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寅
(蘭州博文科技學院 甘肅 蘭州 730101)
現(xiàn)階段,體能訓練已經成為高校田徑訓練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耐力訓練、速度訓練、靈敏訓練、力量訓練等訓練項目,組織科學高效的訓練活動,有針對性地彌補田徑運動員體能上的不足,對于田徑運動員身心健康起到了積極的維護作用。然而從高校田徑體能訓練現(xiàn)狀來看,受到陳舊訓練觀念的影響,設計的訓練內容及訓練強度、所用訓練方法都不能滿足田徑運動員的素質能力發(fā)展需求,導致體能訓練效果不理想,嚴重制約了田徑運動員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為了打破這一局面,必須加強田徑體能訓練的全面更新和優(yōu)化,設計符合大學生運動員身心發(fā)展需求的個性化體能訓練方案,引起大學生運動員對體能訓練的充分重視,最大程度調動其體能訓練熱情,從而為國家和地方培養(yǎng)更多出色的田徑運動員,彰顯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職能。
健康強健的體魄是大學生運動員運動生涯越走越遠的必要前提條件,這就涉及到高校田徑體能訓練的優(yōu)化設計,加強科學性、針對性體能訓練項目的設置,改善大學生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克服人體的生物惰性,久而久之大學生運動員會將體能訓練當成日常作息的一環(huán),養(yǎng)成科學訓練習慣,認真參與每一次訓練任務。大學生運動員身體素質不斷提高,看到了自己實實在在的進步,滿懷信心地參與田徑運動競賽并取得不錯的成績,給高校田徑隊伍捧回更多榮譽。
運動素質的提升并非朝夕可以實現(xiàn),需要長時間的體能訓練,組織多種體能訓練項目,激發(fā)運動員的運動潛能,促進其運動能力的均衡發(fā)展。高校加強田徑體能訓練方案的優(yōu)化設計,為每個大學生運動員設計符合其身體素質的趣味性訓練項目,調動大學生運動員參與田徑體能訓練的主觀能動性。大學生運動員在田徑體能訓練活動中認真完成每個階段的訓練計劃,不斷突破自身極限,運動素質循序漸進的提高,面對未來的運動生涯充滿無限信心,堅定了大學生運動員參與各大田徑運動賽事的決心。
縱觀那些提前退役的田徑運動員不難發(fā)現(xiàn),傷病是導致他們無法繼續(xù)參加田徑運動賽事的重要原因,仍然處于黃金年齡卻被迫離開心愛的運動場,甚至會影響到運動員未來的生活質量,不得不說是一大憾事,所以必須重視減少傷病的發(fā)生。高校開展田徑體能訓練活動,提高大學生運動員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使其肢體和器官不斷進行調整,加強自我防護,這樣大學生運動員就會更好地適應田徑訓練和比賽的節(jié)奏,以最佳身體素質和飽滿的精神面貌迎接職業(yè)生涯中出現(xiàn)的各類挑戰(zhàn),運動壽命得以大幅延長。
田徑運動賽事包含多種類型,有些比賽對運動員的耐力有著較高要求,擁有良好耐力的運動員通常會順利完成整場比賽,完美執(zhí)行比賽前制定的戰(zhàn)術?;诖耍咝L飶接柧氈幸攸c加強耐力訓練,提高大學生運動員的耐力水平。耐力訓練又分為持續(xù)性、重復性、間接性等訓練方法,給高校田徑體能訓練提供了更多選擇,持續(xù)性訓練指的是每次體能訓練時間超過30min,中間不允許休息,練習強度比較恒定;重復性訓練是要在身體素質達到最佳狀態(tài)時反復練習技術動作,根據(jù)訓練強度的大小可針對性發(fā)展大學生運動員的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間歇性訓練是在身體機能未完全恢復時進行訓練,訓練強度和訓練時間成反比關系,如,周期性中短跑,在高校田徑體能訓練中備受青睞。
田徑運動中競速類賽事不在少數(shù),在跑道長度相同的條件下,最快到達終點的為優(yōu)勝者,速度訓練更是成為了田徑體能訓練的常規(guī)內容,經過長期持續(xù)性的訓練,促使大學生運動員的跑步速度和爆發(fā)力達到新的層次,在最后沖刺階段殺出重圍。速度訓練的有效方法為:信號刺激法,聽到信號的第一時間迅速進入跑步狀態(tài),訓練大學生運動員的反應能力,還能避免在重大田徑運動賽事中搶跑;競賽性速度練習法,讓大學生運動員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參與到競賽跑中,教練員要對獲勝小組進行表揚,營造良性競爭氛圍;高頻率訓練法,組織大學生運動員進行高頻率的高抬腿練習,有利于他們在競速類賽事中始終保持較快速度。
所謂靈敏素質是指面對復雜地勢環(huán)境和各種突發(fā)狀況能夠迅速做出合適的應對,高質量完成技術動作,在高校田徑體能訓練中對大學生運動員靈敏素質的訓練不可或缺,經常使用下面幾種訓練方法:一是競賽模擬法,通過模擬田徑運動競賽環(huán)境,訓練大學生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使其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時保持頭腦冷靜,嚴格執(zhí)行既定戰(zhàn)術;二是專項技術動作訓練法,讓大學生運動員分別在負重和不負重的情況下進行踢腿、跨欄等技術動作的訓練,強化肌肉記憶,提高大學生運動員的靈敏性;三是趣味游戲法,開展如“沖出包圍圈”同類型的游戲,提高大學生運動員靈活應變的能力。
田徑運動中的投擲類項目,需要運動員拿起一定重量的投擲器械迅速拋出,通常是以投擲距離論勝負,力量素質較強的運動員會在這類賽事中脫穎而出。高校田徑力量訓練的要點為臂部力量、胸部力量、腰部力量、腿部力量的針對性訓練,通過開展頸后臂屈伸、直臂擴胸、負重側拉、屈小腿等動作的練習,提高各個肢體的力量。除此之外,杠鈴也是力量訓練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加減阻力,如邊舉杠鈴邊深蹲,訓練肌肉快速收縮的能力,增強神經肌肉系統(tǒng)協(xié)同性,為爆發(fā)力的提升打好基礎,使得高校田徑體能訓練中力量訓練效果更加突出。
體能訓練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教練員對體能訓練的內涵認識越準確,制定的訓練方案越合理,最終獲得的訓練效果就會與預期設想越契合。這一點發(fā)達國家要走在我國的前面,對大學生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訓練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的體系,而我國直到近些年來才實施改革,關于田徑體能訓練仍處于摸索階段。有些教練員對田徑體能訓練尚未形成統(tǒng)一觀點,教練員的想法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運動員,一成不變的體能訓練導致大學生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難以有所提高,輕松完成體能訓練任務毫無滿足感和期待感,常規(guī)訓練和專項訓練的脫節(jié)更加制約了田徑體能訓練的實效性。
大學生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著明顯的差異,在田徑體能訓練方案的設計階段要充分尊重大學生運動員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其職業(yè)規(guī)劃科學設計體能訓練強度,既要保證大學生運動員經過努力訓練可以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又要避免大學生運動員在體能訓練期間受到傷害。但是目前高校田徑體能訓練強度的設計通常缺乏合理性,或是遠遠低于大學生運動員身體最大負荷,或是訓練強度超標,還有些高校采用統(tǒng)一標準和方法對大學生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部分大學生運動員輕松完成的訓練任務,成為了另外一部分群體的夢魘,致使田徑體能訓練效果無法得到保證。
高校田徑體能訓練往往運用了單一、落后的訓練方法,一味地引進其他國家和學校的體能訓練方法,沒有結合實際訓練要求適當創(chuàng)新,體能訓練并不能夠與田徑運動緊密結合到一起,對大學生運動員的吸引力不強,無法達到針對性訓練的目標。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溝通不暢,未能結合其職業(yè)規(guī)劃制定精細化、專業(yè)化的田徑體能訓練計劃,無法充分調動大學生運動員體能訓練積極性,大學生運動員以敷衍的態(tài)度參與體能訓練活動。再加上所用的體能訓練方法過于單調,導致整個訓練過程乏味無趣,大學生運動員將參與體能訓練視為一種被迫完成的任務,其身心素質發(fā)展遭遇了巨大阻礙。
唯有對田徑體能訓練效果作出科學全面的評價,才能準確把握其對大學生運動員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的強化作用,進而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田徑體能訓練方案,增強與大學生運動員個體的匹配度,提高大學生運動員主動參與體能訓練的熱情,徹底扭轉體能訓練效果堪憂的局面。目前我國高校制定和應用的田徑體能訓練制度及考核評價標準不夠完善,單單從教練員的角度對訓練效果進行評價,忽視了訓練主體的所思所想,容易造成田徑體能訓練強度及所用訓練方法不當?shù)膯栴},田徑體能訓練方案的優(yōu)化缺乏正確導向,訓練活動盲目開展,訓練效果處于較低水平,挫敗了大學生運動員的自信心。
要想保證體能訓練與田徑運動項目完全契合,在進行訓練方案的設計時應該有更多考量,整合從各個渠道平臺收集到的信息,基于對田徑運動項目及大學生運動員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的了解,制定科學、嚴謹、個性化的田徑體能訓練方案。要體現(xiàn)出大學生運動員個體身體素質及職業(yè)發(fā)展的差異性,組織喜聞樂見的體能訓練活動,給大學生運動員帶來新鮮感,使其在參與體能訓練的過程中獲得身心愉悅,盡情享受其中的樂趣。同時,田徑體能訓練要突出重點訓練內容,讓大學生運動員知道自己應該具備的運動素質,平時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踴躍參加田徑體能訓練活動,積極反饋訓練效果,幫助教練員調整訓練方案。田徑體能訓練是一項長期性的活動,持之以恒才能看到效果,要注重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體能訓練強度不能超過大學生運動員的身體負荷,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運動員良好的鍛煉習慣,面對訓練任務毫不懈怠。
高?,F(xiàn)行的田徑體能訓練模式急需加以優(yōu)化,當務之急是打造集專業(yè)、職業(yè)、業(yè)余為一體的多元互補訓練體系,對競技體育人才進行個性化培育,分別設計對應的田徑體能訓練計劃,提高大學生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結合國內優(yōu)勢田徑運動競技項目,加強資金資源投入,嚴格管理教練員和運動員隊伍,利用優(yōu)秀的教練員培養(yǎng)高質量大學生運動員,落實專業(yè)田徑體能訓練計劃,不斷充盈專業(y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隊伍。與國際競技體育相聯(lián)系,以市場為導向,建構職業(yè)競技體育運動訓練計劃,規(guī)范體能訓練項目和方法,培養(yǎng)符合市場需求的體育人才。建設三級訓練網(wǎng)絡,滿足青少年業(yè)余競技發(fā)展需求,引導大學生運動員參與田徑體能訓練訓練,為其選取適宜的體能訓練模式,展現(xiàn)體能訓練對田徑運動競技人才培養(yǎng)的推動作用,實現(xiàn)高質量田徑運動競技人才隊伍建設。
體能訓練是需要不斷重復開展的,田徑運動員長期進行同一項目的訓練,難免會覺得十分枯燥,參與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思維發(fā)散,無法集中注意力,體能訓練效果隨之降低,還有可能因此受傷。對此,教練員要注重體能訓練方法的創(chuàng)新,穿插一些趣味性游戲,豐富大學生運動員的訓練體驗,使其端正訓練態(tài)度,保持身心放松,不會產生過大壓力。鑒于大學生運動員的思想比較活躍,榮譽感較強,在體能訓練中可以組織多種校內和校際間的田徑運動項目競賽,或是帶領大學生運動員外出旅游,讓他們以競走和跑步的方式到達目的地,或者將身體素質相差不大的運動員放在一個小組,鼓勵他們互相監(jiān)督、互幫互助,實現(xiàn)大學生運動員體能方面的共同提升。通過大膽實踐找到大學生運動員的興趣點及適合他們的體能訓練方式,讓體能訓練真正成為大學生運動員突破自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途徑,訓練效果會更加趨于理想化。
有相當一部分教練認為競技能力的決定因素必然是田徑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所以一直以來都將訓練重點放在了身體訓練上,忽略了運動員的真實想法,這種錯誤的訓練觀念使得教練和運動員的關系漸行漸遠,體能訓練計劃得不到運動員的認可,執(zhí)行難度加大。競技能力固然是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但心理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于大學生運動員來說,參加田徑運動賽事的經驗較少,心理狀態(tài)不夠穩(wěn)定,遭遇挫折極易產生心理陰影,即便運動素質再強也難以在比賽中穩(wěn)定發(fā)揮,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有些大學生運動員為此一蹶不振。高校教練員必須對大學生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與體能訓練相結合,提高大學生運動員的抗挫折能力,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無論成敗榮辱都淡然以待,那么大學生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將走得更加長遠。
科教興國這一觀點同樣適用于高校田徑體能訓練,將科學研究和日常訓練緊密結合,發(fā)揮二者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作用,將會取得1+1>2的效果。對田徑運動中的各種體能訓練方法和大學生運動員的身體特征進行科學探究,通過大數(shù)據(jù)的比對深入挖掘當前田徑體能訓練方法的優(yōu)勢和缺陷,不斷實施創(chuàng)新,給田徑體能訓練計劃的優(yōu)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訓練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種種信息,是對科研結果的驗證和反饋,使科學研究得以持續(xù)進行。比如,利用先進儀器對大學生運動員的身體各項生理指標進行檢測,建立大學生運動員專用數(shù)據(jù)庫,然后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得出各個學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營養(yǎng)需求,在體能訓練實施階段進行相應的營養(yǎng)補給。還可以利用相關軟件,對每個運動員在體能訓練過程中的動作進行科學分析,找到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之處,有針對性地加以糾正,提高體能訓練效果。
緊密圍繞體能訓練為核心,建構科學的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指標,以便對大學生運動員參與田徑體能訓練的態(tài)度、成效、不足進行全面分析,充分利用所得評價結果與大學生運動員進行溝通,表達激勵、肯定和期待,充分激發(fā)大學生運動員的訓練熱情和內在潛能。教練員與大學生運動員要平等對話,耐心解答他們的疑惑,指出他們在日常訓練中哪些方面存在改進空間,幫助大學生運動員克服惰性,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個體。認真聽取大學生運動員的意見和建議,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田徑體能訓練計劃方案的編制中來,定期反饋體能訓練效果。教練員對大學生運動員每次訓練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在與大學生運動員交流時會有更多話題,贏得他們的信任,筑牢大學生運動員的自信心,使得體能訓練更具針對性,大學生運動員身體素質能夠真正有所改善。
新時代下,高校田徑體能訓練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出田徑運動競技人才培養(yǎng)職能,積極更新對田徑體能訓練內涵和價值的認識,制定科學嚴謹?shù)挠柧毞桨福S富體能訓練方式,增加體能訓練的趣味性。同時,注重對大學生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將科研探究和體能訓練相結合,對體能訓練效果進行準確評價,從而確保大學生運動員在田徑項目競技領域占據(jù)一席之地,增強他們?yōu)閲鵂幑獾囊庾R和實力,為我國體育事業(yè)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