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 謝文斯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鄭福明
深圳市第二幼兒園 張 健
幼兒園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點之一,《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以下簡稱《規(guī)程》)提出,幼兒園的任務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按照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同時面向幼兒家長提供科學育兒指導。此外在2020 年《關于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guī)范》的第十條中也提到,家長應積極參與家校合作和社區(qū)活動,尊重教師和社區(qū)工作者,理性表達自身的合理訴求,能夠用好各類教育資源,在家庭、學校、社會協(xié)同育人的體系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以上的教育政策指導文件都充分說明了幼兒園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園完成教育任務、提高保教質量不容忽視的部分。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本研究分析了新時代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探究了面對不同家長、不同年齡段幼兒做好家長工作的策略,以及如何借鑒教育水平較發(fā)達國家及地區(qū)的家長工作經(jīng)驗。
目前大部分幼兒園對于家園共育都高度重視,也采取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以促進家長的參與,但同時不同幼兒園之間對于如何響應家長的教育期望和引導家長參與家園共育方面仍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其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教育取向。
相當一部分家長對于如何科學有效地實施幼兒教育缺乏認識和了解,因此他們的教育期望往往是希望孩子在幼兒園時能夠進行更多、更純粹的知識學習。在此情況下,有部分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會選擇一味順從家長的不合理期望,開展違背幼兒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活動,比如把機械式的識字、抄寫等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類幼兒園本身存在兩方面的挑戰(zhàn),其一是迫于招生的壓力,其二是缺乏對家長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能力。
以幼小銜接為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通過在幼兒園的學習,為進入小學做足準備。針對家長的教育訴求,幼兒園會有意識地引導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概念以及其重要性。這一類幼兒園往往更加注重幼兒園教育的科學性和持續(xù)性,也因此通常能夠得到更多家長的認同和配合。
家長的性格特點、文化水平、家庭情況等各有不同,如何更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和互動,確保家長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就需要不同的溝通策略。
1.針對性策略
重點聚焦針對具體問題情形采取的應對方式。家長在參與幼兒園活動時,首先思考的便是該講座是否能夠給他(她)的孩子帶來幫助,如果幼兒園能夠向家長講解清楚關于講座的內(nèi)容以及講座的影響,就能有效提高家長的活動參與度并能強化家長對于幼兒園的認可度。
例如,幼兒園中的一名中班幼兒,他因自身的語言能力相對比較弱,同時在班級里年齡最小,所以跟其他幼兒之間的交往就比較少。然而中班階段是幼兒語言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便將幼兒的情況如實反饋給家長,并提出了邀請這位家長來幼兒園給小朋友講故事的建議。這個教育建議便是針對性策略的應用,其一是該建議旨在緩解幼兒所存在的發(fā)展問題,其二該建議充分考慮了家長的特點,因為該家長工作之余熱衷于評書,因此他具備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當這位家長來幼兒園給幼兒講故事時,他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聆聽,由于該家長故事講得繪聲繪色,所有幼兒都被感染了,大家心中自然而然地萌發(fā)了崇拜之情,而他的孩子也覺得特別自豪。之后,這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與同伴間的關系也得到了顯著改善,家長也深刻地體會到了他的參與對于孩子成長的意義。
2.漸進式策略
漸進式是引導家長參與家園合作時循序漸進的過程。策略主要包括四個步驟。一是宣傳,通過多種媒介渠道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二是培訓,在宣傳的基礎上,幼兒園需要結合家長對于幼兒成長的需求、他們的關切和他們自身的家庭特點,有針對性地給家長進行系統(tǒng)性培訓,為家長答疑解惑。三是示范,培訓過程中更多是家長們在聽,為了加深家長對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理解,還可以指導家長從實際操作中觀察模仿具體實施做法。幼兒園可通過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到幼兒園觀看教師與幼兒間的互動,教師的溝通方式、游戲學習方式等都是一種榜樣示范。如,幼兒園為了鍛煉幼兒的精細動作會開展小魚竿游戲,家長可在家中模仿開展類似游戲,如引導孩子剝豌豆等。四是參與和體驗,此時家長的角色不再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應該是家園合作中的參與者,甚至是教育者。如家長主動走進課堂,切身觀察發(fā)掘幼兒的特點,了解幼兒的長處和不足。部分家長在教育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幼兒園可以發(fā)掘這些家長資源,引導他們參與家園合作,帶動更多的家長一起參與進來,讓家長間建立更多的互動,從而實現(xiàn)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教育工作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家長自身的學習也是如此。
從開展家長工作的基本策略來說,依然是基于上述的兩個方面,基本形式相同,每個步驟里所承載的內(nèi)容則需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成長需求制定不同的發(fā)展內(nèi)容,因此需要引導家長了解到這些差異,才能讓他們更好地參與教育過程并幫助幼兒成長。
在小班階段,家長需要關注的教育重點是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這是幼兒整個教育成長過程中的基礎。小班幼兒在剛入園時往往存在入園適應的問題,需要克服對新環(huán)境的恐懼感,學習與周圍同伴相處和游戲,建立規(guī)則意識。近期調研發(fā)現(xiàn),今年有很多二胎幼兒開始進入幼兒園,而這些幼兒入園時的焦慮情況比之前的幼兒要輕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二胎幼兒在家中已經(jīng)有哥哥或者姐姐的陪伴,有初步的同伴互動,開始萌發(fā)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在中班階段,家長需關注的教育重點是了解幼兒的特點,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同時開始逐步引導中班幼兒去自我中心化,培養(yǎng)共情能力。在大班階段,家長需關注的教育重點是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觀察能力、閱讀能力等,同時融入幼小銜接的相關內(nèi)容。家長工作的具體內(nèi)容應根據(jù)幼兒不同的年齡階段進行調整,才能與幼兒的發(fā)展需要相契合。
可學習借鑒家庭教育方面走在前沿的發(fā)達國家及地區(qū)經(jīng)驗,如把兒童的教育研究和社區(qū)的服務密切結合在一起,最大化地將高校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完成理論到應用的轉化。
1.建立健全相關法律
在教育立法中強調家庭教育的職責,如家長體罰、虐待兒童便是違法行為,從法律層面要求家長采用更加科學的方式去監(jiān)護兒童的安全及教育發(fā)展。
2.成立家長教育協(xié)會等類似機構
通過這些機構來統(tǒng)籌、組織和研發(fā)當?shù)丶彝ソ逃璧牟牧?。與各個學區(qū)的幼兒園合作開展家長培訓工作,通過研討會和相關的教育活動讓家長參與進來,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對于居住較遠無法來幼兒園參加活動的個別家庭,家長教育協(xié)會便會提供送教上門的服務,給家長進行相關的培訓和咨詢工作。這類型的機構在我國也已逐漸發(fā)展起來,如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3.加大社區(qū)對于家庭教育的支持
通常來說,高校、幼兒園和相關的教育機構都有很多教育材料,能夠幫助兒童的教育發(fā)展。然而,很多家庭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缺乏教育材料或者不了解如何使用教育材料。針對這種現(xiàn)狀,社區(qū)可建立一套體系用于支持家庭教育的發(fā)展,家長可從社區(qū)中心借用需要的教育材料包,材料包中有關于教育目的、使用方法等的詳細說明,同時社區(qū)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可提供咨詢服務,將家庭教育工作有效地輻射到每一個家庭。
4.加大高校的教育支持
在高校工作的教師會定期去到社區(qū)和鄉(xiāng)村地區(qū),為當?shù)氐慕逃龣C構和家長提供教育咨詢、培訓等服務,將科學的教育理念直接傳播到社區(qū)和每個家庭,從而提高了家長、幼兒園教師的認知水平,促進家園合作。
為提高家長工作的有效性,政府、幼兒園、社區(qū)、高校等應在充分分析、理解具體的國情下深化教育體系改革,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疏通與家庭教育相關的社會及部門的聯(lián)系,將先進的家園合作經(jīng)驗融入我國的幼兒教育體系,促進幼兒園家長工作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