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學會傾聽與表達,初步學會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作為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精心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案,有效地激活學生的閱讀欲望,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況,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讓學生愛上閱讀。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這是打開學生閱讀興趣之門的一把鑰匙。當然,僅靠這一點還遠遠不夠,初中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較難持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始終保持激昂的情緒,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教學氛圍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jīng)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全面提升核心素養(yǎng)。如:在散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感悟的氛圍,在詩歌教學中創(chuàng)設抒情的氛圍,在議論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思辨的氛圍等,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進而表達觀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實踐性、審美性等。
三、尊重個性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新課標指出,7-9年級學生應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不難發(fā)現(xiàn),以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為主的教學過程,也是師生交往、共同進步的過程。閱讀教學要充分尊重閱讀主體——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引導不同學生說出對同一文體的不同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寫出各自的獨特感受,在師生的交流碰撞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注重能力培養(yǎng),做到活學活用
新課標要求,7-9年級學生每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必須更多地強調對語言的探究,才能讓閱讀教學“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另外,通過閱讀還可以積累一定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寫作水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將讀和寫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以“讀”促“寫”,另一方面以“寫”促“讀”,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湖南省靖州芙蓉學?!?/p>