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在促進數學教學高效完成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而需要教師對此予以重視,結合新課改要求合理應用資源,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教師應保持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而不是直接對學生進行批評和責怪。在這方面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錯誤進行分析,將學生出現的錯誤逐漸轉化為教學資源,這樣做既能降低學生錯誤問題的發(fā)生,又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錯誤資源的應用意義分析
(一)促進教學進步發(fā)展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進行合理應用,在推動教學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通過了解,錯誤資源本身就屬于教學中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上存在的不足。通過對存在的教學錯誤進行探究,能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自我完善,進而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穩(wěn)定發(fā)展。
(二)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
大部分錯誤資源主要來源于學生學習,而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容易處于消極狀態(tài),若不及時得到改變,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造成影響。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通過對錯誤資源的使用,對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指導學生掌握解決的方法,這樣能讓學生再次面對錯誤時,相信自己可以通過所學方法予以解決,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錯誤資源的具體對策
(一)利用錯誤資源學習新知識
對如何利用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是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錯誤資源的過程中,對新的解題方法和思路進行導入,包括涉及的新知識,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識[2]。
比如,在給學生講解“混合運算”內容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經常出現的計算錯誤問題導入新知識,簡單來說就是給學生列舉出關于加減法、乘除法和括號結合的運算題目,讓只學過簡單運算方法的學生進行計算,會使學生對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全面,而出現計算錯誤。這時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將學生解答出的錯誤結果和過程在黑板中進行展示,之后引導學生進行混合運算推算,最終完成新知識的教學目標。
(二)利用錯誤資源拓展學生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錯誤資源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和探索。比如,在給學生講解有關“對稱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文字或圖案進行,如“中、干”等文字,將其作為對稱軸教學案例[3]。這樣做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認知,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形成固有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圖形進行操作,如正方形、圓形和梯形等,讓學生將這些圖形中的對稱軸畫出來。結合實際看,不少學生在操作時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將其作為案例為學生進行著重講解,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圖案中會有不同數量的對稱軸。比如,在圓形中,包含無數條對稱軸;正方形中則顯示四條對稱軸等,這樣做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實踐中存在的錯誤,又能加深學生對這節(jié)課內容的印象。
(三)理解并認識錯誤資源,強化學生之間的互補
大多數教師在原先教學中都是以集中講解的方式對學生的錯誤進行講解,對于這種方式,教師并沒有對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進行明確分析,這就導致教師在講解錯誤題型時依然無法對學生起到作用。為有效解決這一情況,需要教師注重學生之間的互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
比如,圍繞“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內容,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對出現錯誤的題型進行自我判斷,以此發(fā)現錯誤問題出現的原因。期間,教師還要對學生如何進行運算驗證進行指導,而在驗證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分配,之后對運算驗證進行探討。這樣能強化學生之間的互補,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錯誤問題。最后在經過小組成員不斷計算和驗證中,發(fā)現解決方法。
綜上所述,針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錯誤,教師要正確看待,并將這些錯誤問題轉化為資源,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實踐證明,錯誤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的有效使用,對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滿足新課程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石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策略[J].新課程,2021(13):180.
[2]錢鋒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類型、成因與利用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1(3):52-53.
[3]姜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探討[J].語文課內外,2021(4):148,150.
[4]鄧明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商情,2019(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