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陽
熱播劇《底線》可謂職場的一個縮影。特別是在前幾集中,在涉及職場案件時,劇中反復多次提到了職場背景調查??梢?,背景調查已然成為現(xiàn)代職場招聘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背景調查,指的是雇主公司向求職候選人發(fā)起的背景調查。背景調查內容通常包括對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學歷、工作履歷、工作表現(xiàn)等進行核實?;燠E職場,辛辛苦苦拿到一個不錯的Offer,我們會很開心,但是在正式成為下家公司一員之前,往往會經(jīng)歷一個背景調查的過程。但是,很多職場人對背調如何操作是不了解的,或是知之甚少的。
嚴格來講,背景調查做的是客觀信息的比對,相對主觀的評價僅作為參考,但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一些負面評價還是會影響到求職者。因此,對廣大求職者來說,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要重視可能的背景調查。在職場上,簡歷不隱瞞和不造假是基本素養(yǎng)和常識,提升個人能力是核心,打好職場關系則是輔助加分項。
為了萃取出更專業(yè)的背景調查素材,近期,筆者多次跟同道Ada (國內某上市公司資深人力資源總監(jiān))交流取經(jīng),并向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協(xié)會的背調公司客戶M 經(jīng)理進行了線上訪談求證,整理出這篇背景調查的文章與職場人共勉。
通常來說,一般企業(yè)有用工需求就發(fā)布招聘職位,從發(fā)布到入職都經(jīng)過哪些流程呢?
企業(yè)招聘入職流程:職位發(fā)布→篩選簡歷→初試→復試→背景調查→通過(Y)→發(fā)放Offer →入職→試用合格→轉正或未通過(N)→拒絕候選人入職。
當有了求職愿望后,能得到用人單位的Offer,這對求職者來說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但想正式入職,又是一個系統(tǒng)的閉環(huán)流程。特別是在背景調查環(huán)節(jié),大多企業(yè)會跟第三方背調公司合作,身在職場的人會認為它深不可測,對此既好奇又忐忑。
a.背調作用。企業(yè)雇傭員工,如同人們購物,誰也不希望買到“溢價過高或貨次價高”的商品。從企業(yè)的角度,它希望自己花錢“購買”的員工是“貨真價實、性價比高”的,體現(xiàn)在履歷屬實、業(yè)績屬實及無明顯雇傭風險等。
b.背調對象。通常成熟公司(不僅僅是指大廠,受企業(yè)行業(yè)因素影響,小公司有些崗位也需要背調)招聘,都需要對候選人做背景調查,區(qū)別就在于調查的深度。僅僅是HR 與前雇主核實候選人的基本信息、能力表現(xiàn)、同事關系以及獎懲信息?還是深入挖掘候選人的職級定義、管轄范圍、主要項目業(yè)績?總體來說,越高層的崗位,需要深挖的越多,對結果要求也越嚴格。
c.背調節(jié)點。正常情況下,HR 在發(fā)放Offer 后,要候選人收到Offer 并確認入職該公司前,會明確詢問候選人是否接受背調,并在得到確認后才進行。有些公司會選擇在面試前或第一輪面試通過后安排背調,通常這類公司多屬敏感行業(yè),其崗位也是萬人追捧。但這類公司都會明確詢問是否接受背調,這稱作“明調”。
舉個例子: 職場人H,求職某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
第一輪部門負責人,第二輪部門總監(jiān),最后HR 面試完,回去等結果。整個過程很順利,部門負責人也是添加了H 為微信好友,可時間過了大概一周,HR 還沒有消息。后來咨詢部門負責人才得知,是她學歷部分與簡歷描述的內容不匹配。其實,根據(jù)好友W 的反饋,該HR并沒有告知她背調的事宜,就開始背調了。業(yè)內人稱此為“暗調”。
這種操作看似不專業(yè),一般是由HR/部門負責人,在未經(jīng)候選人授權的情況下,通過電話/同行人脈打探,或者委托獵頭等方式,暗中對候選人做調查。至于其影響可想而知,如果暗調過程中在職,該怎么面對公司領導?
第三方背調公司會調查什么內容?一般,根據(jù)候選人不同的崗位職能,會有3 個不同層次的背調內容。
(一)基礎版。a.工作履歷(通常最近兩家);b.工作表現(xiàn)(最近兩家,每家一個證明人)。
最近兩家:例如,第一家大廠A,第二家大廠B,目前已從大廠B 離職,成為大廠C 的候選人,那么背調最近的兩家是大廠A和大廠B。
表1 調查內容
(二)標準版。a.身份信息驗證;b.教育背景驗證;c.不良記錄驗證;d.工作履歷核實(最近兩家);e.工作表現(xiàn)調查(最近兩家,每家一個證明人)。
(三)高管版。a.身份信息驗證;b.教育背景驗證;c.不良記錄驗證;d.商業(yè)利益沖突查詢;e.金融違規(guī)調查(金融/財務崗位適用);f.工作履歷核實;g.工作表現(xiàn)調查。
如果HR 覺得不夠多,還會有很多附加項目。如果HR 希望調查更多的項目,只要打勾勾就可以了??傮w來看,背調公司給一個候選人做背調的成本為200-1500 元。
背調公司會將最終的背調報告發(fā)給HR,由HR 根據(jù)報告結果判定候選人是否通過背調。常常背調公司也會按照跟HR 事先商議好的形式呈現(xiàn)。背景調查報告等級概述如表2 所示。
表2 調查結果
那么,最終的報告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xiàn)給HR 呢?由于背調信息為敏感信息,不便在此公開。下面整理了部分真實候選人的背調報告,大概占全報告的40%,例如圖①圖②。
①核實工作履歷
②核實工作表現(xiàn)
最后,總結一下職場背調。據(jù)背調公司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當前在職場,候選人簡歷注水的比例高達到60%。但這不是意味著大家都要去造假注水,因為求職者獲得肯定的法寶是業(yè)務能力和工作態(tài)度。
有些人覺得簡歷包裝是為了吸引眼球,爭取面試機會。但這些不明限度的“包裝”是雙刃劍,假如通過面試進入背調環(huán)節(jié)被拒絕錄用了,就可能被認為不誠信,被列入某家公司黑名單并在同行中傳播。
所以注水的行為還是要克制?;剡^頭來,哪些“注水”是被企業(yè)允許的(或者說勉強可以接受的)呢?例如:職位描述不清晰、雇傭時間略有差異、任務承擔比例有爭議、比實際薪水略微上浮等。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這些原因最好在面試過程中跟HR 事先說明,起碼在背調結果有差異的時候可以理解為“打過招呼”。
假如拒絕背調,會對入職產生怎樣的影響?
如果是正常的訴求,當大家都同意,唯有一個人不同意的時候,其他人下意識的反應可能會是:這是不是有問題?拒絕背調時,HR 也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因為背調這件事,不管是在市場習慣培養(yǎng)上,還是以往的人事工作經(jīng)驗上,會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習以為常的做法。
對此,Ada 表示:“如果候選人拒絕背調的話,通常會發(fā)起三方(求職者/ HR /用人部門)溝通,了解具體原因,再做具體計劃。不會直接就認為,你不接受背調,就是有問題,就不要給Offer 了這樣的想法?!钡绻麥贤ê筮€是拒絕,又給不出理由,甚至連溝通都拒絕的話,可能會被認為是有問題,比如是不是有誠信這樣的底線問題,那可能就會影響到入職。
另外,如果是基礎崗位,業(yè)務部門也并非別無選擇,HR 也會從效率出發(fā),考慮是否還要繼續(xù)這個流程。畢竟,背調是企業(yè)的規(guī)章要求,比起招聘一個不太配合、還可能存在問題風險的求職者,去破壞規(guī)章制度,做特殊申請并無太大必要。
為了應對職場背調,我們平時需要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拉長長板。如果有一天,背景調查果真發(fā)生在自己身上,那也不用緊張。只要簡歷沒有太多注水問題,加之候選人自己靈活應對,是可以輕松過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