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軍 宋成飛
中國經典音樂《高山流水》是中華文化深 沉底蘊的一個縮影,是情感表達和美學追求的 完美融合。通過解析這首曲子,我們能夠更深 入地理解中國古典音樂如何通過其獨特的藝術 形式,傳達情感深度和美學價值。
一、《高山流水》的歷史與文化背景
《高山流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春 秋時期,它與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密切相關。伯 牙是一位著名的琴師,以其卓越的琴藝和高深 的音樂理解而聞名。子期則是他的摯友,是唯 一能夠真正理解伯牙琴音中情感和意境的人。 據(jù)傳,伯牙曾為子期彈奏兩段旋律,一段描繪 高山之巔,另一段描繪細膩的流水。子期不僅 能聽出這些自然景象,還能感受到伯牙通過音 樂傳達的深層情感。這一故事體現(xiàn)了古人對音 樂與自然、情感的深刻理解。
《高山流水》不僅在音樂上展現(xiàn)了極高的?? 藝術成就,還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 義。它代表了一種理想的友誼模式,即所謂的“知?? 音”—— 一個深刻理解和欣賞他人內心世界的?? 人。這種關系超越了言語和表面的交流,觸及?? 心靈深處的交流和理解。在中國文化中,“知音” 的概念被高度重視,并且常常被用來描述一種?? 理想的、深刻的人際關系。《高山流水》也有?? 對自然美的贊美。它通過音樂表現(xiàn)了自然界的?? 壯麗與和諧,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的自然觀,
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首樂曲不僅僅是聲 音的藝術,它還是一種哲學和文化的表達,展 現(xiàn)了古人對美、對和諧的追求。
二、《高山流水》的音樂結構
《高山流水》展現(xiàn)了中國古典音樂中獨特 的樂曲結構,這種結構不僅流動而且變化豐富。 整個樂曲分為多個段落,每個段落都有其獨特 的音樂主題和表現(xiàn)手法。這不僅僅是線性的音 樂敘述,而是通過重復、變奏等手段,形成了 一種循環(huán)與發(fā)展相結合的結構。樂曲的開頭, 即引子部分,通過寬廣音域的跳躍和音區(qū)的變 換, 以及實音與虛音的對比, 營造出一種朦朧、 神秘的氛圍。這些音樂元素共同作用,仿佛描 繪出云霧繚繞的高山景象。緊接著的第二、第 三段,則主要使用清澈的泛音和活潑的節(jié)奏來 模仿流水的潺潺聲音。這些段落表達了一種清 新與純凈的感覺,而第三段作為第二段的高八 度重復, 更增添了音樂的空靈感。隨后的第四、 第五段采用如歌的旋律,流暢而悠長,象征著 云行水流,展現(xiàn)出自然的和諧與優(yōu)美。這些旋 律平和而富有節(jié)奏感,給人以寧靜的感受。第 六段則通過跌宕起伏的旋律和大幅度滑音,以 及猛滾和慢拂的技巧,表現(xiàn)出激烈的流水聲, 如蛟龍怒吼,富有動感與張力。這一段的音樂 表現(xiàn)力強烈,給人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第 七段在高音區(qū)的連珠泛音群中,音勢先降后升, 仿佛輕舟過水后的平靜與余波,帶給聽眾一種 平和又充滿期待的情感體驗。而第八、第九段 則變化再現(xiàn)前面的旋律,并加入新的音樂元素, 節(jié)奏稍快而有力,表現(xiàn)出熱情與活力。特別是 第九段的頌歌般旋律由低向上引發(fā),富于激情, 為整首曲子增添了更多的情感深度。
三、情感表達的深度與復雜性
(一)表達友誼的深層含義
《高山流水》不僅是一首古琴曲,它還通 過獨特的音樂技巧表達了友誼的深層含義。在 這首曲子中,音樂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象征著 友誼的不同面貌。旋律的高低起伏,不僅表現(xiàn) 了伯牙琴音的技巧,也象征著友情中的各種情 感波動。時而高亢激昂的旋律仿佛在講述友誼 中的激動和喜悅,時而平緩低沉則似乎在訴說 著理解與共鳴的深刻和安靜。音樂中的和聲和 節(jié)奏變化,如同友誼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這 種非言語的交流,正是伯牙與子期友誼的核心, 也是《高山流水》所要傳達的主要情感。《高 山流水》中的細膩指法,如泛音、滾、拂等, 也是表達這種深層友誼的重要手段。這些技巧 不僅僅是對流水和高山的描繪,更是對友誼中 細微情感變化的捕捉。它們讓這首曲子不僅僅 是一段音樂,而是一種情感和心靈的共鳴。
(二)音樂中的哲學思考
《高山流水》作為一部深具哲學內涵的音 樂作品,通過其獨特的音樂技巧和旋律表達, 引導聽眾進入一種深層次的思考和感悟。在這 首曲子中,流水不僅僅是自然界中的一個元素, 它還象征著生命的流轉和時間的流逝。音樂中 流水的聲音通過不斷變化的節(jié)奏和旋律,如同 生命中不斷變化的階段和時刻,引發(fā)對生命本 質和時間意義的思考。同時,高山在這首曲中 代表著永恒和不變。相對于流水的動態(tài)和變化, 高山的音樂主題更為穩(wěn)定和深沉,通過持久而 堅定的音符,傳遞出一種超越時間和變遷的永 恒感。這種對比不僅體現(xiàn)在音樂的結構上,更 在聽眾的心靈深處引起共鳴,激發(fā)對永恒與變 化、瞬間與永恒之間關系的深思。這首樂曲還 通過其細膩的旋律變化和深沉的音色,創(chuàng)造出一種既真實又超然的聽覺體驗。在欣賞音樂的 過程中,聽眾不僅被帶入一個美妙的音樂世界, 更被引導進行心靈上的探索和哲學上的思考。 《高山流水》的美學和哲學價值在這種深層的 情感和思想交流中得以充分展現(xiàn),使其成為不 僅僅是音樂上的杰作,更是文化和哲學思想的 寶貴傳承。
(三)與聽眾情感的共鳴
《高山流水》通過其精妙的音樂技巧,觸 動了聽眾的情感,引發(fā)了深層的共鳴。在《高 山流水》的演奏中,每一個音符的振動都似乎 帶有特定的情感質感。高潮部分的激昂和低谷 部分的沉靜,通過古琴的泛音和滑音等技巧的 運用,形成了一種情感的波動,這些波動觸及 了聽眾的內心深處。音樂的波動不僅僅是聲音 的變化,它們如同情感的波瀾,引導著聽眾的 心情隨之起伏。
《高山流水》中的每一次泛音、每一個滑 音都仿佛在講述一個故事,或是描繪一個場景。 這些音樂元素不單單是展示技巧,它們也是情 感的載體,能夠激起聽眾心中的共鳴。例如, 泛音的清脆潺潺,讓人聯(lián)想到山間清流,觸發(fā) 了人們對自然美和平靜的向往;而激烈的滑音 和跌宕的旋律,則可能引發(fā)聽眾對于更加激烈、 深刻情感的體驗?!陡呱搅魉返囊魳窐嬙旌?情感表達方式,與東方美學中的“留白”原則 不謀而合。這種美學讓聽眾在音樂的間隙中, 用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去填補,從而使得音樂的 體驗變得更加個性化和深入。聽眾在這個過程 中,不僅僅是被動接受,更是主動參與,與音 樂中的情感主題建立了獨特、深切的聯(lián)系。
四、《高山流水》的美學特征
(一)在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地位
《高山流水》這首曲目深刻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藝術所追求的“意境”美學,一種重視通過 藝術形式來傳達情感和哲學思想的美學理念。 在《高山流水》中,這種“意境”不僅僅是音 樂旋律的直觀呈現(xiàn),更是通過音樂創(chuàng)造出一種 超越具體形象、能夠引起深層情感共鳴和思想 聯(lián)想的藝術境界。在中國古典美學中,藝術作 品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其形式的完美,更在于 它能夠激發(fā)觀者或聽者內心的情感波動和精神 體驗。《高山流水》正是通過其精妙的旋律、 豐富的情感層次和深邃的哲學內涵,實現(xiàn)了這 一美學目標。它通過音樂的形式,傳達了作曲 者對自然美、人文情感和哲學思考的深刻理解, 使聽者能夠超越日常經驗,進入一種更加廣闊 和深遠的精神世界?!陡呱搅魉愤€展現(xiàn)了中 國古典音樂特有的內斂和含蓄美,不同于西方 音樂的直接和外放,它更多的是通過細膩的情 感細節(jié)和微妙的音樂轉換,引導聽者進入一個 既寧靜又充滿內在動力的藝術空間。
(二)體現(xiàn)中國古典音樂的美學原則
《高山流水》在體現(xiàn)中國古典音樂的美學 原則方面, 展現(xiàn)出了深刻的藝術價值。其旋律、? 節(jié)奏和動態(tài)的精妙運用,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展 示,而是一種深邃的“意境”追求。每一段音 樂都像是一幅細膩的畫卷,描繪出自然界的宏 偉景象和內心世界的微妙情感,從流水的潺潺 到高山的巍峨,每一音、每一節(jié)都在訴說著一 個故事, 傳遞著一種情感。特別是音樂中的“空 靈”和“留白”理念,它不是簡單的沉默或缺乏, 而是一種藝術上的深思熟慮。在音符之間故意 留下的空間,就像是中國畫中的留白,給予聽 者無限的想象空間,讓他們的情感和思緒得以? 在這些空隙中游走和擴展。
(三)音樂中的自然美與和諧之美
《高山流水》在中國古典音樂中卓越地展現(xiàn)了自然之美與和諧之美,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其對 自然界聲音的模仿以及所激發(fā)的內在情感和意 境上。曲中的流水聲不僅是對自然界直觀景象 的音樂再現(xiàn),更重要的是,它們喚起聽者深層 的情感共鳴和心靈的回響。這種情感的激發(fā)超 越了單純的聲音模仿,進入了一種更為深遠和 抽象的藝術領域。曲中旋律的流暢與節(jié)奏的和 諧,以及音樂結構的平衡,反映了中國古典哲 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這種思想中,自 然不僅是人類生活的背景,而且是與人類精神 和情感緊密相連的存在?!陡呱搅魉吠ㄟ^其 細膩的音樂語言,不僅重現(xiàn)了自然的形態(tài),更 重要的是,它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深刻聯(lián)系 和和諧共存的狀態(tài)。
五、結語
《高山流水》不僅反映了古代音樂家的高 超技藝,更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對和諧、平衡以 及自然美的追求。在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中, 重新審視和欣賞如《高山流水》這樣的古典音 樂作品,不僅能豐富我們的文化體驗,更能啟 發(fā)我們對傳統(tǒng)藝術價值和意義的深刻反思?!陡?山流水》不僅僅是音樂的傳承, 它是一座橋梁, 連接著過去和現(xiàn)在,引導我們走向更加豐富多 彩的精神世界。
基金項目:2020 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課 題“5G 時代音樂教育實踐與探索”,項目編號: HB20YS049。
[ 作者簡介 ] 張小軍,男,漢族,甘肅康縣人, 河北經貿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音樂 教育研究。宋成飛,男,漢族,安徽阜陽人, 河北經貿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音 樂專業(yè)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