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聯(lián)生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察,同樣也是令師生頭疼的難點。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優(yōu)化當下的寫作教學,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已經成了廣大教師致力研究的重點?;诖?,本文立足高中寫作教學,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出發(fā),對高中寫作教學策略展開初步的探討。
在以往的寫作教學中,學生全程跟隨教師思路走,沒有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進而導致學生的文章空洞、缺乏情感,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思路基本一致、框架一體,缺少鮮明的特色,效果不佳。部分教師喜歡華麗的辭藻,忽視文章的真情實感,最終導致學生的文章華而不實,流于表層。
會說、能寫、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目標。隨著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不斷滲透,作文材料也在不斷豐富,教師在關注學生自主性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但絕大部分的教師只會用高考題型來訓練學生,殊不知這種模式會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不但如此,在作文批改上,教師也只是從語言、事例引入、寫作手法等方面進行評定,并未做出深入的解讀,學生也無法獲得更好的反饋。部分教師為了追趕進度,會為學生發(fā)布一套寫作模板,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況合理地套用,這樣的寫作教學不僅無法提升學生寫作水平,還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當下寫作教學的重要任務。
以“立德樹人”為任務,將立德樹人任務有計劃地融入到寫作教學中來,通過春風化雨的方式浸潤學生,可以助力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助力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例如高一必修一第二單元的教學,本單元涵蓋了各行業(yè)的領軍人物事跡,通過對他們人生事跡、貢獻的了解,可以讓學生懂得真善美。以單元寫作為任務,鼓勵學生采取人物描寫的方法將身邊的勞動者的形象、事跡寫出來,可以將“立德樹人”的任務扎根于學生心中,在不斷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可以說,從小學到高中,寫作一直都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難點,究其根源在于學生閱讀量不夠、缺乏寫作興趣,進而導致學生積極性、主動性不高。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的寫作教學,教師要善于整合資源,利用有效的手段,通過構建直觀、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和分析中產生深入的思考,最終達到落筆成文的目的。不但如此,教師要注重教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為學生推薦相關閱讀書籍,喚醒學生的內心情感。例如在“家鄉(xiāng)文化生活”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不同地方的風景視頻,并配以動聽的音樂讓學生沉浸其中,隨后教師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位置,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家鄉(xiāng)的風景、風俗、習慣等。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大家暢所欲言。在學生說完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自己家鄉(xiāng)的風貌、人文、地理、習俗等整理出來,并向全班同學進行分享。
縱觀以往的寫作教學,教師都會設定題目組織學生開展訓練,機械化的訓練模式已然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只有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訓練,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隨著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不斷推廣,教師要合理安排寫作課時,通過增設隨筆訓練,在完成課堂教學后引導學生開展寫作訓練,通過以讀促寫的方式豐富學生知識,讓學生在訓練中掌握寫作技巧。例如在《拿來主義》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本篇文章在于培養(yǎng)學生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意識。結合文章內容,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如何在新時代運用拿來主義”為題開展隨筆訓練,既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教師還可以引入社會熱點話題組織學生訓練,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對當下社會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思維是人的智慧的核心,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有賴于學生思維力的培養(yǎng)。在寫作中留白是文人大家常用的一種寫作方式,簡潔的文字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寫作中,也可以運用留白指導學生開展想象,以不斷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例如小組討論法開展交流,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激蕩出火花。例如在《竇娥冤)》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改寫和續(xù)寫活動,讓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敘事風格。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能夠明確寫作的方向,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比如,面臨死亡的時候,竇娥的性格會產生怎樣的發(fā)展?竇娥事件的發(fā)生是否能夠引起統(tǒng)治者觀點的改變呢?后續(xù)事情如何發(fā)展?在大家討論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強調竇娥的性格、精神。在學生參與討論中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思維的發(fā)散中,教師鼓勵大家猜想并有邏輯地進行改寫和續(xù)寫,力圖通過這一方式發(fā)散學生思維,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以推動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逐步落實。
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力是在學習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能力。優(yōu)秀的鑒賞力可以讓學生正確看待事物,能夠抓住精華摒棄糟粕,能夠讓自己的文章邏輯嚴謹、用語簡潔、文章工整。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整合各種手段開展教學,以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在反思中構建出屬于自己的一套寫作體系。例如在小說鑒賞中,讓學生結合小說的表達方法自擬題目,結合自己或身邊他人的經歷、自己的想象虛構故事,并注重對人物語言、性格等的賞析和評定,隨后在班內挑選出優(yōu)秀篇章進行點評,通過這種鑒賞活動的開展可以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可以助力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
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的教育教學,不僅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出了要求更要注重學生自我認識的培養(yǎng)。而寫作互評不單可以檢驗學生的寫作效果,還能讓學生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進而助力自身的全面提升與發(fā)展。在應試教育體制引領下的寫作教學中,批改部分難以做到“因材施教”,而且這種方式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除了要指導學生對文章開展反饋外,更要合理指出他們寫作存在的問題,并鼓勵學生糾正錯誤。在學生完成寫作之后,教師可以在班內開展小組互評活動,通過互評借鑒他人優(yōu)秀的寫作方法,并對他人的行文結構、邏輯思維進行學習,并適時的反思自己的文章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可以在小組互評中助力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有著深遠的意義?;诖耍處煴仨毭鞔_理念,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當前寫作問題,助力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的教育教學,教師要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并通過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辯證視角開展寫作訓練,可以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