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樂 ,朱玉斌 ,郎超男 ,于如信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 徐州 221116)
在高校機械類專業(yè)課程中,“工程實訓”課程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一門實踐性技術基礎課,是培養(yǎng)工程素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必修課程[1-2]?!肮こ虒嵱枴本哂型ㄗR性基礎工程實踐教學特征,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教育環(huán)節(jié)[3],不僅可以讓大學生接受工程實踐的教育,還可以讓大學生了解工業(yè)制造、體驗工業(yè)文化。2020年初突發(fā)新冠肺炎疫情后,居家線上教學成為學校的主要授課方式,“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被采納,且廣泛應用于高校的教學中。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各地區(qū)的教研機構以及高校都積極總結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經驗,以求探索出一條常態(tài)化的混合式教學道路,提高教學的質量[4-6]。
目前,在高校機械類“工程實訓”教學中,基本采取人員控制分流、多次反復講解的方法,但由于學生集中聽講、老師操作指導過程受限等因素,教學效果不甚明顯,并且學生與操作臺面間的距離也增加了實訓指導的難度[7-8]。因此,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實踐教學,以解決高校機械類專業(yè)“工程實訓”課程的教學困難和教學障礙顯得尤為迫切[9-10]。
高校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適應了傳授式的教學模式,但步入大學之后,傳統、被迫式地吸收知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推廣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微課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物,被認為是一種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微課非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旌鲜浇虒W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內化吸收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非常有利。因此,構建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凸顯學生在實訓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工程實踐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個性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模式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在課前,學生可以借助微課及配套的教學資源進行個性化學習,精準定位學習中的問題;在課中,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呈現實訓工種的知識框架,精講重難點,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集中講授,對個別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在課后,教師集中和針對性解答完學生的問題,學生就可以根據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單開展實踐操作。
目前,高校實訓教學中使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對學生了解、認識、掌握操作技術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單一、片面的示范講解教學也產生了嚴重的弊端。其主要表現為學生在課堂上僅以單一的技術動作模仿練習為主,使學生對教師過于依賴,只會模仿技術動作而不作深入思考。由于學生的學習是集中的,教師很難顧及學生的差異性,而且各實訓工種的銜接度非常高,所以傳統的實訓教學有時會出現較大的兩極分化。
“工程實訓”課程是一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技術性實踐專業(yè)課?!肮こ虒嵱枴闭n程必須在專門的實訓場地開展教學,但由于場地、設備有限,練習人數又多,所以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實際操作的時間很少,這也一直是各高校實訓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學生想通過課后學習鞏固并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但是課后無人進行指導且沒有正確的操作過程作為參照,學生動手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升受到多重限制。將微課與混合式課堂融合的教學模式引入“工程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中,轉變了師生的課堂地位,通過探究式學習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符合目前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緊跟信息化教育腳步,也順應了現階段實踐教學的實際需求。
在“互聯網+”背景下,針對高校機械類專業(yè)“工程實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微課和混合式教學特點,將傳統面對面的實訓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機結合,構建出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
2.1.1 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模式可行性分析
首先,分析現階段高教改革提出的實訓教學要求和培養(yǎng)目標,結合目前“工程實訓”教學現狀,構建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模式。其次,在教學模式構建后,反復研討并進行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根據高校“工程實訓”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與特點,進行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應用提供理論支持。
2.1.2 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設計分析
根據高校“工程實訓”教學現狀,針對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改革和各實訓工種的具體要求,結合新的教學模式,搜集相關微課資源,設計課件以及習題等教學資源,輔助學生進行內化吸收,并設計出課堂教學的具體過程。為了檢驗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工程實訓”課程的有效性,課題組進行了多輪行動研究,力爭讓新的教學模式更具科學性和有效性。
2.2.1 實現教學內容微課化
教學內容微課化是將各實訓工種的教學內容按知識特點分為多個微課課程,各微課課程之間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既保持較為清晰的邊界,又合理結合,使之共同構成“工程實訓”課程的整體。微課將以集中于某一具體知識點的講解、實訓儀器的操作、設計圖紙的剖析等方式深入教學內部,讓學生認識教學內容的本質和規(guī)律,使學生全面掌握各實訓工種知識。同時,通過合理的微課內容規(guī)劃,將每個實訓工種知識點講解清楚,將所有的知識片段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形成系統化的知識脈絡。
2.2.2 收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
在制作微課視頻之前,需要收集、整理、錄制微課所需的教學資料。包含收集與知識點相關的生產、生活、科技前沿信息,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問題情境;根據備課的教案,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對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實訓知識通過動畫演示或微觀模擬的形式呈現;對操作復雜且花費時間較長的實訓內容提前錄制好輔助視頻。
2.2.3 編寫微教案
教案是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對象以及教學內容設計的施教方案。微課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一樣,也需要根據微視頻知識點的教學內容編寫微教案。在編寫微教案的過程中同樣要對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等多方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并結合新時代勞動教育對實訓實踐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業(yè)要求,制定出科學性、針對性強且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施教方案。在編寫微教案過程中需體現出“工程實訓”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2.2.4 制作工程實訓微課
結合提前制作好的PPT課件,通過專業(yè)的設備和軟件進行微課錄制,錄制的微課要能夠清晰準確地呈現出各實訓工種的知識點和教師講解的內容。每節(jié)課錄制結束后,反復觀看、及時修改,保證制作出的微課在圖文質量、教學內容、教學難度等方面均符合線上教學要求。
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起到了積極作用。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過于單一化,不能完全發(fā)揮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要設定包含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包括線上的導學微課教學視頻的觀看、同步檢驗任務的完成、線上互動答疑的參與等表現;線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力提升檢驗、實訓操作、方案設計、討論交流、合作探究、提交作品等課堂表現;線上展示點評中的互動交流、學習進度、學生討論等方面,形成性評價有利于加強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偨Y性評價是指學生完成各工種最終任務的成績。設計的評價體系將“工程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實踐應用、課堂教學等學習活動融為一體,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主旨,準確把握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實現“工程實訓”課程的教、學、評一體化的要求。
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與探索既是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教育”的具體舉措,也是落實創(chuàng)新型教育、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更是疫情期間廣大教師積極探索與實踐的重要成果。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深度融合了大量微課、混合式教學等相關成果,在混合學習理論、認知負荷理論及掌握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將微課與混合式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具有現實的推廣價值和實際應用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改變了高?!肮こ虒嵱枴闭n程傳統的教與學方式?;谖⒄n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對工程實訓各工種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設計制作微課視頻以及相關學習資源,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探索構建了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個性化學習的積極性,也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方式,有效提升了實訓實踐的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
2)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實訓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實踐為契機,構建高校實訓教學泛在學習環(huán)境,提升了師生信息化應用水平和信息素養(yǎng),推進了“互聯網+教育”的發(fā)展,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為高校實踐教學提供了研究案例和教育資源。
課題組結合現有實訓教學的特點和現狀,構建了一種以微課為主要線上教學資源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實踐教學方式。在現有理論教學及微課實施方案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了符合實訓教學的系列微課課程及相應的教學方案,詳細介紹了工程實訓線上微課及線下教學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從理論、實踐、應用的角度分析了基于微課的“工程實訓”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改變了高?!肮こ虒嵱枴闭n程傳統的教與學方式,有助于提高高校實訓教學信息化水平,提升實訓實踐的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培養(yǎng)師生信息化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推進“互聯網+教育”的發(fā)展,促進信息技術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為高校實踐教學提供研究案例和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