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教師在開展教學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秉持從小打基礎的傳統(tǒng)理念,小學時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為重要。開展德育工作不僅能使學生領會中華傳統(tǒng)美德,還能激發(fā)學生潛力,使其立志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本文對小學語文德育的重要性與研究如何開展小學語文德育的解決措施進行討論。
一、小學語文德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有助于語文教學
教導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有助于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現(xiàn)今大部分文學作品都是從古代傳下來的,而結合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大提升。這些本就是相輔相成的,儒家、道家、釋家都有人性本善的論點,孔子雖未直接說明,但也有這樣的看法,從他感慨“天生德于予”便不難看出,而孟子更是直言“人之性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但即使如此,人性至善也是會被后天環(huán)境所改變的。而如今小學教師的職能便是以身作則,為小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做到善良、溫柔且樂于助人。
(二)德育能激發(fā)學生的潛力
新時代,新青年講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纳鐣澚骸6鴮嵭兴枷肫返陆逃齽t是為學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需要關注學生的為人品德,做到遇到問題及時解決。絕不能在學生小時候便養(yǎng)成某種壞習慣而導致品德敗壞。小學教師應更深知耳濡目染的重要性,所以更應當樹立一個正直、善良的形象,如此能使小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規(guī)范自身行為。同時教導學生積極向上,這樣才能使學生潛力最大化發(fā)揮,使學生為以后成為社會人才所努力。
二、小學語文德育策略
(一)平等、公正的教育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應當形成公平、公正的教學理念,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好壞而有態(tài)度區(qū)分。更不應當在心里對學生進行分層,不能偏袒心中的好學生,如此才能做到為培養(yǎng)社會人才盡一分力。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必須做到平等地對待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每位學生的身上都有他的閃光點,教師應當作為一個發(fā)掘千里馬的伯樂,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將其放大。教師需要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價值,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這在小學生身上更為明顯,有的調(diào)皮,有的乖巧,有的活潑,有的內(nèi)向。遇到調(diào)皮的學生教師可以稍微約束一下,但絕不是打罵,而遇到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更應當用關心與關愛去軟化他的內(nèi)心。
(二)結合實例開展德育
許多小學教師為完成德育的目標,開設課堂與學生講道理。然而這種教學方法帶來的效果微乎其微。小學生有多少能聽懂呢?所以小學教師更應當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來開展德育。如之前有一戶家庭,母親買了2個蘋果,一個又大又紅,另一個卻十分小,母親讓2個孩子挑選蘋果,弟弟搶先一步說道:“我要那個大的?!蹦赣H瞪了一眼弟弟,說道:“就不懂得謙讓一下哥哥,把大的給哥哥吃嗎?”這時哥哥靈機一動說道:“把大的給弟弟吧,我吃小的就行。”母親夸獎哥哥,將大的蘋果遞給了哥哥。從此哥哥開始慢慢地騙父母,騙陌生人,逐步開始騙、偷、搶,最后進了監(jiān)獄。教師可以通過用講解此類故事的方法讓學生懂得要有良好的品行。同時,在講解完之后,讓學生自己理解其中的道理并進行提問,而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自己理解的道理更加深刻,最后給學生做一個總結,告訴學生,不能像這個哥哥一樣耍小聰明,最后敗壞品德。
(三)結合課外實踐活動完善德育
僅僅依靠理論上的知識還不能讓小學生理解如何做一個思想道德良好的人,教師可通過課外時間帶領學生清掃學?;▔椭蠋煱徇\資料等活動展開教育,為學生樹立尊敬師長的良好品德。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甚至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體驗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辛苦,讓學生懂得自己隨手扔的垃圾也是需要有人費心處理的。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集體坐一次公交車,以身作則給年紀大的老奶奶老爺爺讓座等,以這些基礎的小事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公德的認知,并進行教育。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完善語文德育,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走進社會,在完善學生個人公德的前提下,使更多學生學會與理解社會公德,從而強化德育效果,為培養(yǎng)出色的社會人才打基礎。
參考文獻:
[1]賴智深.淺析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新想法[J].學周刊,2021(25):191-192.
[2]連守志.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分析[A].2021年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21:2.
[3]吳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交往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1(9):81-82.
[4]馮怡婷.基于語文教學分析小學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