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的改革,課程標準增加了“彰顯美育功能,深化情感體驗,立足核心素養(yǎng),完善評價機制”等內(nèi)容。為了落實全國中小學生“2+1項目”,要掌握兩項體育技能及一項藝術特長的要求。學生的器樂教學成為音樂課堂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由于豎笛價格便宜,在班級方便攜帶,教學具有可行性,學習豎笛是器樂教學的實施途徑。樂器教學是使學生從多方位學習音樂的表現(xiàn),是創(chuàng)造音樂的橋梁。除此之外,音樂教育的首要目標是使人喜歡音樂,讓學生喜歡音樂教學。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音樂呢?作為普通學校音樂教學的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
一、豎笛在小學音樂課程中的意義
學生學習豎笛能培養(yǎng)音準,增強音樂表現(xiàn)能力,尤其在視唱和欣賞教學過程中運用豎笛可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培養(yǎng)樂感來說,豎笛作為一種樂器有著其他藝術表現(xiàn)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對于普通學校音樂課中開設的豎笛學習,學習演奏技術不是主要目的,而是“為我所用”,演奏中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充分認識學習豎笛演奏的目的是要用樂器來歌唱,把豎笛作為表達自己內(nèi)心情緒情感的工具。學生學習豎笛可以培養(yǎng)自信心,如一個唱歌困難的學生在豎笛學習中卻能得心應手,大膽地在同學面前習奏,上臺合奏。經(jīng)過一段時間豎笛的學習,該學生的內(nèi)心音高慢慢會形成,這對他的歌唱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所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在不同的音樂體驗實踐中形成的。
二、設計適合學生的豎笛教學內(nèi)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首先要引起學生學習豎笛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學習。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動漫電影,教師可先播放學生熟悉的豎笛演奏的動漫主題曲《天空之城》《哆啦A夢》《小星星》《茉莉花》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豎笛的激情。接著教師給學生吹奏剛才聽到的豎笛演奏的樂曲,再次引起學生的共鳴,引導學生明白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吹奏出優(yōu)美的樂曲,只要自己想學都可以做到。
三、循序漸進的豎笛教學策略
(一)課堂樂器的學習從三年級開始,學生已具備歌唱能力及簡單的視唱基礎知識。學生拿到豎笛都會自己吹著玩,他們好奇地會探索豎笛的構造及聲音。課堂中要先給學生規(guī)定準備和結(jié)束的手勢,即看手勢吹豎笛。這樣豎笛教學時可以控制好課堂紀律,也讓學生感受到樂團的氛圍。
(二)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學生學習豎笛主要包括氣息和指法。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簡單地掌握豎笛吹奏的氣息,我用“吹紙條”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氣流的運動:在自己面前放一張紙條,用氣息吹動紙條,讓學生通過觀察理解紙條的運動是因為有氣流。接著教師控制氣息把紙條的運動幅度變大或是變小,讓學生思考變化的原因。從而引出氣息的教學,紙條之所以運動的幅度不同是因為教師的氣息在控制。教師繼續(xù)吹紙條做示范,請一名學生把手放在教師的腹部感受腹式呼吸,請其他學生觀察教師的腹部有什么變化,教師吹完紙條后請剛才那位同學說一說:老師在吹紙條的時候腹部有什么變化,其他學生說一說觀察到了什么。如果學生說得不夠準確,教師可以多次示范并多請幾位學生來感受。學生通過切身感受、觀察及教師的講解,理解腹式呼吸是控制紙條的動力。接著請學生一只手拿著紙條,另一只手放自己腹部做“吹紙條”的練習,如果課堂時間有限,此練習可以布置為家庭作業(yè),請學生每天練習十分鐘。音樂教育的魅力并不在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在于啟迪、喚醒、激勵、感染。學生從“吹紙條”的練習中發(fā)現(xiàn)連續(xù)、間斷、漸強、漸弱都與氣息有關。“老師,我的紙條會跳舞!”認真研究的學生會迫不及待地分享他的音樂實踐活動。讓這些有發(fā)現(xiàn)的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其他學生聽了也會高興地模仿起來,他們頓時覺得在游戲中學會了氣息,太有樂趣了。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不正是這樣的嗎?
(三)學生有了氣息作為動力,他們滿懷信心地要求學習豎笛。接下來的過程就容易多了。但經(jīng)過先前的教學經(jīng)驗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拿豎笛的手法和指法會混淆。教師在上課時面對學生要求鏡面示范也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自編了“豎笛指法兒歌”,幫助學生學習豎笛指法使用很有效。八孔高音豎笛是前面七個孔,后面一個孔,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對應的指法左手大食指后面的一個孔,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依次從上到下的三個孔,小拇指不按孔。右手大拇指起支撐豎笛的作用放在豎笛后面,離后面的孔大概十厘米,左手拇指,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依次在左手無名指下面的四個孔上。
豎笛指法兒歌
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左手大拇指,左手大拇指,我在這里!
(后面左手大拇指一孔的學習)
食指,食指,你在哪里?左手食指,左手食指,我在這里!
中指,中指,你在哪里?左手中指,左手中指,我在這里!
無名指,無名指,你在哪里?左手無名指,左手無名指,我在這里!
(以上是從上到下的三個孔的學習,當念到“左手”時加重音調(diào))
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右手大拇指,右手大拇指,我在這里!
(右手大拇指放在豎笛后面支撐豎笛)
食指,食指,你在哪里?右手食指,右手食指,我在這里!
中指,中指,你在哪里?右手中指,右手中指,我在這里!
無名指,無名指,你在哪里?右手無名指,右手無名指,我在這里!
小拇指,小拇指,你在哪里?右手小拇指,右手小拇指,我在這里!
(以上是豎笛下面四孔的指法,當念到“右手”時加重音調(diào))
運用兒歌學習豎笛指法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很有趣味,而且豎笛的指法也不會混淆。指法正確后還要要求學生按孔的方式:每個孔都是指肚按孔,不是指尖,因為指尖的面積小,指肚的面積大,能把孔按實不會漏氣。按指法拿著豎笛,手指肚上會出現(xiàn)圓孔的印記。讓學生觀察教師手上的印記,感受按孔時有沒有漏氣。若沒有按嚴就會嚴重影響音樂的演奏。
(四)學會了氣息和指法后,學生吹奏豎笛還要注意豎笛音色的問題,有些學生吹出來刺耳,是因為氣息太多,太用力。在學生初次吹豎笛時就要讓學生分辨樂音和噪音的區(qū)別。教師要反復做示范,讓學生多聽做比較,建立準確的豎笛音色。教學時可選一些能力強的學生做“小老師”幫助能力弱的學生。有了準確的豎笛音色,再觀察教師在吹奏豎笛時每個手指有什么變化,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教師吹奏的音不同所按的孔不同,接著引導學生學習音階。學習音階時可從任何音開始,本人喜歡從C大調(diào)的G音開始,這個音有雙手的配合,但指法又不多,對起初吹豎笛的學生來說既降低了難度,又鍛煉了雙手的協(xié)調(diào)。學習一個音,可讓學生吹奏這個音的四分、八分、二分、全音符。然后聽并觀察教師帶著柯爾文手勢即興唱出的這個音的旋律,剛開始速度要慢,等學生掌握了再進行下一個音的學習,(上行音或是下行音都可以)方法同上。此過程學生將自身的學習實踐與聽覺、視覺結(jié)合在一起和教師共同合作學習,也是素質(zhì)型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教育原理。
四、運用多種手段表現(xiàn)音樂
(一)課程改革中教學評價要求:既重視學習結(jié)果又要重視學習過程。音樂藝術是情感藝術,學生在吹奏樂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豎笛表達樂曲的情感,如果缺乏情感的投入,即使學生的吹奏技能很好,也無法表現(xiàn)音樂的內(nèi)涵。如在教學《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這首樂曲中,首先讓學生通過肢體的踢踏舞步隨著音樂感受歡快、熱烈的音樂氣氛,然后教師用豎笛吹奏樂曲并隨樂做踢踏舞步,學生跟做踢踏舞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發(fā)現(xiàn)教師在吹奏樂曲時還會跳舞,這時教師要講授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shù)民族同胞能歌善舞,所以表達音樂的情感是從身體到內(nèi)心綜合性的。
(二)在教學中要運用多種元素表現(xiàn)音樂,如歌唱與豎笛的結(jié)合,學生學會一首歌曲后請學生吹一吹,學生掌握歌曲就更容易了。有些歌曲音準難把握,除了教師準確地范唱,可讓學生先用豎笛吹奏歌曲。如在教學《西風的話》時,這首歌曲的二聲部學生難以把握,可讓學生用豎笛吹奏二聲部,幫助學生習得音準。也可以讓一部分音準好的學生用高聲部,對音準不自信的學生用豎笛吹奏二聲部,呈現(xiàn)歌唱與豎笛的完美結(jié)合,高聲部的學生聽著低聲部吹奏的旋律歌唱,對自己的音準也有很大的提高,一舉兩得。不過反復練習才是有效的課程評價依據(jù)。還有豎笛與打擊樂,豎笛與口風琴,豎笛與小提琴等,合奏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密切合作、團結(jié)向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同時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合奏,使吹得好的學生學會了控制,吹得不好的學生克服了自卑心理。成功合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演奏曲的感悟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如今豎笛學習已有三年的學生,一首簡單的新曲子僅用幾分鐘就學會了。每年學校的藝術節(jié)及迎新活動中,學生都會演奏豎笛,成為學校每個班、每個學生必會的一項特長。學生從一個小小的豎笛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綜合性的收獲,我相信這也是每個學生音樂學習的啟明星,在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發(fā)揚光大,受益終身。作為一名學?;A音樂教育工作者,更要不斷地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鉆研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全面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