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豐富的紅色資源,為高職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對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院校要抓住思政課教師隊伍這個關鍵,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重點,以新媒體技術為保障,增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系統(tǒng)性、針對性、多樣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
偉大建黨精神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素材和重要內容。思政課是高校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途徑、主要陣地。當代高職學生多為“00后”青年,個性獨立、思維活躍、朝氣蓬勃,相較于普通高校學生,高職學生有著更為鮮明的職業(yè)性與實踐性,需要更加生動鮮活“接地氣”的思政課。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將偉大建黨精神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塑造正確的價值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一、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和傳承的寶貴財富。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首次提出了這一重要命題并闡述了其科學內涵。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1]?!?/p>
(一)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體現(xiàn)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信仰。近代以來,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凌,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改變民族命運而苦苦思索,但始終沒有找到科學的理論、正確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會力量。十月革命的爆發(fā)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也為探索救國救民之道的先進人士指明了方向。在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和官僚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過程中,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一百多年艱辛的立黨、興黨、強黨過程孕育出了偉大建黨精神。
(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體現(xiàn)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初心代表著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關懷,使命則體現(xiàn)著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責任擔當,它深刻闡釋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的重要問題[2]。一百多年來,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中國共產黨都始終圍繞“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初心使命前進,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巨大跨越。
(三)不怕犧牲、英勇斗爭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體現(xiàn)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意志品質。中國共產黨人堅信,社會變革是一場階級斗爭,需要付出艱辛努力和犧牲,才能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與進步。在這一信念指引下,他們秉持著為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謀福祉、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初心,愿意冒著風險、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為實現(xiàn)目標而奮斗。不怕犧牲、勇于斗爭的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特征,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四)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體現(xiàn)著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懷。從建黨初期的先驅者們到如今的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他們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和責任,時刻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關心人民的疾苦,傾聽人民的呼聲,努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甘祖昌、楊善洲等許多共產黨人舍小家、顧大家,扎根基層,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
思政課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觀念、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體系和引導其按照正確政治方向前行的重要航標,必須強調“因勢而新”[3]。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豐富的思政資源,將其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有助于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一)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偉大建黨精神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尚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將其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和價值導向,激發(fā)他們追求真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在動力。偉大建黨精神突出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與忠誠,將其納入思政課程內容,可以在潛移默化間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偉大建黨精神鼓勵人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銳意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融入偉大建黨精神,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的理解和參與度。
(二)有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引入偉大建黨精神,學生能夠深化對中國共產黨歷史地位、使命和價值的認知。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輝煌歷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濃厚的時代感和感染力,介紹和講授偉大建黨精神中的英雄事跡和感人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對思政課內容的認同感和投入度。偉大建黨精神注重實踐和奮斗,與高職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高度契合,二者相融合可以引導學生探索與自身專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相結合的路徑和方法,提升思政課的應用性。
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思政課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機地融入教學實踐中,在拓展教學內容廣度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一)對偉大建黨精神時代價值的挖掘不夠
偉大建黨精神誕生于特定歷史背景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表現(xiàn)形式發(fā)生了變化。高職院校思政課要讀懂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以確保在新時代仍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其時代價值需要通過思辨和討論來發(fā)掘,在實際教學中,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過于注重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忽視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也未能將偉大建黨精神與當代社會問題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難以準確全面把握其時代價值。
(二)對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統(tǒng)籌謀劃不夠系統(tǒng)
思政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既要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如何將偉大建黨精神與其他內容有機結合,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教學體系,是一個挑戰(zhàn)。目前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內容還不夠全面,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內容未能充分包含偉大建黨精神的相關內容和主題。偉大建黨精神學習效果評估和考核機制也不夠健全,學生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無法準確評估。
(三)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識不夠到位
學生的興趣和接受度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經驗較遠,思政課需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案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高職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學習總體持積極態(tài)度,但受文化水平影響,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了解不夠,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理解模糊,無法認識到這一精神在當前時代的重要意義和應用價值。
(四)思政課教師能力素質亟需提升
思政課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還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yǎng)和道德水平,這樣才能確保教學時能夠準確理解和傳達偉大建黨精神。課堂教學中,思政課教師只是簡單地背誦和宣講黨的理論知識和歷史事件,缺乏對其深層含義和實際應用的解讀和探討。對學生個性特點和不同背景關注得也不夠,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關懷不足,學生學習興趣難以激發(fā)。
四、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路徑
高職院校要遵循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guī)律和內在要求,分析思政課教學中融入偉大建黨精神的契合點,提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效果,使思政課更有溫度、更有深度、更有感染力。
(一)抓好隊伍建設,增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系統(tǒng)性
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教師是關鍵。高職院校要通過持續(xù)的專業(yè)培訓和教育,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質、學科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思政課專兼職教師要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的挖掘,圍繞服務于可教學、可融入,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豐富資源通過可視化、場景化、案例化、體驗化等方式,轉化為思政課鮮活教材。將偉大建黨精神專題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納入思政課程,突出重點,系統(tǒng)介紹黨的歷史、理論和實踐,從多個方面全面展示偉大建黨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身邊優(yōu)秀的紅色資源,把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革命教育基地等具有正向教育價值的優(yōu)質資源有機融合到教學中去,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
(二)注重學情分析,提高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
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學生是中心。高職生雖然文化素養(yǎng)相對欠缺,但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更具吸引力和可行性的教學內容[4]。通過前置知識測試或簡短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知程度、興趣點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時事熱點,將偉大建黨精神與相關話題相結合,例如與社會發(fā)展、職業(yè)素養(yǎng)、青年成長等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建立科學的評估和反饋機制,通過測驗、作業(yè)和課堂互動等方式,定期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總結,收集學生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jù)反饋結果及時進行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
(三)注重社會實踐,豐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多樣性
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社會實踐是重點。高職院校思政課要充分開展實踐教學,組織參觀紅色文化資源,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歷史場館等,學生實地感受紅色文化氛圍,從而深入了解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貢獻。邀請革命老戰(zhàn)士、親歷者或其家屬來校園,講述他們的親身經歷和見證,幫助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偉大建黨精神的力量和魅力。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志愿服務活動,如開展文明創(chuàng)建、環(huán)境保護、助老助殘等,引導其通過實際行動體驗偉大建黨精神中的奉獻精神和傳承責任。設計校本課程項目,在思政課堂中引入偉大建黨精神元素,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中切身體驗偉大建黨精神。
(四)用好新媒體技術,增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新媒體技術是保障。目前高職學生多為“00后”,他們在技術和信息時代成長,善于使用數(shù)字工具和應用程序進行學習、獲取信息和與人交往。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已然無法滿足當代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高職院校思政課可以通過微博、微信、QQ平臺等新媒體,將有關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歷史事件、英雄事跡展現(xiàn)給學生,加深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和理解。借助投影儀、電子白板等設備,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黨的歷史、理論和實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創(chuàng)建具有互動性和沉浸式體驗的場景,將歷史教育和文化傳承融入更具互動性和沉浸感的學習方式中,增進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感知。
高職院校要認真分析目前教學現(xiàn)狀,充分挖掘偉大建黨精神育人元素,積極探尋其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契合點和關鍵點,推動偉大建黨精神相關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yǎng)學生成為懷有一技之長,擁有較強動手能力和厚植家國情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黨的文獻,2021(04):3-7.
[2]霍芳霞,羅婕.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初探[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2):32-36.
[3]陸妮亞.練就時代青年,打造思政特色——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23(03):19-20.
[4]王文婷,王蕾.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思考[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9(02):7-9.
【基金項目:2023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研究”,(2023SJSZ0401)?!?/p>
(作者簡介:劉廣東,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