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健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廣東佛山 528000)
眾所周知,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重要基地,肩負著社會教育這一職責,陳列展覽是向社會群眾提供文化服務、強化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此時,博物館陳列展覽當中的色彩與照明設計是否巧妙合理,能夠對于展覽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響。燈光設計和色彩設計作為博物館展陳設計當中極其重要的組成內容,有著不同的功能,但也同樣發(fā)揮了空間氛圍營造、展區(qū)劃分、強調展品形態(tài)信息,及抓住參觀者注意力,為參觀者帶來極強的視覺沖擊及藝術享受的作用,由此使參觀者的全方位觀展需求得以滿足。
在博物館陳列展覽當中,色彩作為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從人的視覺出發(fā),隨后將更多的內容傳遞給參觀者。對于博物館而言,其所傳達的敘事特性需要融合在知識當中。人們在博物館游覽的時間一般在兩個小時左右,而色彩在整個展覽當中有著極高的使用頻率,所以我們需要對于如何正確使用色彩進行重視。
1.視覺與情感傳達
在博物館文物展示過程中,色彩的搭配及應用方式,展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及心理暗示效果。色彩作為展覽強化視覺傳達與情感抒發(fā)的首要方式,因此可知色彩在陳列展覽設計當中極受從業(yè)人員的關注。任何色彩都具備三種屬性,分別是純度、明度、色相,這三個屬性彼此共存、相互影響。從色相方面來看,暖色系列與冷色系列相比,能夠豐富參觀者的視覺感知,給人一種面積更大且距離更近的效果。從純度方面來看,純度高的色彩比純度低的色彩更加引人注目。從明度方面看,明度較高的色彩比明度較低的色彩更具沖擊力,更能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力,由此可見黃色、橙色、紅色以及明度和純度較高的藍色,均具有極大的視覺沖擊作用。
2.確立展陳設計基調
在對博物館的展示空間進行規(guī)劃與設計過程中,一方面我們需要確定主題,根據(jù)主題確定好純度、明度、色彩、冷暖等色調。通過這種方式快速的鎖定在展覽空間當中要使用的主色調,突出展覽主題內容,并避免整體空間色調過于復雜而使方案表達變得雜亂無章。在方案制作中,設計人員主要是根據(jù)展覽主題內容確立某種顏色為主體色,再使用鄰近色進行搭配,而其他區(qū)間色彩則作為點綴色和陪襯色。通過這種方式可使展廳整體色彩更加統(tǒng)一、豐富、協(xié)調與和諧,由此也能營造出鮮明的展覽主題和風格。
色調、色彩基調統(tǒng)一,能夠傳達出整體感、秩序性。從功能上來看,可以為展覽空間主題提供更好的服務,幫助參觀者理解內容,保證主題得以凸顯。比如佛山市祖廟博物館中的“嶺南圣域——佛山祖廟歷史文化陳列”,主體色彩的選取,是根據(jù)展覽主體內容中的祖廟藝術特色為基調,結合道教文化的“五行”觀念,以“水、火、土、木、金”所代表的色彩分別應用于五大展區(qū)。方案既突出了主題內容,明確了空間區(qū)分,又體現(xiàn)了藝術形式的豐富與統(tǒng)一。比如通過參觀陜西歷史博物館可以發(fā)現(xiàn),其在色調設計與應用中十分的考究,存在鮮明的空間色彩規(guī)劃特點,因為館內涉及到的場景較多,好比陜西古代文明史的縮寫,記錄著陜西地區(qū)從古至今輝煌的發(fā)展過程。其中“史前人類”這一展廳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人類在生活中,無論是房屋建造,還是日常生活,都會頻繁使用泥土這種原材料。因此在空間色彩設計中,設計人員選擇將土黃色作為基調,隨后在設計展板色彩和應用光源時,也會選擇與土黃色想接近的暖黃色,通過這種方式為參觀者營造一種氛圍感,并且烘托出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同時也能反映出獨有的時代主題。
3.心理共鳴與情緒感染
色彩會直接的影響人類情緒認知,使人們形成情感與心理的共鳴,因此可知其具備極強的感染力。心理學中將色彩比喻成一種物理現(xiàn)象,這是因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中包含了豐富的色彩,人們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視覺經(jīng)驗,此時人們的心理也會出現(xiàn)特定的情緒,并且保證人們感受到色彩想要傳達的情感。
1.參觀引導
人工照明光源作為博物館陳列展覽當中重要的元素,同時也是人們參觀博物館感受藝術文化魅力、獲取展品信息的前提條件。光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當中重要的物質條件,如果沒有光,那么物體的色彩變化和明暗就難以被顯現(xiàn)出來,因此可知在博物館展陳設計當中,在光照條件充足的前提條件下,通過適用光線的變化規(guī)律,就能成功吸引參觀者的視線,形成良好的引導作用。如有照明的位置就會形成明暗對比,明確提示空間的“存在”意義,也就成為引導參觀者繼續(xù)游覽的清晰指向。此外,在藏品觀賞、游覽路線等方面,利用明暗對比的方式還可以表現(xiàn)出空間與展品的層次,幫助參觀者及時分辨主次,同時再以燈光角度、光束數(shù)量大小、光源冷暖結合特殊場景或展柜、展架的設計,強化展覽主體位置的氣氛烘托,以確??臻g獨特性,并強調重點展品的重要意義。
2.氛圍營造
陳列展覽當中的人工照明不僅能夠幫助參觀者辨別主題、內容主次分布,同時還能夠結合展覽整體風格、主題以及目標等進行全面的考慮,最終形成獨具特色且別具一格的展覽氛圍與藝術空間。從具體角度來看,在博物館燈光照明設計當中通過打造或隱或現(xiàn)、或明或暗的風格,結合情感指向明確的色溫,不僅可以營造豐富的內容表達空間,還可準確還原歷史場景,除此之外也能從多個層次及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出展品獨有的具體信息。
1.圍繞展品,對色彩進行科學搭配
在博物館陳列空間當中需要應用各種形式要素,比如材質、道具、燈光、色彩等,都能夠為展品提供服務,并且進一步地強化展品想要傳達的主題,使展品可以牢牢抓住人們的目光。我們需要從色彩搭配規(guī)律與原則出發(fā),更好的凸顯展品的藝術特性與文化特點。
首先,根據(jù)主題確定好主色調。設計人員需要分析展品的特點與內涵,隨后確定其中的主色調,避免展廳在擺放展品過程中欠缺條理依據(jù),同時可以明確主次,通過選擇大面積色彩,使得展品的質感造型得以明確,促使陳列空間和展品充分的融合,保證參觀者在完成展館參觀之后,對展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合理的應用對比色彩。對比色在色彩搭配學中指的是存在對比關系的色彩,比如冷暖對比、補色對比,或者是從明度出發(fā),形成的黑白對比、亮暗對比。通過運用對比色彩能夠緊抓人們視覺,作為設計人員在使用對比色時需要考慮到對比色之間的各種關系,比如位置關系、純度關系、大小關系等。在使用過程中,最佳的使用方式是針對一些重點展品進行合理使用,保證展品和色彩遙相呼應,提高展品的品位和質量。
再者,重視無色彩運用。無色彩往往指的是黑、白、灰這三種色彩,究其根本是因為上述的色彩可以與其他任何色彩進行搭配,從視覺出發(fā)給人一種和諧的感覺,所以黑白灰往往被人們用作輔助色,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參觀者在長時間觀看展品之后所感覺到的視覺疲勞,避免某一空間中的色彩過于跳躍。在使用面積和范圍方面,設計人員需要遵循適度原則,避免出現(xiàn)單調、沉悶的情況。
最后是強調色彩層次感。色彩層次會受到三個方面要素的影響,分別是色相、純度、亮度。色相包含色彩本身的明暗情況,可以表現(xiàn)出產(chǎn)品的層次性,純度則可以通過中、高、低之間的差異性去進行表達,某種色彩灰度越高,明度則最能夠反映色彩層次感。對于博物館展覽展示而言,一些高明度展品可以使用到一些低明度展柜或展托、空間背景,由此也能保證展品自身的審美價值和歷史文化被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1]。
2.根據(jù)展示要素調配空間色彩基調
因為博物館中的色彩關系十分復雜,需要設計人員做好全面的考量工作,包括光源色彩搭配、產(chǎn)品色彩搭配、道路色彩搭配、展示環(huán)境色彩搭配等,保證在對應環(huán)境當中相關要素的作用充分的發(fā)揮。展示環(huán)境色彩指的是固定區(qū)域當中的大面積色彩,比如墻面裝飾、地面鋪裝、天花吊頂?shù)?,確保三者之間的色彩設計更加合理化,這三個要素也直接影響周邊環(huán)境。在色彩運用過程中,要做到統(tǒng)籌抉擇。從展區(qū)的主題特色和展示內容出發(fā),確保參觀者全身心投入其中。除此之外,展品色彩也作為博物館展示空間的中心和主體,其他色彩都是通過襯托和美化的方式來展示相互間的色彩關系。實際上任何展品都存在獨一無二的特質,在設計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保證展品的主體性得以突出,同時遵循色彩搭配基本原則,保證背景色和展品形成區(qū)別,這樣才能保證產(chǎn)品的色彩魅力和固有屬性得以展現(xiàn)[2]。
1.將燈光設計與展覽目標相互聯(lián)系
新時期背景下的博物館展覽設計具備復雜性和系統(tǒng)性兩個方面特征,其中也會涉及燈光設計、音響設計、色彩設計、布景設計等多個方面,只有保證各個方面有效融合、相互統(tǒng)一,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的展覽環(huán)境。在設計燈光照明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綜合的分析展覽目標和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通過仔細地觀察展品擺放位置、內容主題、特色空間、展區(qū)空間結構等,確定好燈光設計方案,不僅要保證燈光照明不斷地凸顯展覽文化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也能營造出具備特色的展覽氛圍,由此才能使得燈光照明為主題內容、展品展示提供良好的服務。
2.學會利用智能化照明系統(tǒng)
當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加快,科技水平逐漸提高,此時信息技術有著更加廣泛的普及范圍,并已成熟應用到燈光設計、燈光照明領域。而新科技智能照明系統(tǒng)已成為實現(xiàn)高質量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項目的必然選項,比如一些需具備較大空間的展陳項目,此時需要應用數(shù)量較多的照明設備,而這也會加大電能消耗情況。設計引入新型且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照明系統(tǒng),不僅能夠滿足展陳空間所提出的人工照明要求,同時也能降低資源損耗,保證博物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不僅如此,設計人員還可以利用智能化感應燈光設備實現(xiàn)以上目標:設備可根據(jù)參觀者靠近展品的距離,從啟用燈光,至從暗逐漸變亮,在避免參觀者眼睛受到刺激后出現(xiàn)視覺疲勞的問題,同時也能幫助他們仔細去觀看和欣賞展品細節(jié)。當參觀者遠離展品之后,照明設備會自動關閉,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滿足參觀者的觀展需求,同時也能節(jié)約資源[3]。
3.科學應用多樣化技術光源
除了利用信息化智能系統(tǒng)對照明效果進行豐富之外,同時也需要根據(jù)人們在參觀時的人體感應、行為習慣將多樣化照明技術應用其中,在加強參觀者的觀展感受的同時凸顯展示空間的藝術特性。比如從亮處到暗處,人眼開始看不見周圍的東西,需要經(jīng)過大約30分鐘,才逐漸區(qū)分出物體及看清空間的“暗適應”,這就需要在展覽館的入口處設置有足夠的光源,以保證參觀者進入展區(qū)后即時擁有舒適的觀展體驗;比如人們在封閉空間活動,光源是作為行進的特定指向條件,也就需要在各展區(qū)過渡區(qū)域或通道、展廳出口處,設置營造不同氛圍的光源,既豐富了參觀者的視覺感受,又具有明確引導和指向性。
博物館陳展中的展示照明,在針對一些重點展品,可以利用局部(多點光源)燈光照明技術,保證在燈光的指引下展現(xiàn)出展品主次,同時展示展品的質感和形態(tài)。
除此之外,展示照明在體現(xiàn)空間環(huán)境,營造內容敘述氛圍尤為重要,在展陳的重點空間及場景應加以應用。以下圖一佛山市祖廟博物館的“嶺南圣域——佛山祖廟歷史文化陳列”序廳為例,在玄武文化與起源的星宿關系的場景中,中間位置的北帝像用最強的射燈光源投射,以強調其形象的莊嚴,在像的四周再加以“云霧”流動光源,加強視覺沖擊力并烘托其神秘的“神仙”形象。在場景頂部的古代“星宿”夜空造型中,主要是通過點、線、面等多維光源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讓參觀者的視覺充滿新鮮感,用“燈光語言”描述了古代“四靈”與星宿的關系,并營造出古代天文學家觀測的璀璨的“星空”及寧靜浪漫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所以,成功的設計方案,不僅具有實用性和舒適性,還能增強觀眾代入感,為觀眾營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同時還能加強展品展示的藝術性和文化氛圍。[4]
圖1 佛山市祖廟博物館“嶺南圣域”陳列中的人工照明設計
綜上所述,博物館作為展示文化藝術和珍貴文物,為社會提供優(yōu)質文化服務的特定場所,在展覽設計實施過程中更需要將以人為本作為基本的目標,保證設計能滿足參觀者的觀展需求。色彩和人工照明作為博物館展陳設計當中的必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參觀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視覺感受。通過科學、合理的搭配色彩與燈光,遵循我國的節(jié)約能源的可持續(xù)戰(zhàn)略,豐富展示空間與物品的層次感,為參觀者的身心帶來舒適感,以文化藝術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拉近參觀者與博物館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