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蘋 朱麗莉
(甘肅省皋蘭縣第一中學,甘肅 皋蘭)
高中學生的心理正由青澀逐漸進入日漸成熟的階段,他們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極易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多種不良的心理問題、習慣和性格等。因此,全面加強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高中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程度,并使其逐漸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推動班風、學風建設,最終促使學生身心同步發(fā)展,真正提升班級管理的效能。
在高中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所謂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借助學生心理、生理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和特點,有效運用心理學的一些疏導調節(jié)的方法、策略,引導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還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實現(xiàn)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不斷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學生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高中學生只有具備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適應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反之,如果學生沒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包括厭學、自卑、自負、沉迷網(wǎng)絡等,嚴重影響了高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未來的發(fā)展。由此,關注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并將其納入班級管理中,是實現(xiàn)高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1]。
高中階段,學生心理、生理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同時,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常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更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認可。面對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需求,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必須要關注學生“渴望被尊重、被認可”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其足夠的尊重和關愛。
首先,要努力打破長久以來“權威式”管理理念的束縛,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意見、觀點,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等,將學生置于平等的地位上實施管理;同時,還要在日常管理中不隨意打聽、泄漏學生的秘密和隱私等,理解學生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其次,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切忌因學生成績好壞實施不同的班級管理標準。尤其是當學生犯錯的時候,要盡可能避免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批評教育,即便是批評也是對事不對人,以免學生在批評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負擔。最后,班主任還應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使得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和氛圍中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見解,給所有學生發(fā)表心聲的機會,也給犯錯學生表達的機會。
在加強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班級管理時,教師還應結合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賞識激勵法,努力挖掘學生學習、成長中的閃光點,對其進行表揚、賞識和激勵,才能有的放矢,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開設“賞識激勵區(qū)”,印制“賞識激勵卡片”等,深入挖掘學生在學習中、成長中存在的閃光點,對其進行表揚和激勵,強化學生的自信,使其在教師的肯定中獲得滿足感。還可以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之后,將原來的“三好學生”評價標準加以延伸,將高中學生在學習、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融入其中,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還可以通過建立班級的微信群、QQ群或者釘釘群,依托各類交流平臺向學生介紹一些與生活、學習有關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識,幫助學生掌握自我心理調節(jié)宣泄的簡單方法;也可以站在人文主義的角度對班級環(huán)境進行美化,在班級中的黑板報上開辟心理教育專欄,給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心理教育氛圍,促使學生在班級文化潛移默化影響下逐漸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最終強化班級管理效果。
高中學生面臨著繁重的學習壓力、考試壓力,在學習中常常出現(xiàn)消沉、煩躁等問題,班主任可在學生日常學習之余設計一系列課外活動,包括籃球比賽、足球比賽、讀書會、藝術活動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逐漸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格等;同時,還可以結合班級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等,組建各種興趣小組,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其在參與興趣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性格。例如,針對班級中冷漠、自私、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的學生,教師可開展互助小組、一幫一活動等,也可以開展針對性的主題班會、講故事活動等,促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逐漸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真正提升班級管理成效。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在適時疏導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帶領學生深入社會,直面一線勞動者,積極組織各種研學實踐活動。如此可以引領學生廣泛接觸同學、老師、父母、親戚、朋友以外的社會人,一步步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公關能力、交流溝通水平和分享意識等,幫助學生真正成長為有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意識的合格公民。
班會活動是班級管理中最為常用的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徑。基于此,在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化班級管理時,班主任可定期召開與心理健康相關的主題班會活動。我們在開展主題班會之前,可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相關的素材,包括名人素材、偉人素材等,或者給學生播放相關的電影、視頻等,使得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也可以指導學生以身邊同學作為典型案例搜集榜樣事例,以更好地感染學生,使其從中獲得正能量,逐漸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伴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逐漸深入教育中,已經(jīng)成為教師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以微信、微博、QQ、貼吧為代表的新媒體工具已經(jīng)成為高中學生溝通、表達觀點的重要途徑。面對這一現(xiàn)狀,班主任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化班級管理時,必須結合學生的喜好,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支持下的新媒體工具與學生進行溝通,開展在線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還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隨時關注和了解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捕捉學生在成長中、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問題,以便于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例如,高中學生都非常喜歡微信,喜歡在朋友圈內發(fā)表自己的心情和想法,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關注,了解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與其展開溝通和交流,真實了解其內在想法,并站在朋友的角度上進行引導和鼓勵,切實幫助學生盡快走出困惑。另外,部分高中學生不愿意向教師透露自己的心聲,不愿意向教師呈現(xiàn)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日常的溝通交流中很難精準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難以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這就可以借助網(wǎng)絡的方式,設立熱線信箱、網(wǎng)絡服務中心等,指導學生采用匿名、化名的方式與班主任進行溝通,指導學生將自己學習中、成長中遇到的困惑、煩惱分享給教師,班主任則據(jù)此進行針對性疏導,幫助學生調整修復心理狀態(tài),助力學生成長。
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傳統(tǒng)文化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是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領其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重要契機。例如,針對當前高中學生不懂得感恩的現(xiàn)狀,班主任可利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契機,指導學生為父母寫一封信,或者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晚餐等,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也可以在端午節(jié)、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建黨節(jié)等召開主題班會,或者舉辦主題活動,指導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愛國情感,并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海洋里尋覓到教育的契合點。例如,可指導學生學《論語》、背誦《弟子規(guī)》,給學生講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深刻領悟古人的孝悌之義,懂得做人的道理。長此以往,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逐漸克服了多種心理問題,形成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明確了奮斗目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教育場所,唯有將其與學校教育聯(lián)合起來,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健康成長,最終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诖?,高中班主任在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充分利用家長會、日常交流、家訪等,指導學生家長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家長在日常家庭教育中應關注孩子意志品質、健康心理的形成等,最終促使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將教師與學生、集體與個體、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學校社會與家庭等多種因素充分結合起來,促使各個主體同頻共振,以多種渠道、多種手段策略共同推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地學習、生活,和諧地與他人交往,最終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成長和自我發(fā)展。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班級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基礎和關鍵。基于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最終強化班級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