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生
(山西財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近年來,讓國人為之驕傲的乒乓球運動,迅速發(fā)展并在高校得到普及,大部分高校都有乒乓球課或設置了相關選修課。在乒乓球運動中,以速度、靈敏度、爆發(fā)力為3大主要特點。在訓練過程中,學生體能、技巧、智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身體專項素質得到提高。在了解乒乓球運動的諸多好處的同時,對乒乓球訓練中無法避免的運動損傷也要有全面的把握。深入了解致傷原因,分析運動中的規(guī)矩對學生順利開展乒乓球訓練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提供有效損傷預防策略,讓學生主動避免運動中的盲區(qū)、減少意外事故發(fā)生、切實提高學生技巧與能力,助力我國乒乓球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在進行乒乓球訓練時由于手腕的特點導致其容易造成損傷,我們的腕部之所以能如此靈活并做出各種各樣的手部動作,主要是因為腕部有多種多樣的小骨,這些小骨為腕部做出靈活動作提供條件的同時也導致其在運動時極容易受損傷。在進行乒乓球訓練中,手腕可以活動的范圍極其有限,在擊球時,由手臂作為速度杠桿,配合手腕快速做出內旋外展動作。在此時,腕關節(jié)不夠靈活與力量缺乏等都是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
膝關節(jié)及韌帶損傷的發(fā)生與膝關節(jié)本身結構特點是緊密聯系的,學生在進行乒乓球訓練時膝關節(jié)在大部分的時間都處于30°-150°這個最容易受傷的角度范圍內。有關資料表示,在各類不同的乒乓球打法中,運動員選擇的能夠有較大移動范圍并主動攻球的打法,膝關節(jié)的活動量與幅度都非常大,會導致膝關節(jié)負荷超標,提高膝關節(jié)及韌帶損傷的概率。另外,在進行乒乓球訓練時,膝關節(jié)長時間處于半屈曲位,韌帶也隨之受到過度的牽拉并處于過分緊張狀態(tài),極容易造成膝關節(jié)內外兩側副韌帶的運動損傷。
乒乓球運動中腰部力量是基礎的也是重要的,在轉身拉球、扣球、快速轉化攻防狀態(tài)這對受訓者的腰部是極大的挑戰(zhàn),也是導致其腰部造成損傷的重要原因。同時,乒乓球運動中主要依靠腰背部肌肉協調收縮與舒張來發(fā)力。如果在訓練之前腰背部肌肉沒有得到充分的準備活動,在用力過猛或其他意外情況的發(fā)生會對腰部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訓練時身體長時間處于前傾的狀態(tài),腰椎緊繃狀態(tài)肌肉保持大力狀態(tài),加重腰部負擔,造成腰部勞損,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進行休息,長此以往極有可能積勞成疾。有相關報道稱,腰痛病人中運動員占比約60%,但是至今為止,腰痛病因還沒有科學的解釋。
在進行乒乓球運動時,所有的動作都需要配合肩關節(jié)的輔助來完成。并且,肩關節(jié)損傷程度與其運動次數呈正比例關系,而在許多的訓練中,都會有超負荷的訓練產生,這就導致了肩部在乒乓球運動中損傷概率直線上升。肩關節(jié)在人體中是活動度最大的關節(jié),同時,乒乓球訓練使用肩關節(jié)的頻率比其他運動要高得多,運動過程中,肩關節(jié)需要進行不斷劇烈的超出正常范圍的轉動,這會導致肩袖的損傷。而慢性肩袖肌群損傷難以恢復并且會反復發(fā)作、治療效果有限,嚴重影響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另外,如果在進行運動量較大的訓練或比賽時反復發(fā)作,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運動員的訓練效率與比賽進程。
人體機能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保持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后,各個器官的機能水平也會隨之下降,與此同時疲憊感襲來。這是因為在運動過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與物質,電解質流失、代謝物產生。這種情況下還不進行休息而繼續(xù)訓練會導致身體疲憊感難以消除,過度疲勞會導致身體機能水平下降,慢性損傷等的發(fā)生。在乒乓球訓練中,過分追求成績而加重運動員的訓練量不僅對提高成績沒有作用,還會對訓練效果帶來負面影響。更甚會縮短運動員運動壽命,人體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是相對應的,乒乓球運動對各關節(jié)的靈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如,對膝關節(jié)要求其“快、準、穩(wěn)、狠”,在提高各關節(jié)的靈活性的同時很容易造成關節(jié)損傷及韌帶拉傷。
與籃球運動不同,乒乓球訓練并沒有直接激烈的身體對抗,并且運動員在此過程中發(fā)生明顯創(chuàng)傷的幾率很低,這也就導致了運動員放松了對自身身體保護的意識,對運動損傷防范意識產生懈怠心理。在日常訓練中并不會在意損傷與進行有效的運動損傷預防,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不僅如此,對于一些小損傷,運動員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小損傷越積越多,最終變成頑疾,還有部分運動員在損傷恢復期時仍然參與訓練或參加比賽,高強度的訓練與比賽讓他們的損傷雪上加霜,可謂得不償失。對同一部位的多次損傷,不僅會加重運動員的病情,甚至會讓他們因此結束職業(yè)生涯。有些運動員在訓練時戴耳環(huán)、戒指等銳利物品,這也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運動損傷。
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及方法不僅能規(guī)避運動過程中的損傷,還能提升學生運動能力。但是在進行乒乓球訓練時,許多同學的動作并沒有根據人體結構和功能特點進行結合,只是根據自己個人意愿行動,違背力學原理的乒乓球運動都會對身體帶來或大或小的損傷。
例如,在訓練過程中許多運動員并沒有根據發(fā)力順序進行傳球、發(fā)球等,只是用自己的習慣進行訓練,長此以往,會對身體各個關節(jié)造成損傷。學生在剛接觸乒乓球拍時,對于教練的講解的技術動作要領雖然能有清晰的把握,但在真正實戰(zhàn)中卻很難找準與自己適配的握拍點,從而導致手勢錯誤、過松或過緊等問題。這些錯誤在剛學習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改正過來,可能會嚴重影響學生運動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也會對學生身體造成損傷。
乒乓球運動對場地與器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場地與器材也是保障乒乓球運動順利進行的物質條件基礎。
例如,乒乓球運動場地應該選在室內,避免室外因為風速、溫度、天氣等帶來的訓練困難,導致運動員造成運動損傷。乒乓球運動器材如果不根據比賽要求設計也會影響運動員的發(fā)揮,同時場地不平、器材受損等也會給運動員帶來傷害。在訓練場訓練時,如果不及時清理運動員運動時產生的汗液,很容易導致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摔倒,會對運動員的身體造成損傷。
在訓練前如果不讓身體提前預熱,很容易導致身體能量無法充分利用,調動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并且身體肌肉溫度未達到運動的最佳狀態(tài),肌肉力量、彈性、伸展性不能支撐運動員做高強度的訓練,如果在此時就進行大量訓練很容易出現肌肉拉傷或韌帶損傷等情況,因為沒有充足的準備活動調動機體神經系統(tǒng)和其他器官系統(tǒng)的興奮性,為遇到的訓練做好器官準備。但是,進行過度的準備活動,會加重身體機能的負荷,從而導致在正式訓練時容易產生機體疲勞,導致身體機能水平下降,這種情況下也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在乒乓球訓練的過程中,由于訓練計劃沒有根據每個個體的身體素質的特點去制定,導致了部分受訓者因為訓練力度過重,無法承受運動負荷而造成損傷。運動員并不是機器人,在進行超出自己承受范圍內的訓練時也會造成機體疲勞和運動損傷。包括部分教練沒有科學的訓練計劃,一味追求運動量由此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強迫學生進行自我突破,在一次又一次的極限挑戰(zhàn)下可能會帶來成績的提升,但隨之而來更多的是學生身體的損傷,出現各種慢性病,最后積勞成疾,被迫提前退出體育行業(yè)。
乒乓球訓練中的常見運動損傷大概可以分為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和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兩大類。而在開放性軟組織損傷中包括了擦傷、撕裂傷、刺傷等。首先,擦傷是由于身體某些部位受到外力擦傷,對皮膚造成損傷并伴隨有血液或者組織液滲出。這類損傷常發(fā)生在訓練時期,例如,摔倒在地面時皮膚與地面發(fā)生接觸,產生強烈摩擦,導致擦傷,傷口創(chuàng)面有擦傷痕跡;其次,撕裂傷大概是由于鈍器擊打或擠壓導致的皮膚與軟體組織的開裂,常發(fā)生在頭部與面部,傷口創(chuàng)面不整齊,軟組織造成嚴重損傷,伴隨出血和水腫;最后,刺傷正如其字面意思,由尖銳物刺入皮膚導致的,其傷口的寬度與深度表現出不同程度,主要受尖銳物與自身防護措施的影響。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在乒乓球訓練中常發(fā)生的大概有挫傷、肌肉拉傷、環(huán)節(jié)扭傷等。其中,挫傷是鈍力直接撞擊人體導致的,會造成局部軟組織挫傷,在訓練中常發(fā)生在頭部、胸部、腹部等。例如,運動時的相互撞擊,意外被踢等造成的挫傷;另外,肌肉拉傷是外力直接或間接作用造成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等受到過度的牽引或拉力導致肌肉拉傷;關節(jié)扭傷則大程度是由于動作不慎,動作幅度過大導致環(huán)節(jié)承受不住超常的活動單位,從而導致關節(jié)、韌帶等的損傷。例如,訓練中常有的踝關節(jié)扭傷、肩膝關節(jié)的扭傷等。
對于不同的傷口,要針對其受傷的程度和類型進行不同的應急處理,下文將對擦傷、挫傷、關節(jié)扭傷、骨折等比較常見的運動損傷,提供較為詳細的應急處理方法。對于擦傷,傷者首先要檢查傷口是否干凈,如果傷口內有異物,如,沙石等,應該先將異物取出,再用生理鹽水進行傷口清洗與消毒,再涂上紫藥水即可。而傷口較為干凈,則可以直接用生理鹽水進行清理,如果身邊沒有生理鹽水,也可以用冷開水將傷口進行洗凈,用醫(yī)用酒精進行消毒,傷口涂上紫藥水,不必將傷口包扎,但要注意不碰睡,讓傷口盡快干燥。注意,如果擦傷的位置在面部,則不使用紫藥水。對于挫傷,如果是單純性挫傷,可以采取包扎或冷敷,外敷跌打損傷藥,過于疼痛的情況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服用止疼藥。如果挫傷部位在四肢或胸部,也要仔細檢查是否有骨折,簡單處理后去醫(yī)院確定病情。對于關節(jié)扭傷,如果癥狀是疼痛、胖麟、有皮下出血者可漸見青紫區(qū),處理方法可以參考挫傷處理方法,但如果有疑似韌帶撕裂、或者患者有并發(fā)骨折的情況,需要在加壓包扎后立即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對于脫臼,可以及時冷敷,扎上綁帶,固定患處,立即前往醫(yī)院就醫(yī)。而對于骨折,則要分為開放性骨折和閉合性骨折兩種情況進行考慮。對于乒乓球訓練中常發(fā)生的前臂骨折,處理時注意患者保暖,并對其合理使用止疼、止血藥物,防止病人休克,包扎固定立即前往就近醫(yī)院。
在進行乒乓球運動時進行充分正確的準備,可以很好地避免運動損傷的產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身。例如,乒乓球訓練中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的腕關節(jié)、膝關節(jié)等,可以提前做好腕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的準備活動,讓身體充分預熱。這樣在訓練中不僅能很好地避免運動損傷的產生,也能提高訓練效率,提升學生訓練能力。除了針對容易產生損傷的關節(jié)進行充分預熱之外,還可以做一些專門性的練習,讓身體提前進入運動狀態(tài),如體能消耗不會特別大的慢跑徒手操、拉伸運動等。另外,學生在進行訓練時要對場地進行檢查,做好場地準備,清理場地上可能殘留的液體,防止在進行訓練時摔跤導致的運動損傷。
教練老師在進行乒乓球訓練時,不僅要注重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與成績的追求,也要加強學生安全知識的教育,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意識指導實踐,教練應該培養(yǎng)學生在思想上重視預防損傷事故的發(fā)生,在損傷發(fā)生時要給予重視及時治療,恢復之后再進行正常訓練。教練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在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的基礎上科學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將安全教育作為訓練的主要內容之一。同時,教練要提前給學生傳授預防知識與緊急問題發(fā)生時的“搶救”措施以防不時之需。告訴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的潛在因素,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盡量避免問題的產生。
首先,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如果出現了運動損傷,需要及時采取措施。絕對不能看損傷輕重而定,有時候可能學生自己沒有意識到,一些小問題有時候在關鍵時刻會給人致命一擊。對輕微損傷產生輕視思想是不正確的;其次,發(fā)生運動損傷時要采取科學的辦法及時治療,沒有科學的支撐,治療將是無稽之談,有必要的話可以及時咨詢醫(yī)生,最大程度上抑制損傷對身體造成的危害,讓身體快速恢復健康;最后,自己學習一些關于損傷時的緊急措施,例如,對傷口進行冷敷、按摩、簡單包扎等。但切記要科學治療,隨時關注損傷的變化,詢問專業(yè)人員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根據損傷程度合理安排訓練與比賽。
學生應該正確對待損傷恢復期,不可以為追求成績貿然進行訓練。相關調查發(fā)現,許多運動員在嚴重運動損傷發(fā)生時并沒有進行科學的處理,他們總是急于求成,害怕恢復的時間耽誤了訓練,迫切要求回到訓練場,由于恢復階段沒有根據損傷需要循序漸進處理,導致延長損傷部位的恢復時間。甚至錯過最佳恢復時間給身體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由此,學生應該正確對待恢復期,愛惜自己的身體,在恢復期應該保持理性與克制,配合科學、合理的按摩等方法,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促進身體盡快恢復。
正確使用護具能夠有效規(guī)避訓練時帶來的運動損傷,例如,可以戴上護腕與護膝,保護腕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這兩個在乒乓球運動中重要且容易造成損傷的關節(jié)。學生在訓練時雖然不會與對手進行直接的身體對抗,但訓練中總是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意外,可能會對學生身體帶來損傷。如果訓練場上留下的汗液沒有及時清理,學生滑倒摔到膝蓋,如果摔得重可能會對膝蓋造成長久傷害,而帶了護膝就可以減輕摔倒對膝蓋帶來的傷害,很好地保護了膝蓋。由此,教練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在訓練時利用護具的習慣,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降低出現意外的概率、減輕意外帶來的傷害,提高訓練的效率、提升學生運動能力。
乒乓球運動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我們在看到乒乓球運動益處的同時,也要注重防范在進行乒乓球訓練與運動中可能產生的身體損傷。在保障自身身體健康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運動能力,教練根據學生特點結合安全教育制定更能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計劃,切實提高學生損傷防范意識,減少學生在進行乒乓球訓練中意外情況發(fā)生的概率,提升學生運動能力與運動品質。在教學內容上,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損傷防范意識,正確對待運動損傷,保持理性思維,為我國乒乓球事業(yè)添磚加瓦、培養(yǎng)專業(yè)乒乓球運動人才,助力我國乒乓球事業(yè)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