場景,為學生展示圓柱形茶葉罐、薯片筒、衛(wèi)生紙、水杯等物體,并給出相關數據,以此讓學生進行圓柱表面積計算,有效構建生活與數學之間的橋梁.教師在展示真實情境的基礎上還可為學生設計任務,讓學生在課下搜集日常生活當中與圓柱體相關的物品,并自己動手測量各類數據,自主設計問題,解決相關問題,再借助圓柱體表面積計算公式對這一物品的表面積進行計算,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逐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
(四)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創(chuàng)設趣味化游戲場景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較強的階段,對趣味化較強、新生的各類事物有著較高的興趣.因此,教師可靈活使用信息化技術創(chuàng)設趣味化、個性化較強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愉悅、良好的氛圍當中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降低知識學習難度,并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正確的認識和了解.
例如,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知識,能夠選擇正確的步驟進行四則計算.為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技術創(chuàng)設一個小熊購物游戲.教師扮演小熊這一角色,學生扮演小兔,幾只小兔前往小熊商店購買東西.現已知一塊蛋糕價格為6元,一個面包價格為3元.小兔隨機指出自己需要買的東西,如需要買1塊蛋糕、4個面包,然后計算應該付多少錢.教師可讓學生列出公式,再展開交流和探索,進而掌握四則運算的方法.
結 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為小學數學課堂提供了極大支撐.教師把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進行有效整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激活學生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地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借助信息化手段改變課前新知導入模式,依托信息化模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探究情境,整合應用生活元素構建趣味化課堂氛圍,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逐步拓展與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擴大教學范圍,培養(yǎng)學生思考、探索、表達和創(chuàng)新等各項能力,助推學生的全面、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繆建平,吉蕓,李銀江.最少的教學投入,最大的教學效益:團隊合作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6):33-35,41.
[2]張金建.數學也要“精準扶貧”:信息化教學激活小學數學課堂[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11):61.
[3]杜亞東.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以《認識鐘表》為例[J].中國新通信,2021,23(24):194-195.
[4]沈丹丹.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1(27):69-70.
[5]馬梅芳.打造現代化高效課堂:淺談小學信息化數學課堂的情景創(chuàng)設方法[J].考試周刊,2020(19):69-70.
[6]尹穎.信息化資源在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高效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2(6):94-96.
[7]葉妙法.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設計:以《認識鐘表》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7(4):70-73.
[8]高霞.淺談信息化條件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29):137.
[9]李艷.淺議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構建農村小學生“136”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