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在全國展開。筆者在線上教學時遇到較大挑戰(zhàn),學生對線上課堂興趣不高。于是,筆者嘗試從儀式感的角度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充分營造學習的儀式感,促進線上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線上教學;儀式感
儀式感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在線上教學中卻并不常見。筆者認為,可以嘗試讓線上教學充滿濃厚的儀式感,或許能充分調動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一、摸索——撥云見日
儀式感能否運用到課堂實踐中呢?經(jīng)過一番思考和查閱資料,筆者逐漸撥云見日。
1.儀式感讓學生情緒愉悅
《腦內多巴胺》一書闡述道:多巴胺,又名3-羥胺、兒茶酚乙胺,是一種神經(jīng)傳導物質,是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沖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與人的情感、思維、運動有關。由于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因此也有人將它稱為“快樂因子”。線上活動的儀式感讓學生參與感強,思想不斷碰撞。碰撞的過程中易產(chǎn)生興奮感,而人在興奮狀態(tài)下容易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分泌越多,對線上課堂氛圍的刺激作用越大。
2.儀式感讓學生更有秩序感
E.H.貢布里希說:“正是混亂與秩序的對照喚醒了我們的知覺?!比绻€上課堂沒有禮儀和規(guī)則要求,學生會覺得在課堂中無所適從。老師通過給予學生明確的方向和指引,營造學習的儀式感,讓學生內心產(chǎn)生秩序感,明確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不再慌亂。
3.儀式感讓學生注意力更持久
小學生由于大腦沒有完全發(fā)育,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志,自控能力弱,注意力一般在15—20分左右。簡單的流程化的線上教學模式,讓學生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更短。如果通過儀式感切換學習任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二、實踐——風光乍現(xiàn)
無論從儀式感的理論角度還是從學生的心理層面來說,儀式感在課堂中都具有非常大的價值。筆者在課堂中進行了以下大膽嘗試。
1.課前準備的儀式感,讓課堂秩序井然有序
首先,注重儀容儀表,營造儀式感。上每一節(jié)課之前,筆者穿上得體的服裝,端正微笑地出現(xiàn)在鏡頭前。其次,居家學習環(huán)境要有儀式感。于是,筆者在班級群發(fā)起“營造上課儀式感”的倡議:
(1)提前5分鐘進入課堂等候,調好網(wǎng)絡、音量;
(2)創(chuàng)造安靜環(huán)境,洗漱完畢,穿校服進課堂;
(3)桌面無雜物,只能擺放課本、文具和電腦;
(4)保持正確坐姿,身體與屏幕保持一定的距離,保護好眼睛;
(5)播放上課鈴聲,“小先生”組織課前紀律。
上課前,老師和學生都要注重儀容儀表,彼此創(chuàng)設良好的上課環(huán)境。通過課前準備的儀式感,盡可能使學習環(huán)境接近線下課堂,營造大家熟悉的學習環(huán)境,喚起學生原有的學習經(jīng)驗。讓學生當下的學習情境與過去的學習經(jīng)驗產(chǎn)生鏈接,能夠減少學習的障礙。當大家精神十足地出現(xiàn)在鏡頭前,師生間親切問好,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良好印象,課堂氛圍大不一樣。
2.學習評價的儀式感,喚醒學生的成就感
對于學生來講,評價就像植物需要水分的滋潤一樣,非常重要。針對學生課堂上是否積極思考、課后是否自律學習、是否勞逸結合等方面制定評價表,具體如下:
一節(jié)高效的線上課,課堂評價的儀式感會喚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感。課堂上時刻關注鏡頭里學生的狀態(tài),對于積極互動、回答出彩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評價,比如:“你的答案里藏著你的智慧!”“你很有見地,說得真精彩!”“你的回答說明你在動腦筋,是個愛思考的孩子!”“今天我們班又冒出了一顆星星,智慧星哦!”評價完,給學生頒發(fā)一個虛擬的獎杯。這種小小的儀式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專注力。獎杯的個數(shù)還可以記錄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并在學習評價表中體現(xiàn)出來。
每周五的班會課,針對自我、家長、老師、同伴社交四個方面綜合評價的情況,設定評價等級,分別為倔強青銅、秩序白銀、榮耀黃金、尊貴鉑金、永恒鉆石、至尊星耀、最強王者。在頒獎音樂的渲染下,在家長言語的肯定中,在同學羨慕的目光中,在老師鼓勵的頒獎詞中,舉行隆重的線上頒獎典禮。這滿滿的儀式感,讓學生涌起強烈的成就感、自豪感,以及催人向上的使命感。之后,線上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濃郁,學生互動感越來越強。
3.生活活動儀式感,讓學生感受愛的溫暖
老師通過課前準備、課堂活動、課堂評價等結構體系,營造在線教學的文化儀式感,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線上課堂的禮儀、規(guī)則和神圣感。于是,筆者又大膽嘗試將特定的生活內容搬到了線上課堂。
去年,筆者所帶的四年級學生都滿10周歲了。為了讓學生感受成長的美好,也給美好童年留下值得珍藏的美好回憶,筆者和幾位家委默默策劃著“10周歲成長禮”。當學生走進線上課堂教室,聽到動人的旋律,瞬間被屏幕上的“寶貝,10周歲快樂”吸引住了。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父母飽含愛的祝福視頻,很多學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儀式感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于是,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抓住一切機會創(chuàng)設儀式感。為了讓學生保持愛國熱情,每周一會在線上如期舉行升旗儀式;當課堂內容枯燥乏味時,會機動設置線上挑戰(zhàn)賽,對挑戰(zhàn)成功的學生頒發(fā)勛章;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線上評選“最美朗讀者”;下課后,線上組織學生一起跳操,感受集體課間活動的活躍氛圍。
儀式感是在線上教學活動實踐中衍生的,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學行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雖然隔著屏幕,學生和老師之間難免有疏遠感,但是只要老師多一點精心設計,就會有另一番風景的呈現(xiàn)。
[參考文獻]
[1]金國章.腦內多巴胺[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 E.H.貢布里希.藝術與錯覺[M].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77.
鄧文娟? ?廣東省深圳市行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