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勤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實現(xiàn)精準教學,且教學方法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鑒于此,根據(jù)分層教學理論,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將分層教學法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和實施精準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另外,在“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借助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能夠提升初中英語課程教學的系統(tǒng)性,從而在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全新的整合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課堂活動的規(guī)劃過于統(tǒng)一、標準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活動方式單一、集體性教學及教學風格單調(趙冬冬、曾杰2021)。
活動方式單一指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設計的活動以課堂提問、點名閱讀、抽查背單詞等為主,大多為師生之間的單向活動,而生生之間的雙向活動較少,從而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由于教師在課堂上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教學進度較快,導致學生對所講內容掌握不扎實,影響了其課堂學習效果。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缺乏自信和主動性,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集體性教學指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模式。通常情況下,每個班級有30—50人,由于人數(shù)過多,教師很難兼顧每一個學生,更不能結合他們的特征進行教學,使得因材施教成為一句空話。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方案,集中進行詞匯聽讀、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及寫作。但是,集體性教學缺乏多元化內容,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學習特征,不利于其個性化發(fā)展。另外,集體性教學下課堂氣氛較沉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教學風格單調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新手教師或者經(jīng)驗不足的教師會盲目模仿資深教師的講課風格,而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其實,教師的教學風格因其學識、能力而異。如果教師的教學風格單調,就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
然而,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風格單調,在教學模式、速度、知識講解和教學指導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很難掌握足夠多的英語基本技能和語言知識,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同時制約了其潛能的發(fā)揮和運用,難以滿足其實際學習需求。
“互聯(lián)網(wǎng)+”代表一種新的形態(tài),開啟了智能新時代,主要指將互聯(lián)網(wǎng)與各個領域的生產力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生產模式。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互聯(lián)網(wǎng)得到普及。在互聯(lián)網(wǎng)剛剛普及的階段,對其的應用主要局限在計算機、電子信息等領域,但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正逐步融入多個行業(yè)和領域。“互聯(lián)網(wǎng)+”使各行業(yè)達到了一種跨界融合的狀態(tài),將每個領域相似的地方相結合,最終形成一個網(wǎng)狀的連接模式,再將不同行業(yè)連接在一起,使其迸發(fā)出更大的生產力與創(chuàng)新力,增加新型元素,重新規(guī)劃發(fā)展路線,不斷變化、更新,最終形成一個分享的模式,使得各個行業(yè)與領域的關系更加密切,聯(lián)系更加緊密(劉昀 2021)。
分層教學法針對具有一定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進行分級。教師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訂相應的課程標準,并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分層教學法是一種“因材施教”、實現(xiàn)“人的綜合協(xié)調發(fā)展”的很好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把分層教學法與其他教育觀念有機聯(lián)系起來,以免盲目追求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學習,而忽略了他們的個性發(fā)展。
分層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和教學內容分層。下面就這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學生分層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英語課程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教學改革必須圍繞學生進行,以提升其核心能力。學生分層即以學生的知識和學習能力為基本要素,將學習情況相當?shù)膶W生劃分為同一層次。教師不能以分數(shù)作為唯一標準,還要結合他們的日常學習情況、課堂表現(xiàn)、活動參與情況等因素,力求科學、合理。如果教師簡單地以成績劃分學生層次,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他們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使他們排斥英語學習。
例如,在七年級上學期英語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聽力、閱讀、寫作、口語、英語學習習慣等進行觀察和評估,并制訂完整、具體的評估體系。以聽力為例,教師可以從聽力課堂上學生的興趣、學習效果、參與度等方面整體考慮以劃分組別,而非以英語聽力考試的分數(shù)作為評判其等級的依據(jù)。
2.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指教師給不同層次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可以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說,要讓不同層次學生了解自己需要達成的目標,這樣,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就會被完全調動起來。教師要精心準備,因材施教,在課前指導學生進行適當預習,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在課后布置多樣化的作業(yè)。具體而言,針對下層學生,教師要幫助和引導他們熟悉教材內容,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針對中層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不僅要背熟詞匯,而且要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針對上層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多閱讀課外讀物,如“書蟲”系列讀物,并用英語寫簡短的讀后感。
3.教學內容分層
教學內容分層指在同一教學水平上,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不同,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分層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找到更好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訂相應的學習內容,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從而使其更加積極地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促進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地進步。
在學校分班的基礎上,教師應對同一班級學生進行分層。教師可通過考試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再結合他們的學習能力(劉希英 2020),將其分為一組、二組、三組。
一組為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他們能夠跟上教師的思維和教學進度,快速掌握英語知識。針對該組學生,教師應加強閱讀與寫作訓練。
二組為英語基礎中等的學生,他們基本能夠跟上教師的思維和教學進度。針對該組學生,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鞏固、內化已學知識,在教學新知識時,引導他們進行歸納總結,從而使其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同時加強語句訓練。
三組為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跟不上教師的思維和教學進度。針對該組學生,教師應從最基礎的內容出發(fā),引導他們反復循環(huán)學習英語知識,以加深知識在其大腦中的印象,同時加強單詞記憶訓練。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應構建個性化模擬對話訓練,增強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組織模擬對話訓練時,教師應注意個性化的因素,在設計教學內容及對話時應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考慮因素。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問卷星”調查學生喜歡的電影片段,從中選出貼合課堂教學內容的部分,引導他們進行分組對話練習,如將簡單的對話交給三組,較難的對話交給一組等,同時,引導他們進行英譯漢練習,在提升其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鍛煉其翻譯能力。通過個性化的模擬對話訓練,學生能提升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促進個性化發(fā)展(陳麗愛 2020)。
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提高學生的聽寫能力,從而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教師可通過視頻、PPT及音頻等功能增強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播放無英文字幕的電影片段,讓學生通過電影中演員的神態(tài)與語氣,對所講內容進行翻譯,并進行聽寫,以鍛煉其聽力和翻譯能力。在學生完成一輪聽寫后,讓他們以組為單位對不同的電影片段進行交互性聽寫訓練。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聽寫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王亞瓊2019)。
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分層來構建個性化模擬對話訓練,在促進其全面、個性化發(fā)展的同時,還要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課后跟蹤,將課堂延伸到課后。
在課后學習鞏固中,教師可以借助在線教學平臺對學生的課后鞏固學習內容進行分級,如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由于英語基礎和學習水平/能力的不同,學生可結合自身情況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后學習內容,更好地鞏固并內化課堂所學知識。同時,在線教學平臺可以實時跟蹤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讓教師能隨時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課堂教學和課后鞏固練習,構建高效教與學模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教師采取分層教學方法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實現(xiàn)因材施教。通過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教師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精準教學,既能滿足其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又能有效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其英語學習效率,進而促進其全面、個性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